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献刀详细教案2.pdf
8页1 《曹操献刀》教案焦作一中崔新教学目标1. 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赏细节,探究小说主题教学重难点发掘曹操英雄中“奸”的本质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三国时期,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出现了一批赫赫有名的铁血英雄,传扬了一种轰轰烈烈的生命理想,可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就是历史啊!然而,那些人,那些事,又在文学的世界里丰满、鲜活起来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将通过《曹操献刀》来重温那些鲜活的生命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并将学习目标标注在课本上)1. 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 赏细节,探究小说主题三、检查预习 1. 《曹操献刀》中有名有姓有台词的主要人物都有谁?王允吕伯奢曹操董卓陈宫2.用一个词概括曹操的形象 (学生会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定位:褒或贬四、分析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形象2 由学生预习作业对曹操的评价入手,先来分析曹操的“奸”一)在《曹操献刀》中,最能表现曹操奸诈狠毒的是哪一件事?罗贯中是怎么表现曹操的奸诈狠毒的?学生研读第 4 段明确:亡命途中,草木皆兵,误杀好人,尚可理解;知错再错,诱杀伯奢,穷凶极恶,不可原谅;面对指责,竟道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刺裸裸的无耻!比较探究: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
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遂行—— 孙盛《杂记》孙盛《杂记》中的内容和文本中的内容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品读“凄怆”、“宁” 、 “毋” ,最后尝试理解翻译)明确:凄怆——曹操已知铸成大错,愧疚难当,悲怆恸哭如果你写这个片段,你会选择哪一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自圆其说即可二)探究曹操英雄的一面杀伯奢,我们看到了曹操的冷血和残忍,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就只是一个负面的形象吗?学生研读第一段赏析:1.一人抚掌大笑曰:“诸位公卿,夜哭到明 ,, 还能哭死董卓否?”明确:推敲“抚掌”的含义群臣哭作一团,一片混乱,此时慢慢、大声地拍手,有提醒的意思,引人注目,卓尔不群;“慢”中含有嘲讽的意味品读语言,读出性格来——信心十足,卓尔不群的曹操2. “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豪气干云,壮怀激烈的曹操3. “虽死不恨”——正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曹操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言,在节选部分我们分明看到了曹操英雄的一面再来看看诗歌中的曹操(出示曹操的诗歌) 从曹操的诗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曹操?(心怀天下、志存高远)明确:曹操的出场,充满了英雄的色彩:董贼废旧立新,大厦将倾,群臣束手3 无策之际,一个小小的骁骑校尉,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既倒。
英雄总是在这样在危难之际闪亮登场的,烛之武是,荆轲是,曹操也是!(三)探究作品中曹操的本心可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为什么就没能杀死董卓呢?提示:可以从行刺过程和行刺结果来思考这个问题学生研读第 2 段行刺过程的分析:明确:刺客的追求只有一个——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曹操不是,所以输了与前面的出场相比,英雄气有余,英雄胆不足!这可以说是没有杀死董卓的原因之一——提前安排退路行刺结果的分析:行刺成功——死;行刺败露——死;献刀脱逃——生明确:前两种假设都指向了一种结果——死亡,曹操可舍不得死初读文本,我们也许会为曹操在命悬一刻的情况下还能顺利脱身而感到钦佩,深入研读,我们不仅怀疑,这种以背叛誓言为代价的灵活机智还值得赞扬吗?这种失去立场的随机应变你还会崇敬吗?通过曹操献刀这件事,我们不否认,曹操是聪明的,但绝不智慧!曹操是有英雄气质的,但却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这种小聪明的核心是利己,它的实质就是奸至此,曹操奸雄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四)历史中的曹操与文学中的曹操明确:历史追求的是真实,文学追求的是艺术,是艺术就离不开虚构罗贯中本身就有拥刘反曹的倾向,所以他在塑造曹操之初就把他钉在奸的十字架上我们赏读的是小说中的曹操,是艺术形象,也是历史人物,我们不能用现实去衡量他,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式解读,要透过细微之处,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奸雄也好,英雄也好,文学本无标准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五)学习小结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不仅得益于惊险的情节和离奇的故事,更在于细节的鲜活和生动,欣赏文学作品,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曹操英雄背后的奸诈,让我们领会罗贯中的创作意图,让我们理解作品的主题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运用个性化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描写丰富细腻、含意深刻,小中见大,细中见4 深五、课堂练习用一句话评价曹操六、推荐阅读1.孙绍振《另眼看曹操》2.易中天《品三国》第一部《魏武挥鞭》1、章回标题依照章回体的形式,用简洁语言概括每部分内容作为章回标题:示例: 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识谎言陈宫擒曹仰曹志二人携手访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陈宫识操 2、人物性格方法提示:①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学生按情节分成四小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记录发言)⑴、曹操借刀:问: “曹操借刀”这一情节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它能反映出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①、语言描写:A“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B“ ,,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 C“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 虽死不恨”②、反衬手法:A、 “众官发悲皆哭”与“曹操开怀大笑”的反衬B、 “众官无计可施”与“曹操出谋报国”的反衬性格: 心明、果断、有志、有勇、有谋总述:识大义,谋大略,勇猛非凡与胆识过人——体现其英雄的一面⑵、曹操献刀①、动作描写A、 操径入性格:目的性强,勇敢果断③、动作语言描写A、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B、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性格:临危不乱,随机应变②、心理描写A、 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B、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性格:善度势情5 总述: 勇敢果断、善度势情、随机应变、临危不乱——体现其英雄的一面⑶、路遇陈宫①、语言描写:A、操言:“我是客商 ---”性格:奸诈,狡猾B、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性格:胸怀大志、临死不惧C、操曰:“吾将归乡里,----- 吾之愿也”性格:有大志②、侧面烘托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性格:有感召力总述:智谋机警,非凡的远大志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体现其英雄的一面⑷、错杀伯奢问:曹操为何要杀死吕伯奢全家?