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doc
40页《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3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4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4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4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 4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4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一、研究的方法★ 4二、研究的步骤 4三、研究的有效性 5第二章 学生心理〔重点章 5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5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5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5第二节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5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5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6第三节 学生的个体差异 6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6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6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6第三章 教师心理〔重点章 7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7一、教师的角色★P77 7二、教师的特征 7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品质 7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 7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7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7第三节 师生互动 7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7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7三、师生的相互作用 7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7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7二、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8第五节 教师职业倦怠 8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8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P101 8第四章 学习心理导论 8第一节 学习及其分类 8一、学习的界定 8二、学习的作用 8三、学习的分类 8四、学习的相关概念 9第二节 学习与脑〔略 9一、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9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 9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 9第三节 学习理论发展〔略 9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9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 9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 9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9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9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9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9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9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9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9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9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9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 9二、强化理论 9三、行为的学习 9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9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 9二、观察学习 9三、行为主义新进展 9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9第一节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9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9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 9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P160 10一、认知表征理论 10二、认知结构理论 10三、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0四、发现学习 10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P165 10一、有意义学习 10二、认知同化过程 10三、接受学习 10第四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0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 10二、学习的条件 10三、教学事件 10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章 10第一节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10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 10二、建构主义分类 10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10第二节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11一、激进建构主义——冯?格拉塞斯费尔德 11二、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 11三、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 11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11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列昂节夫 11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11三、支架式教学 11四、建构主义评析 11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1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11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1第八章 学习动机〔重点章 11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11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11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12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214 12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12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2一、强化论 12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P219 12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12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 12五、控制点理论——罗特 12六、归因理论——韦纳★P226 12七、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 12八、自我价值理论 12九、自我决定理论——德西、瑞安 12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2一、教学吸引 12二、兴趣激发 12三、反馈与评定 12四、奖励与惩罚 12五、合作与竞争 12六、归因指导★ 12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重点章 12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12一、知识及其含义 12二、知识的分类 12三、知识的表征 12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13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 13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 13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 13三、概念的学习 13第三节 错误概念的转变 13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13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13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 13四、为概念转变而教 13第四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 13一、迁移及其分类 13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14三、为迁移而教★ 14第十章 技能的学习 14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14一、技能及其特点 14二、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 14三、技能的分类 14四、技能的作用 14第二节 动作技能 14一、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 14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14三、动作技能的培养★P311 14第三节 心智技能 15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15二、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15三、心智技能的培养 15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15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15一、问题及其分类 15二、问题解决的界定 15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 15一、问题解决的模式 15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 15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15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训练 15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343 15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15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 16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 16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6第十二章 学习策略〔重点章 16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16一、学习策略的界定 16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16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 16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16第二节 认知策略 16一、复述策略★P370 16二、精细加工策略★P376 16三、组织策略 16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17一、元认知的结构 17二、元认知策略 17三、资源管理策略 17第四节 学习策略的促进 17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 17二、常见的学习策略 17三、策略促进的方法 17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 17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17一、品德的基本界定 17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7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17第二节 道德发展的理论 17一、道德认知的发展 17二、道德情感的发展 17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17第三节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18一、品德的内化过程 18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18三、品德培养的方法 18第四节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18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 18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18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P436 18第十四章 教学设计 18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18一、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 18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P444 18三、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P446 18四、教学目标的设计 18第二节 选择教学模式★P453 18一、直接教学 18二、探究学习 18三、基于问题学习 18四、合作学习★P465 19五、个别化教学 19第三节 设置教学环境 19一、课堂空间 19二、教学组织 19三、教学媒体 19第十五章 课堂管理 19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19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 19二、课堂管理的阶段性——布罗菲、伊伏特逊 19三、课堂管理的目标 19第二节 课堂管理过程 19一、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 19二、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学年开始几周★P494 19三、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 19第三节 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19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19二、行为矫正原则★P503 20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 20第十六章 学习评定〔重点章 20第一节 学习评定概述 20一、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 20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功能★ 20三、学习评定的模式 20四、学习评定的方法★ 20五、教育决策与学习评定 20六、良好评定的指标 20第二节 标准化测验 20一、标准化测验的类型 20二、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劣势★P522 20三、测验的新进展 20第三节 教师自编测验 20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 20二、设计测验前的计划 20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 20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 20五、学习理论的启示 20第四节 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 20一、真实性评定★ 20二、评定结果的报告方式 20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3、学习与教学过程三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习、教学、评价/反思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通过学习过程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学习和教学因素的共同影响〔P5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师必须既能运用技能,又能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思考〔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a. 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b.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育实践意义a. 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b.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