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设计大师黑川雅之的设计哲学.doc
4页日本设计大师黑川雅之的设计哲学本报讯(记者 佘峥)黑川雅之昨日在厦大结束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后,一屋子的人对 “暧昧”产生兴趣,一大堆学生追着他问:设计到底要如何表示出暧昧的美感?这位穿着灰黑衣服、留着灰白头发的日本人像是从黑白片里走出来的,黑川雅之被认 为是日本建筑、工业造型设计界“教父级”的人物,也称得上是全球的设计大师之一此 次,他应厦大、集大和厦门理工学院邀请,首次来到厦门昨天,他在厦大的南强讲座发表了《设计的修辞法》演讲理念:设计要有暧昧的地带所谓的“设计的修辞法”听起来很拗口,不过,黑川雅之说,事实上就是方法论,即 设计的表现方法黑川雅之总共论述了设计的 17 种表现方法,有一些很有意思,例如,他说,设计应该 让人有期待,有希望,譬如说,医院走廊的尽头,应该是明快的——光可以透进来,如果 是漆黑一片,病人们就会想:完了,没有希望了黑川雅之还说,日本建筑一般没有“墙” ,只有“柱” ,这和西方建筑完全被“墙”包 围不同 “柱子”周围是有“气场”的,既可以起到墙的作用,又可以自由进出,强调自然 与人类的融合不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暧昧”一说他展示了一幅美女图,他告诉厦大建 筑系那些未来的建筑师,今后在设计住宅时,请大家想起这幅画——你很难说得清楚它的 美是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的。
他说,不管你要设计几房几厅的住宅,或是小区,首先你要把它想像成人体,在房和 厅之间,在小区中住宅、办公室和购物区之间,应该要有暧昧的地带不过,黑川雅之说,并不是说设计师要“暧昧”地设计,相反的,设计时要十分清醒, 千万不要把过程和结果搞混了在演讲结束后, “暧昧”引起许多人意犹未尽,黑川雅之不断地被问及:什么是“暧昧” ?能不能讲得更清楚些?黑川雅之想了一会儿,无奈地说,你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暧昧,越 谈也就越暧昧他决定换一种方式来阐明自己观点,他说,好多人问我:要如何做设计?黑川雅之说,这是典型的眼光向外看的表现,事实上,设计师眼光要向内看,多看看 自己,往里挖掘自己——第一眼看到自己是日本人,但再挖下去,东方人的共同点会被挖 掘出来,再挖下去,你会发现人类共同点,最终,你会发现:生命体都是一致的换而言 之,设计是不断挖掘、不断寻找自己能感动的点,去发现什么东西能让自己感动,在某种 程度上, “发现比设计更重要” 他说,好作品的判断标准就是美或不美,令人感动的东西就是美的黑川雅之的得意门生、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张少俊为大家解读说,黑川雅之要 表达的是设计的思想性传奇:父子四人都是建筑师这是黑川雅之第一次来到厦门,他在这里找到了“意外”——厦门建筑学院副院长王 绍森跟他讲起了 20 多年前聆听他哥哥黑川纪章演讲的情景,黑川雅之的父亲和哥哥、弟弟 也都是建筑师,他哥哥黑川纪章被排入日本十大建筑师。
不幸的是,黑川纪章在上月去世黑川雅之说,一家人投身建筑界的理由很简单: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兴,建筑师就是最急需的人才之一父亲在三兄弟小的时候会经常带些建筑模型回家,大家一起讨论怎么 建造才能既节约成本,又抗震牢固且美观大方这几年,黑川雅之也越来越频繁地来到中国,昨天,在被问及到对中国建筑的意见时, 他委婉地说,在他走过的城市,他区分不出那些建筑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设计的黑川雅 之说,事实上,设计师不要老看现代的东西,传统就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的地方20 年前他应邀到景德镇参观,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前几年他又去了,令他大失所望 黑川雅之说,分化成两个极端:一边是价格高得吓人的瓷器,平常人用不起,另一边是满 大街的便宜瓷器黑川雅之说,他正和有关方面合作,要恢复景德镇瓷器的“清白” ,使之 走向国际他设计的瓷器别具一格:美丽的花纹是印在瓷器底部和周边的,盘子里一片空 白他把样品拿给日本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看,后者大为感动,黑川雅之说,三宅 一生有订购的愿望,认为如果到国际上去,肯定有市场黑川雅之:带一份理念给中国 在半岛美术馆,面对黑川雅之的艺术设计展,一位中国设计师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 “从 那时起,黑川先生就是中国设计界高山仰止的人物啊!”风格唯美的布展,据说是在黑川先生的亲自督导下完成的。
进得展厅,一页写着“风”的 帏幔映入眼帘,环顾便是“风”的变奏——三件落地灯和三件吊灯,本色的灯罩一律是流 畅到简约的线条,在灯影里散发着淡淡的温馨……“风,自少年时代起,我便对风有着一 种憧憬,憧憬着微风的悠闲,憧憬着台风的狂飙……”黑川感性的文字成了展品的注脚, “为了找到那种逆风而进的感觉,我盼望自己成为风我觉得那其实是一种对自由的渴望 ”这位解决空间矛盾的大师把矛盾比作“风与土” 、 “光与影”——“风”是自由, “土”是 生命, “光”是希望, “影”是积极被命名为《风、土、光、影艺术设计展》的黑川雅之在中国的首次展览,吸引了本城不同 职业观众的眼球工业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画家、广告人从那些设计手稿、灯具、数码 相机、笔筒中汲取各自所需的营养,不约而同地啧啧赞叹:可以这样啊!怎么我们就想不 到呢?