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课应变“教参套用”为“多元参照”.doc
3页备课应变“教参套用”为“多元参照”过去教师在备课时,总是习惯于把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作为教材教学唯一的参照资源,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来自于“教参”不管“教参”对教材分析的深与浅,不管“教参”涉猎的参考内容是否有价值,提供的学习方法是否符合本地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当然也不考虑生活中和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设计者十分关注的是“教参”规定的既定教学任务,并把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参”规定的既定教学任务,视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志教学方案中的既定任务完成了,学生是否是真正有效地学,并得到了确实的发展”等实质性问题却很少考虑所以,教师在上述思维定式下设计的教案,基本上是教学参考书的“变本”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参考书,可以说是教师设计教案时的重要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参照资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设计某一课的教案时,要在领悟“课标”与“教参”的基础上,做多元的教学资源参考,具体说来,起码要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理论思考如“合作式学习”“主体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互动交流式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等,都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理念具体设计某一课教学方案时,应依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认知起点和实际学情,思考在教学中应重点体现出哪一基本理念?是以“合作学习”为主线,还是以“主体性学习”、 “体验学习”为主线,甚至是以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为主?教师在备课之前,需作认真地思考,使教学设计具有理论支撑。
二)主题思考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需有一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的主标题通过这个主标题可以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或预想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有鲜明主题,实际上就是给了教师课堂教学一个明确的方向,无论课堂上发生怎样的变化,都可让课堂教学收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效果三)学生思考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应是处于课堂教学动态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教案设计是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对本班学生是否适用?”此外,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还应该对某些教学环节要作必要的学情预测和设计说明,如“学生对某一问题可能会怎么反映?”“出现意外的学情反映时,教师应怎样应对?如何科学调控和处理、驾驭课堂?”等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学生思考”的主要意图,是为了尽量营造与学生对话的亲和环境,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资源思考 教师在设计某一课的教学方案时,要认真思考除教材“教参”这些主要教学资源外,还有哪些可供该课教学利用的且有价值的资源?如学生课外的生活经验(包括家庭的、社区的)、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声像资源等,有些资源是要求教师或学生在课前认真搜集整理的,或是制作的等等,在考虑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时,还要特别思考如何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多元整合,有效地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资源的互补作用。
五)方法思考教师在设计某一课的教案时,要根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为最宜,“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美读体验法”“故事分析法”“实验发现法”“榜样激励法”等,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