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研究进展.docx
8页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研究进展 (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0333)【Summary】糖尿病作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除使用药物外,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目前国内外都在探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体的糖尿病教育者,在糖尿病专业护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方面承担着大量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作用、模式、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明确了其发展更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强调行为改变方和加强自我管理Keys】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R587.1A1672-5085(2014)01-0090-02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宣教,使患者能够充分认识糖尿病以及所引起的并发症给身体带来的危害,自觉自愿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IDF推荐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法,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5个方面糖尿病健康教育是基本治疗措施之一,现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1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纪芳[2]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最渴望了解饮食、治疗方法和效果、用药方法及调整、疾病控制情况、定期复查的时间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指导,而大多数患者在心里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和自我护理及监测等方面未引起重视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中,最受患者欢迎的是医务人员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而最乐意接受的联系方式是医护家访和咨询患者希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和生命质量,还希望通过非药物控制疾病,但其不懂得如何正确饮食控制、如何进行运动疗法,希望得到帮助,并获得外界的支持,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希望掌握糖尿病日常护理常识和应急措施2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作用2.1对病情控制的影响国内研究发现[3-5],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促进患者的健康行为,并降低他们的血糖水平,而且也能大大减少常规治疗中低血糖的发生率2.2对糖尿病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糖尿病的危害程度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能改变患者对健康的态度,提高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李冬英[6]、孙静敏等[7]研究显示: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控能力及遵医行为。
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发挥社会家庭系统支持和指导糖尿病患者科学合理用药,对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2.3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汝孝[8]、白玉[9]等研究认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控意识,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积极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丹红等[10]研究表明:通过社区健康干预,干预组生物学指标与糖尿病生活质量指标均有显著改善3糖尿病健康教育中教育模式3.1全程教育模式范丽凤等[11]自1997年就开始逐步建立糖尿病患者的门诊-住院-出院后教育,患者-护士-医生教育培训的全程教育体系,开展门诊教育、病区集体教育等李玫等[12]提出的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互动护理模式也是一种全程教育模式的体现,将教育延伸到出院后全程教育模式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等明显提高,糖代谢控制明显改善3.2护理程序模式护理程序模式为:评估患者基本情况(生化指标、生活习惯、学习需求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策略;实施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成果;及时反馈,修正教育计划[13]护理程序模式的应用,在临床上进行糖尿病教育时,更注意对患者的评估,随时进行教育效果的反馈。
卢雪琴等[14]指出多数糖尿病教育采取经典的糖尿病知识讲座的形式,但这是一种被动学习,患者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易激活,不易产生行为改变而PBL教育模式先从患者所关心的话题或普遍存在的误区中形成经典案例,通过讨论引出知识点,并将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使糖尿病课堂教育发挥最大效果3.3跨理论模式又名阶段改变模式认为人的改变包括5个主要阶段:意图前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在糖尿病教育中应用跨理论模式的意义在于行为改变的过程提供一个量化的衡量指标,以评价患者行为改变的具体进程[15]即在教育过程中,了解患者所处的不同行为改变阶段,分析患者行为改变的障碍,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方法和内容,使其从无意图期一步步进入行动期和维持期3.4赋能教育理论赋能教育是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着重推荐的糖尿病教育理论,其理论核心是明确患者自我管理的责任,开发患者内在的动力进行行为改变其5个基本步骤是确立问题、表达感情、设立目标、制定计划、评估效果在中国,牟利宁[16]于2006年应用赋能教育理论(原作者将“empowerment”译为“授权”)对体检人群中的糖尿病患者贺糖调节受损者实施行为改变研究,结果显示赋能教育理论可以纠正患者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
4健康教育形式4.1一对一宣教作为一种主要的口头教育形式一对一宣教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各个发病阶段其优点在于能直接详细地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这种宣教形式需要宣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否则可能得不到所要的目标4.2宣传手册发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门诊及病房走廊的显要位置都设置了宣传栏,放置了大量宣传手册,通过各种通俗易懂宣传资料,讲述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这种宣教方式,优点显著,推及面广,节约人力缺点是对于文化基础差的以年龄大的、眼睛疾患的患者而言,作用不够,得不到好的效果4.3集中授课根据临床工作时间穿插安排授课这种授课方式患者易于接受一方面省时省力,而且有病程较长的善于言表的患者现身说教,使授课内容更为形象生动,真实可信,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4.4健康大讲堂由宣教科室和客服部组织统一安排,授课对象为院内外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或有兴趣前往听课的人员,授课者都是医院的知名专家和专业知识较深的宣教师,由授课人将内容制成课件,以电教形式授课优点是直观、生动,由于许多资料细节配有图片说明,通俗易懂,且普及面广。
5健康宣教的对象5.1一般人群的宣教呼吁健康人群了解糖尿病的高发病率、危害性、严重性、预防性、可治性、及其发病的因素,如肥胖、运动量过少、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不合理等,尽早的预防糖尿病及其的发生5.2糖尿病患者的宣教让糖尿病患者了解到糖尿病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格遵守五驾马车的原则,控制好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展5.3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宣教糖尿病目前已经是全人类关注的问题,那么糖尿病治疗的效果与家属是有密切关系的,他们应积极配合医生,从实际生活中做到关心、鼓励、监督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深入,今后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护理人员要注重理论学习,紧跟糖尿病护理与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注重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服务,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患者认识到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严重危害性;在与患者的交流讲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对患者有疑问的地方,要主动去告诉患者,以此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后续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Reference[1]张伟娜.糖尿病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P164.[2]纪芳.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5):474-475.[3]吴红霞,季红,朱菊训,等.系统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09(9):83-84.[4]吴静.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相关知识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9(9):83-84.[5]林萍,李睿.健康教育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药药指南,2008,6(21):183-185.[6]李冬英,黄少薇,林齐红等.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9,30(7):1196-1197.[7]孙静敏.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28.[8]方汝孝,夏晓黎.医院社区一体化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8):250-251.[9]白玉,王弘锦,王子臣等.2型糖尿病患者三段式循环康复教育貌似研究探讨[J].河北医药,2009,31(7):868-869.[10]苏丹红,欧阳萍,陈怀玉等.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杂志,2009,29(7):1635-1637.[11]范丽凤,陆菊明,田慧等.全程糖尿病教育教育貌似的构建、组织与管理[J].现代护理,2005,11:575-579.[12]李玫,许瑞珍,孙涛等.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互动模式的建立及运行[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03-704.[13]林喜华.护理程序的应用对出院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474-475.[14]卢雪琴,楼青青,周雷等.PBL教学模式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8,7:145-146.[15]楼青青,徐玉斓,杨丽黎.阶段性改变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0-421.[16]牟利宁.运用授权理论对2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患者实施行为改变的研究[J].山东:山东大学,200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