对于中国文化,黑川的心情显然是复杂的在个展开幕式上,他由衷地表示:“中国对日 本来说,是伟大的文化之父日本在文化上要永远向中国学习 ”但是,私底下,当我问起 他对中国设计界现状的看法,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设计起初是一个相当健全的孩子 设计是一种产业和文化的融合,应该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遗憾的是,在中国这两者是不 同步、不协调的,文化没有跟上去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国家,一种优秀的设计,其精神 和身体应该是统一的文化和经济,人的精神和心灵,产业和经济……这一系列的关系必 须很好地处理 “中国设计有着健康的体魄,但精神状态是犹豫的、摇摆的,我不愿看到这 样的情况 ”我注意到在日语中, “设计”一词的发音正是英语的design,于是猜想日本设计界同 样深受西方同行的影响黑川点点头说,在吸收西方先进事物方面,两国的情形差不多很多企业觉得产品开发就是设计, “其实开发是就生产角度而言的,设计却是远离生产而更 贴近消费者的设计是很感性的,是人性学 ”这样说着的黑川雅之,出身于一个建筑世家: 父亲是日本知名的建筑师;哥哥黑川纪章是世界十大建筑设计师之一,北京奥运会主会场 的主审委员而他本人,则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和工业设计师,他的设计思想影响了当今设 计界的发展趋势,他的许多作品已成为世界建筑和工业设计领域的经典传世之作此次黑川乐意参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半岛美术馆显然是意识到了中国设计界的病症他 希望通过展览交流,把中国设计师的困惑与日本设计师的思路综合起来,促进两国的设计 事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为此,他还联合了日本物学研究会的13名主要成员,来上海举 办以“世纪设计提案——现代工业设计造型畅想”为主题的中日学术交流会包括索尼、 佳能、尼桑等在内的日本一流企业的首席设计师及咨询顾问,与近年来活跃在上海艺术设 计、美术评论领域的精英进行了研讨与交流我看黑川本人比照片上年轻他乐呵呵地抱怨:“他们总是把我拍得那么老那么丑,我的 内心是少年啊!”这颗少年之心,使一个66岁的人思考:人生苦短,如何用好剩下的能 量?他正在从“写诗”般的设计向理性过渡——明年,黑川设计理论将成书出版 黑川雅之 1937 年生于日本名古屋,是家里的次子他的父亲和哥哥、弟弟也都是建筑师, 不过名气最大的还是他和哥哥黑川纪章两人黑川一家投身建筑界的理由很简单:经过二 战洗礼的日本百废待兴,建筑师就是最急需的人才之一父亲在三兄弟小的时候会经常带 些建筑模型回家,大家一起讨论怎么建造才能既节约成本,又抗震牢固且美观大方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黑川雅之选择了名古屋工业大学建筑学系,并在早稻田大学完 成博士课程,30 岁时创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从 1968 年开始,他的作品就屡获日 本及国际建筑设计界的大奖他是日本少见的横跨建筑设计界及工业设计界的名家,一些 设计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如今,黑川雅之兼任许多协会的会长喜欢年轻人的他在好几所艺术大学里担任硕士 生导师,也是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他在工业文明中融入自然空灵的和 谐思想,一件件物化的工业作品,在他的设计下试图让人以最纯净的心态去体验生存的本 真对他而言,设计就是在做加减法,他更崇尚“减法” ,把简约之美发挥到极致,只留下 最好的在室内设计方面,他的作品很有日本特色,比北欧风格更好地体现了“空”和 “无”的哲学,因为“日本的设计师都是思想家” 在建筑方面,黑川雅之认为,日本建筑一般没有“墙” ,只有“柱” ,这和西方建筑完 全被“墙”包围不同 “柱子周围是有‘气场’的,既可以起到墙的作用,又可以自由进出 日本建筑强调自然与人类的融合,建筑物内外是连续的西方建筑需要窗户采光,而日本 建筑无墙更无窗,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自由自在 ”黑川雅之喜欢为朋友设计房子,譬如,1977 年为 F1 赛车手高源建造的别墅和 2003 年 为富商佐伯建造的豪宅当然,身为大师,黑川雅之的事务所并不是只为富人、名人服务 他也曾为预算少得可怜的客户设计房子,因为对方的精神感动了他 “2001 年,一个姓加 藤的人希望我给他设计房子。
他没什么钱,但一直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他说, ‘鸟可以自 己造窝,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如此呢?’我就帮他‘造窝’ ,我只负责设计,施工由他自己和一个木工解决最终造出来的房子很不错 ”对黑川雅之而言,每件作品都是自己的一个“孩子” ,过几年就会去看看一些作品可 能已经与当初“大相径庭” “同样是 2001 年,我给一户姓黑谷的人设计房子由于后来住 了 8 个人,现在房内堆满各种生活物品,我看到时大吃一惊,除了外壳,这建筑和普通民 居没有差异后来,我也反思过:是否我在强迫对方接受我的设计理念?他们也应有自己 的生活吧 ”老人的可爱一如他的设计黑川雅之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很幸运,能够“用别人的钱来严肃地玩”——不断在 建筑和产品设计中实验着自己的理念 您正在查看的精彩文章来自“简单设计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