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筋加工作业指导书63249.doc
15页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9标段桥梁工程 编号: 钢筋加工作业指导书 单 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编 制: 审 核: 批 准: 2010年10月31日发布 2010年11月1日实施1.适用范围适用于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9标段桥梁工程钢筋加工作业2.作业准备2.1 钢筋加工厂已按照标准化管理建设完毕,并通过验收2.2 钢筋加工厂内的加工机具弯曲机、切断机、调直机及电焊机的数量质量满足施工要求2.3 钢筋已进场,并按照质量验收标准要求检验合格2.4 技术人员已进行交底,从事钢筋加工和焊接的领工员、工班长及作业人员熟悉掌握交底内容2.5 从事钢筋加工和焊(连)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钢筋正式焊(连)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连)接性能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生产 2.6 现场有各种机具的操作规程,从事钢筋加工和焊接作业的人员已数量掌握。
3.技术要求3.1 钢筋加工技术交底经审核后已交底到作业人员3.2从事钢筋加工和焊接的操作人员须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3.3 钢筋进场后,钢筋原材及焊接(连接)性能检验合格,并由监理工程师见证或抽检合格3.4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4、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流程为:原材进场检验→焊接(连接)性能检验→技术交底→钢筋下料→钢筋焊接、加工→运至现场→钢筋安装5、施工要求5.1 原材料钢筋在运输、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并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5.1.1外观质量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拆叠;表面的突块和其它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带肋钢筋为横肋的高度),测量本批钢筋的直径偏差5.1.2力学性能检验在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各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2根试件,分别做拉伸(含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做第2次试验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5.2 钢筋加工5.2.1钢筋除锈钢筋均应清除油污和锤打能剥落的浮皮、铁锈大量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用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如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带有蜂窝状锈迹钢筋,不得使用5.2.2 钢筋调直对局部曲折、弯曲或成盘的钢筋应加以调直钢筋调直普遍使用卷扬机拉直和用调直机调直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用卷扬机拉直钢筋时,应注意控制冷拉率:Ⅰ级钢筋不大于4%;Ⅱ~Ⅲ级钢筋及不准采用冷拉钢筋的结构不大于1%用调直机调直钢筋时,表面伤痕不应使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冷拔低碳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应当注意:冷拔低碳钢丝经调直机调直后,其抗拉强度一般要降低10~15%,使用前要加强检查,按调直后的抗拉强度选用5.2.3 钢筋切割钢筋弯曲成型前,应根据配料表要求长度分别截断,用钢筋切断机进行在缺乏设备时,可用断丝钳(剪断钢丝)、手动液压切断(切断不大于16mm钢筋)。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损耗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切断过程中如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切断后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应小于±10mm5.2.4 钢筋弯曲成型钢筋的弯曲成型用弯曲机进行;螺旋形钢筋成型,小直径可用手摇滚筒成;较粗(Φ16~30mm)钢筋,可在钢筋弯曲机的工作盘上安设一个型钢制成的加工圆盘,盘外直径相当于需加工螺旋筋(或圆箍筋)的内径,插孔相当于弯曲机扳柱间距,使用时将钢筋一头固定,即可按一般钢筋弯曲加工方法弯成所需的螺旋形钢筋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钢筋弯曲时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尺寸应根据不同弯曲角度和钢筋直径扣除钢筋弯曲调整值划线应在工作台上进行,如无划线台而直接以尺度量划线时,应使用长度适当的木尺,不得用短尺(木折尺)接量,以防发生差错第一根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配料表进行复核,符合要求后再成批加工成型后的钢筋要求形状正确,平面上无凹曲,弯点处无裂缝其尺寸允许偏差为: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mm,弯起钢筋的起弯高度±5mm,箍筋边长±5mm。
