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枝香·金陵怀古》.docx
4页《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主讲人:徐文文教学目标:1. 学习从鉴赏手法入手,分析体会诗歌内涵2. 通过合作探究问题,深入把握诗境诗情3. 理解词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教学重难点:1. 感受诗歌之美,品味词人之情2. 体会词人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必修二》里我们学习了两首怀古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这两首怀古词,我们来总结一下怀古词的特点明确:情感上:怀古伤今;内容上:国事身世;结构上:先写景后议论抒情;手法上:多用典故;风格上:雄浑、豪放、悲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怀古词——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二、 理解题意,把握全词1.解题:金陵(即南京,六朝古都六朝分别为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2.整体把握:齐读全词;把握词的结构:上阙写景,下阙抒情三、 自主探究,学习全词(一) 、鉴赏上阙1.问:找出描写金陵景象的语句,并选择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明确:语句: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赏析要点:比喻、用典、借代、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鲜明2.温故知新旧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赏析要点: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色彩鲜明)新知: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赏析要点: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嗅觉结合、平视仰视俯视结合)3.归纳:描写景物的方法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色彩:鲜明、斑斓、柔和 修辞: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 点面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和细笔工描 4.在描绘金陵景象之前,词人还写了什么?明确: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要点:时间、地点、天气)(二) 、鉴赏下阙1.问:下阙的情感围绕哪个字展开?明确:叹2.问:词人叹了哪些内容?明确:(1)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目的: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的山川,竞逐繁华,荒淫误国 联系背景:王安石青少年时代,党项、交趾、契丹、西夏就先后多次袭扰北宋边城,王安石入仕及当政期间,契丹、西夏、羌人、交趾更加频繁地屠城掠地,给北宋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北宋的冗官冗兵非但抵御不了少数民族的袭扰,反而加重了国家财政危机政府的妥协退让,又使官僚、豪强、大商人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造成了劳动人民的饥寒交迫,以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北宋江山的风雨飘摇已见端倪,统治阶级却还被表面的繁华强盛欺骗,整日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王安石怎能不忧心如焚?(2)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目的:警告统治者不可让六朝悲恨相续3)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目的: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4)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目的: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物是人非)四、 拓展提高,领悟情怀1.问: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怀古之作,都是借景抒发个人感情,但从人文精神、人生体验上着眼,二者有没有区别?明确:苏轼的《念奴娇》是对于自我价值的关照,是道家个体精神的集中体现;王安石的《桂枝香》是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关照,这是儒家的兼济天下精神的体现2.问:同学们,你们更认可哪位词人的个人情怀呢? 教师总结:就个人而言,我认同道家那种对人个体发展的关照。
但同时,我更倾向于儒家那种积极进取、探索和对国家社会的关注的精神而在今天,对在座的各位同学而言,那就要求大家不要只做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要在学好本领的同时投更多的目光去关注我们社会的发展,关注我们国家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