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示范性普通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docx
9页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示范性普通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6世纪以后,我们能够在许多遥远的地区发现欧洲文化,并且西欧语言和基督教的形式被其他居民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这一现象肇始于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参考答案:B2. “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南宋的文天祥就是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参考答案:C3. 从根本上说,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是由于 ( ) A.资产阶级软弱与妥协 B.资产阶级没有发动群众 C.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D.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参考答案:C4.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机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机械特色不同 B. 通讯工具不同C. 主要动力不同 D. 交通工具不同参考答案:C5.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参考答案:D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点睛:近几年来全国课标卷一中的25题几乎都是考查的秦汉政治,今年高考命题打破常规,考查了唐代政治;而唐代的藩镇割据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本题反其意而为之,考查角度新颖,这些都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思路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这启示我们遇到和教材结论相违背的题目,解题的最好方法是排除法,本题中A、C不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由“兵额与功能”可判断出此时期的藩镇有延续统治的作用6. 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没有提兴民权、设议院等维新派的核心主张变法开始后,他还劝说光绪帝在变法过程中应该“勿去旧街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
这说明康有为A.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B.侧重于提倡除旧布新C.实质上代表守旧势力的利益D.并不认同君主立宪制参考答案:A材料中康有为没有提出变法主张,只是简单的修补,显然是想通过妥协来减少变法的阻力,故A正确;除旧布新不是维新派思想主旨,故B错误;康有为代表的是维新派,不是守旧派,故C错误;康有为赞同君主立宪制,故D错误7.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正确,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之一;C项不正确,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应该是赢得了民族独立根据“文明史观”,追求近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近代化8. 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②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③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屈原作品的最好评价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参考答案:A9. 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还有学者提出将四书五经束之高阁,甚至主张废弃汉字,改用世界语。
随后,《新青年》杂志发表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这种观点这表明A.“全盘西化”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B.陈独秀的思想认识开始落后于时代潮流C.《新青年》不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D.知识界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不同认识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反对传统文化,陈独秀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说明知识界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不同认识,故D正确;材料反映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陈独秀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这种观点,无法体现“全盘西化”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排除A;陈独秀批评“全盘西化”的观点,并不是思想认识落后,排除B;《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学者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分析解答10.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 ) 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 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统一战线 D.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参考答案:B略11. 有人认为“阿里是中国秦始皇的埃及版本”。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统治残暴 ④遏制外来侵略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参考答案:C12. 战国时“士”阶层日益壮大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劳作派”、“不仕派”、“禄仕派”、“义仕派”和“退隐派”下列属于“劳作派”的人物是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参考答案:A13.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载:“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C.工商皆本 D.闭关锁国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等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性,主要是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结果,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4. 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政治需要出发 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参考答案:C考查宋明理学。
理学家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15.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A.红军长征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参考答案:D16.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参考答案:B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作者强调了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故B项符合题意17. 下列各项历史现象当中,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①20世纪30年代中共政策经历了由反蒋到反蒋抗日再到逼蒋抗日最后到联蒋抗日政策的演变 ②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 ③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A.①③④正确,②不正确 B.①②③④全都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参考答案:C18. “宋朝之所以重要,也在于它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发明。
宋代出现的理论和技术发明:A、反映出中央政府对科学理论研究的关注 B、是对古代中国科学理论研究的高度概括C、对后来欧洲社会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D、体现出古代科技的重理论轻实用的特征参考答案:C19. 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 )A.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B.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把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D.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参考答案:B20.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 )A.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D.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参考答案:考点:HD: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考查对双百方针的分析理解.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分析理解、运用能力.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双百方针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因此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1. 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
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B22.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