5.2.5 钢筋加工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5.2.5.1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180º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图5.2.5-1)5.2.5.2 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末端,当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直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图5.2.5-2)5.2.5.3 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图5.2.5-3)5.2.5.4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作不小于90º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作135º或180º弯钩(图5.2.5-4);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图5.2.5-1 180º弯钩 图5.2.5-2 直角形弯钩检验数量: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各不少于3件;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数量为施工单位抽检数量的10%,且各不少于一件检验方法:尺量。
图5.2.5-3 弯起钢筋 图5.2.5-4 箍筋末端弯钩表5.2.5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名 称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受力钢筋全长±10尺量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3箍筋内净尺寸±5(桥梁±3)检验数量: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各不少于3件5.3 钢筋连接5.3.1 接头形式热轧钢筋的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5.3.1.1 接头应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并以闪光对焊为主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32mm的带肋,可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5.3.1.2 对于桩基钢筋的现场接头,统一采用帮条焊接5.3.1.3 拉杆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应采用焊接接头5.3.1.4 仅在确无条件施行焊接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钢筋方可采用绑扎搭接5.3.1.5 跨度大于10米的梁不得采用搭设接接头5.3.2 电弧焊接接头5.3.2.1 机具设备焊接主要设备为电弧焊机,分交流直流两类交流弧焊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保养维修方便;直流弧焊机焊接电流稳定,焊接质量高5.3.2.2 焊条选用电弧焊接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按下表选用。
焊条型号药皮类型电流种类E4301E4303E4313钛铁矿型钛钙型高钛钾型交流或直流正、反接E4315低氢钠型直流反接E4316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E5001E5003钛铁矿型钛钙型交流或直流正、反接E5015低氢钠型直流反接E5016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5.3.2.3 焊接工艺焊接头型式分为帮条焊、搭接焊和坡口焊,后者又分为平焊和立焊,帮条焊两主筋端面之间的间隙为2~5mm,应先用四点定位焊固定,施焊划弧应在帮条内侧开始,将弧坑填满多层施焊第一层焊接电流稍大,以增加熔化深度每完一层,应立即清渣,搭接焊应先将钢筋预弯,使两钢筋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用两点定位焊固定,施焊要求同帮条焊坡口平焊焊前将接头处清除干净,并进行定位焊,由坡口根部引弧分层施焊作之字形运弧,逐层堆焊,直至略多出钢筋表面焊缝根部,坡口端面及钢筋与钢垫板之间均应熔合良好,弧坑及咬边应予补焊,为防止接头过热,采用几个接头轮流焊接坡口立焊先在下部钢筋端面上引弧,堆焊一层,然后快速短小的横向施焊,将上、下钢筋端部焊接当采用K形坡口时,应在坡口两面交替轮流施焊,坡口成45°角左右5.3.2.4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 焊接前须清除焊件表面铁锈、熔渣、毛刺残渣及其他杂质。
2) 帮条焊应采用四条焊缝的双面焊,有困难时采用单面焊帮条总截面面各不应小于被焊钢筋截面积的1.2倍(Ⅰ级钢筋)和1.5倍(Ⅱ、Ⅲ级钢筋)帮条采用与被焊钢筋同钢种直径的钢筋,并使两帮条的轴线与被焊钢筋的中心处于同一平面内,同被焊钢筋级别不同时,应按钢筋设计强度进行换算3) 搭接焊采用双面焊,操作困难时才采用单面焊4) 钢筋坡口加工采用氧乙炔焰切割或锯割,不得采用电弧切割5) 钢筋坡口焊采取对称、等速施焊和分层轮流施焊等措施,以减少变形6) 焊条应保持干燥,如受潮,应先在100~350℃下烘0.5~1h7) 负温条件下进行Ⅱ、Ⅲ级钢筋焊接时,应加大焊接电流(较夏季增大10~15%),减缓焊接速度,使焊件减小温度梯度并延缓冷却同时从焊件中部起弧,逐步向端部运弧,或在中间先焊一段短缝,以使焊件预热,减少温度梯度8) 冬期电弧焊时,应有防雪、防风及保温措施,并应选用韧性较好的焊条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即接触冰雪5.3.2.5 质量检验1) 接头外观检查时应在接头清渣后逐个进行目测或量测焊缝表面应平整、无较大的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咬边深度不大于0.5mm (低温焊接咬边深度不大于0.2 mm) 。
坡口焊、熔槽帮条焊在全部焊缝上气孔及夹渣均不多于2处,且每处面积不大于6mm2;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位置偏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尺寸的偏差厚度不大于0.05d,宽度不大于0.1d,长度不大于0.5d,坡口焊焊缝的加强高度为2~3mm2) 强度检验时,以每2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型式)为一批,切取三个接头进行拉伸试验,其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且至少有两个试件呈塑性断裂5.3.3 钢筋闪光对焊5.3.3.1 焊接工艺及方法的选择当直径小于18mm时采用连续闪光焊;当直径较大(大于20mm)采用热闪光焊;当端面不够平整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5.3.3.2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确定后,方可正式施焊2) 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接接头试件,并做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