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从中又能体现他的什么性格?①、语言描写A、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性格:多疑B、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留”性格:多疑C 操曰: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性格:自私自利②、动作描写A、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性格:残暴不仁B、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性格:残忍负义③、侧面烘托A、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B、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性格:心毒手辣、残忍奸绝 C、陈宫寻思: “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性格:自私残忍总述:体现其多疑、狡诈、残忍与自私的性格特征——体现其奸细的一面总结:文中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人物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课 后 案作业:搜集《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性格的章节一、曹操性格示例:1、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曹操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于是,“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残暴不仁 2、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攸曰: “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
”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 ”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 “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 “子远勿嗔,尚6 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 “军中止有此月之粮 ”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狡猾、 多疑 3、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 “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奸诈狡猾、多疑残忍二、走近历史㈠从文本中分析来看,曹操有着鲜明独特、复杂多变、反差巨大,正反交叉的性格那么,历史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人呢?⒈名人说曹(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鲁迅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易中天《品三国》 2、曹操功与过:(一) 、曹操之功:(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二) 、曹操之过:(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三)、曹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目光远大,胆识过人(2)求贤若渴,重视人才(3)求贤若渴,重视人才(4)胸襟开阔,豁达乐观(5)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6)豪爽多智,指挥若定(7)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8)善于总结,著述颇丰3、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明确: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三、探究讨论:7 辩论:曹操的“奸雄”与“英雄”形象(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提示:奸:多疑、狡诈、残忍、自私雄:识大义,勇敢果断,随机应变四、深度探究——主旨探讨: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曹操呢?《三国演义》 的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 同时也糅合着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贤臣的渴慕。
在全书中体现出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把刘备集团作为善的代表,渗透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恶的象征,寄予了作者对丑恶的批判五、课后反思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胸怀大志;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 又疑神疑鬼; 宽宏大量, 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 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今天,我们通过对小说中曹操这一形象的解读,全面的认识了曹操,有人说曹操是“奸绝”,但同学们又从文章解读出一个文韬武略的曹操,可见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留给我们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文学习走近曹操,走进《三国演义》,走进经典名著六、作文:我心中的曹操学生作文例文曹操,我心中永远的英雄问天下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曹公!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史书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那就是说若逢治世,曹操必是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汉朝气数已尽,宦官争权夺势,后董卓当权,专擅朝政在这个天下大乱,群豪并起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那便是曹操三国演义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塑造成了阴险奸诈的化身,人们只关注到了他的奸,其实更本质的是他的雄,曹操的一生都在表现着这种雄。
董卓当权,曹操以献刀之名只身前往行刺,此勇不下荆轲被董卓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