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英语语篇教学改革-基于FiveC’s.docx
5页大学英语语篇教学改革基于FiveC’s 摘要:大学英语语篇教学应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实行Context,Culture,Critique教学活动同时,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通过实践语言的一致性、连贯性以及学习语言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通过实行Five C’s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完成语篇教学任务,学生参与语言活动,加强语言应用关键词:大学英语,语篇教学,Five Cs,教学理念,教学活动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重点项目《中庸视角下孤独的〈觉醒〉与温暖的〈紫颜色〉》(项目编号:TJWW15-002)的研究成果一、Five Cs外语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承载文化的课程,将语篇分析应用于英语语言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多样化英语语言的教与学需要的不仅仅是语法和词汇,更需要认识到语言的内在联系,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以及这些内在的联系是如何进行的语篇分析是通过Five Cs的发展模式实现的,即Context,Culture,Critique,Cohesion,CoherenceFive Cs可以让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语篇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创造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
Five C’s的教学核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参与的一种教学活动Cohesion(一致性)和Coherence(连贯性)主要是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懂得语言的连接、连贯和前后一致的语言功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和语篇的联系Context(语境)、Culture(文化)、Critique(评论)是语言的高层次学习,旨在理解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语境、语言与评论的关系,从而启发学生的批评性思维二、大学英语语篇教学实践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改变学习观念——从完全依赖教师,转到学会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去听、去感受、去阅读、去交流通过Five C’s的英语授课实践,完成“How,When,and Where to Do Things with Language”(Ron Scollon,16),最终完成语篇分析一)通过实践Cohesion(语言的一致性)和Coherence(语言的连贯性),培养学生基本的语篇分析的能力1.Cohesion:语言的一致性语篇教学中的第一要素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它所指的是语言的表层,起到了连接语义的作用。
如:It is raining. He didnt go to school.“下雨了,他没有去上学这样的两句话之间是没有关联的,也就没有了语义下雨与上学没有语义之间的关联又如:It was raining hard. He was caught in the rain. He had a bad cold. He didn’t go to school.“下了一场大雨,他被淋湿了,得了重感冒,没有去学校上学这样相关联的句子就有了语义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懂得,写作时,那些不相关的句子是不产生语义的,继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找出相关联的产生语义的句子语言的一致性表现在语法的一致性和词汇的一致性,语法的一致性包括省略词的应用、冠词、代词所指、关系代词、连接词、语言主语与谓语之间单复数的一致等词汇的一致性表现在语词汇的重复、同义词、反义词、语言的固定搭配如果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分析这些语言的一致性,那么阅读理解中的语义问题就会得到解决2.Coherence:语言的连贯性Coherence实际上就是说话人的说话方式,如何把句子连接在一起,组成语篇,表明了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性例如:It was raining hard. He was caught in the rain. He had a bad cold. He didnt go to school.这种句子只是停留在语义的表层,句子和句子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性意义。
例如:He was walking on the street when it was raining hard. As a result, he was caught in the rain. Because he had a bad cold, he didnt go to school.“他在街上时,刚好下了一场大雨结果被淋湿了因为得了重感冒,所以没有去学校上学通过这样练习,学生懂得了语言的逻辑性、连词的使用以及所连接从句的关系,从而使语义更加清楚、符合逻辑学生在学习和写作中,应掌握语言的一致性和逻辑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主句与从句的互相使用,语言会很苍白,没有了语言想要传达的思想语言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核心部分,文章说的是什么、主题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说的、如何表达的、又是如何组成的语篇因此,这两部分更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教学中语篇发生了什么,语言是如何使语篇成为一个整体的二)通过实践Culture(文化)和Context(语境),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评论的能力1.Culture:文化文化主要是由语言传播和表达的,文化表达了语言的价值观和理念。
如果以学习者的视角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理解原语言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例如,中美教育之间有一个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即学生学习技艺在先还是开发创造力在先?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讲述了英美教育的差异从语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美文化的差异通过语篇教学,学生学习了中美教育的差异,其实还是文化理念上的差异沿袭传统还是创新两者并不矛盾,要在学习掌握技艺的同时,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文化差异,不仅从自己熟悉的文化视角审视不同的文化理念,还要从对方的视角看待文化差异,学会接受不同的理念2.Context:语境语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不同的语境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即Who says What to Whom with what meaning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场合,所使用的语言不同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会发现,后面的部分常常会帮助我们理解前面不太懂的内容,这就是语境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语言的前后内容及关联词的使用以及语法的应用,理解语篇词汇也好,语意也罢,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前后关联文本之间的关系,前一部分的理解可以通过后一部分的阅读或听说达到,而后一部分的理解也可以根据前一部分的内容完成。
3.Critique:评论或者可以说是评价,既可以是积极的评价,也可以是负面的评价;既可以从社会角度评价,抑或从文化视角评价,还可以是语篇风格的评价等语篇通过语言反映与社会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人文地理的关系等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4第一单元,讲述了1812年拿破仑大举入侵俄国,本着速战速决的气势以及战无不胜的信心,结果却惨遭失败1941年,希特勒举兵进攻苏联,本想以闪电战的策略,在横扫欧洲后,也想一举攻下莫斯科,同样损失惨重当年拿破仑被流放,而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杀让学生评价时,先是以时间顺序勾勒出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两次入侵,而且结果均以失败告终评价的重点在于分析原因以及得出的结论首先分析题目,题目为什么是“冰雪卫士”?俄罗斯的冬天漫长,常常大雪封路,异常寒冷,这种天气本不是一种优势,在这种阴冷凄苦的恶劣天气下行军,再加上补给跟不上,俄罗斯军队拉长战线,拖延时间,使得拿破仑的法军和希特勒的德军苦不堪言,速战速决和闪电战的军事策略,面对这种天然卫士已经没有了意义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军事上讲,除了装备、参战人员的数目等等,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准备,然而,交战的时间、地点、天气变化,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的最重要评论应该是:事情都有两个方面,一方看似不利的因素,而对另一方正是其优势所在Culture(文化)、Context(语境)、Critique(评论)这三部分是语篇分析教学中的高层次活动,已经超过了语言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基本语言活动作者简介:张丽(1963-),女,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