
世界地理三轮资料.doc
16页世界地理三轮资料第一部分、知识精讲 一、南极洲 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 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面积:约 1 400 万平方千米 范围: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 地形: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 2 350 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文森山海拔 5 140 米大 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有 1 880 米,最厚达 4 000 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 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 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 “绿洲” ,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 “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 气候: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是世界极端最低气温最低的地区是世界 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 250 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 500 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 55 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 30 毫米左右,极点附 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季节与昼夜: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10 月是寒季,11——3 月是暖季在极点附 近寒季为连续黑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连续白昼, 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 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 139° 24′,南 纬 65°36′ “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 82°和东经 55°- 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 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 矿物: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 220 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等 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 生物: 南极洲植物稀少,仅有苔藓、藻类、地衣等植物;海水中或陆地边缘的常见动物有 企鹅、海豹、海狮和海豚;是世界上产鲸最多的地区 ;南极周围海洋中还盛产磷虾 水资源: 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 ,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 居民: 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二、北冰洋 位置: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三洲所环抱 面积:1 310 万平方千米,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洋 范围:北冰洋被陆地包围,近于半封闭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 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 海岸线:北冰洋地区大陆与岛屿的海岸线曲折,沿亚洲和北美洲海岸都有较宽的大陆架。
气候:北冰洋气候寒冷,为极地其气候,洋面大部分常年冰冻 洋流:北冰洋洋流系统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和东格陵兰寒流等组成北冰洋洋流进入大 西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水流偏向右方,沿格陵兰岛南下的称东格陵兰寒流,沿拉 布拉多半岛南下的称拉布拉多寒流 冰盖与冰川:北冰洋水文最大特点是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冰盖面积占总面积的 2/3 左右 其余海面上分布有自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仅巴伦支海地区受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 北冰洋大部分岛屿上遍布冰川和冰盖,北冰洋沿岸地区则多为永冻土带,永冻层厚达数百 米 极光:在北极点附近,每年近六个月是无昼的黑夜(10 月 次年 3 月) ,这时高空有光彩夺 目的极光出现,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北纬 70°附近常见其余半年是无夜的白昼 矿物: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沿岸地区及沿海岛屿有煤、铁、磷酸盐、泥炭和有 色金属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相当丰富,以靠近陆地为最多,越深入北冰洋则越少邻近大 西洋边缘地区有范围辽阔的渔区,遍布繁茂的藻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海洋里有白熊、 海象、海豹、鲸等苔原中多皮毛贵重的雪兔、北极狐此外还有驯鹿、极犬等 交通运输:北冰洋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顶点,有联系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线,地理位 置很重要。
有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称北极地方或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沿岸亚、欧、北美三洲 大陆北部及北冰洋中许多岛屿北冰洋周围的国家和地区有俄罗斯、挪威、冰岛、格陵兰 (丹) 、加拿大和美国北极地区有几十个不同的民族,其中因纽特人分布最广 北磁极 1985 年北磁极的位置在西经 102°54′,北纬 78°12′ 三、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0N—450N);3.关 东平原、富士山;4.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 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 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 、煤(中国、澳大利 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⑧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 68%, 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 ,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⑵ 发达的经济 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②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 五大工业区 (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⑤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⑥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 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 汇) 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
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 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 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补充: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 (1)日本的经济特征是:①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②经济结 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现代化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 化,单产高,农产品大量进口;③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 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2)日本经济发展的原料来源: 石油――中东、东南亚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 棉花――中国、美国 (3)成功经验: 社会改革; 非军事化; 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重视教育和科技 四、东南亚 [读图识记]1.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2.10 个国家;3.赤道 穿过;4.克拉地峡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⑴ 范围 赤道两侧,100S—250N 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中南半岛:有 6 个国家,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三个(越南、老挝、缅甸) ,老挝是惟一 内陆国,半岛上的半岛是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6 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 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 2002 年 5 月独立 ⑵ 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 25 万吨 ⑶ 地形与河流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 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 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湄公河平原(东南亚最大平原) ,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 洲、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下游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河流上游河流流经国家城市红河元江中国、老挝、越南河内湄公河澜沧江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金边、万象湄南河泰国曼谷萨尔温江怒江中国、缅甸伊洛瓦底江中国、印度、缅甸仰光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 火山最多的国家 ⑷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类型主要特征分布地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较多,一年之中有旱季、雨季之分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一年中农作物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达 2000 毫米以上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农作物在一年中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2、居民和经济 ⑴ 人口稠密 华人众多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亿人”国家,一半以上分布 在爪哇岛,岛上有其首都城市雅加达。
宗教:信仰佛教的居民很多,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著名佛教建筑、泰国将 佛教为国教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仰天主教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⑵ 主要农产和矿产 ①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②主要农作物(主食):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 也产稻米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为稻米产国,其中泰国出口最多 ③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最著名 缅甸、泰国、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处于东南亚的锡矿带 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尼、文莱,特别是印尼,集中于苏门答腊岛,由于石油丰富被称为 “希望之岛” ,现在印尼成为东南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主要输往日本,当两伊战争爆发时, 东南亚的石油尤其显得重要物产天然橡胶 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霜 稻米 锡石油主要国家马亚西亚 马亚西亚 菲律宾 菲律宾 印尼泰国 马亚西亚 印尼、文莱⑶ 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是长期以来受殖民统治的结果,殖民统 治者将东南亚作为掠取廉价资源的宝库,压抑民族工业的发展,以便倾销自己的工业品, 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东南亚独立后,也不能很快摆脱此种局面 利用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的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加工工业,产品大量 出口,振兴民族经济,泰国、新加坡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很快;旅 游业迅速发展如新加坡、泰国 3、新加坡——“花园式城市”⑴ 城市岛国:马来半岛南面的城市岛国,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地狭人稠,华人 很多,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港口条件好,粮食进口、淡 水靠邻国供给⑵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展经济 ①、经济发展条件分析有利条件:A、地理位置——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