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管理学》教学实施方案.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6326948
  • 上传时间:2018-06-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7.5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管理学管理学》》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实施方案[适用: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本科] [开设部门:工商管理系管理学教研室]一、教学说明:一、教学说明: 《管理学》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 过程和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原 理与技巧,树立现代管理的基本理念,为学好后续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开设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经济学知识,对社会组织现象有一定感性 认识,一般在大学二年级(第三学期)开设此课程本课程选用国家教育部推 荐的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作出版的《管理学原理》 (主编杨文士, 张雁,第一版)为主讲教材本教材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延续性,能理论联 系实际,有较完整的管理学体系结构 本课程教学中重点是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过程的阶段性及管理方法上的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难点在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的运用二、教学时数分配:二、教学时数分配:章 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 一十 二教 学 实 践辅 导 练 习合 计学 时3564462442624254备 注周课时:3 学时三、理论教学:三、理论教学:第一章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与管理学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管理的概念、性质及特点,正确把握管理的 研究方法。

      本章学习实行课堂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学时分配:3 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性质管理的概念及性质一、管理的概念 古今中外对管理的解释有多种多样,均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揭示了管 理的属性2全面概括的定义: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 人员配备、领导、激励、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 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一是具有同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二是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 联系的社会属性正确认识管理二重性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 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 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第二节第二节管理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管理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一、管理学的特点 1、 一般性 2、 多学科性或综合性 3、 历史性 4、 实用性或实践性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唯物辩证法 2、 系统方法 3、 理论联系实际练习与思考题:练习与思考题: 1、 什么是管理?它具有何种基本特征? 2、 如何理解管理二重性的现实意义? 3、 如何理解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4、 学习管理学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第二章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发展与形成历史,掌握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及管理理论多样化阶段的代表性学说。

      本章学习以讲授为主,学生对本章部分内容并结合第 12 章内容进行自主性 学习和思考,探讨研究二十一世纪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学时分配:5 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节管理学发展史概述管理学发展史概述有了人类,就有管理的实践活动通过对管理实践的总结产生了古代的管 理思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成熟,在对管理规3律的提炼、抽象、综合的基础上,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十八世纪以前 二、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末 三、管理理论形成阶段:十九世纪末至今 1、 工业革命带来的管理学理论萌芽 2、 美国的“管理运动”及其意义第二节第二节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一、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一生致力于“科学管理”的研究和推动,首先创立了科学管理的理论 体系,具体内容: 1、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 只有“一流的工人”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实行标准化管理 4、 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 5、 劳资双方应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生产率而努力 6、 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的分离 7、 实行“职能工长制” 8、 实行例外原则 二、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 法国的法约尔作为一名企业高层的专业管理者,对完整的管理过程及组织 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 1、 企业经营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 企业经营有六项基本活动,管理是其中之一 管理活动的完整进行,有赖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职能的 发挥 2、 组织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3、 管理理论具有普遍性,可用于学校教育 三、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对管理的研究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 1、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通过法定的职务或职位而非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进行组织的构架和管理2、 “理想的”组织具有六大特点: 明确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根据职务要求和考试、培训来选用人才; 提倡由职业管理人员管理组织;强调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以 理性准则为指导 四、巴纳德的自觉协作活动系统第三节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着重于多学科运用,从多角度探讨管理中的 人及组织的行为问题4一、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的前期研究 1、1924—1932 年间,梅约主持、完成了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 公司合作进行的霍桑试验,对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及程度进行了测定试验分 为四个阶段 2、 人际关系学说 根据霍桑试验结果而成,主要内容: 工人是“社会人” ; 企业中既有正式组织,也有非正式组织; 新型的领导应该从提高工人“士气”入手,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行为科学理论 1、1953 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学科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行为科学 正式定名 2、行为科学在二战后的发展集中于四个方面: 1) 关于人的需要和动机的理论 2) 关于管理中的“人性”理论 3) 关于领导方式理论 4) 关于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理论第四节第四节管理理论多样化管理理论多样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管理理论的研究、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多学派的 特点代表性学派有: 一、管理科学学派 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 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二、社会系统学派 1、 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为创始人,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2、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主要集中研究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群体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方式和管理方 式等的影响 三、经验学派(案例学派) 以美国的德鲁克为代表,其研究主要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对象,通过对 其成败经验的分析总结,提出贴近管理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四方面的观 点 四、决策理论学派 以美国的赫伯特•西蒙为代表主要理论: 1、 管理就是决策 2、 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3、 用“令人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化”原则 4、 决策的分类 5、 权利的集中与分散与决策过程密切相关 五、系统管理学派 指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5动和管理过程,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对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

      六、权变理论学派 美国的卢桑斯为代表,代表作《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 注重系统间及系统内部的关系研究,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即权变关系来进行 同时强调,管理应根据组织内外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寻求和采 用不同的、适合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练习与思考题:练习与思考题: 1、 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条件及其内容是什么? 2、 霍桑试验的意义何在? 3、 后期行为科学发展方向是什么? 4、 现代管理理论的代表学派有哪些? 5、 管理理论的前期发展对当今管理理论的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第三章第三章计划与战略计划与战略通过学习,让学生知晓计划与战略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制定计 划的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的战略思考能力 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 学生听讲和自学过程中,对如何正确制定组织战略目标应深入研究 学时分配:6 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节计划与计划工作计划与计划工作一、计划的概念和种类 1、 计划就是对未来的行动事先安排 2、 计划的种类 1) 按表现形式分类: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2) 按职能分类: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等 3) 按期限分类: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

      二、计划工作的任务 1、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 计划工作的任务:“五 W1H” 3、 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新性 三、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1、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的→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 价备选方案→选定方案→拟定派生计划→编制预算 2、方法:运筹学方法;滚动计划法;计划——规划——预算法 四、计划工作的原理 1、 限定因素原理 2、 许诺原理63、 灵活性原理 4、 改变航道原理第二节第二节目标与目标管理目标与目标管理一、目标性质 目标是根据组织宗旨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目标具有独特的性质: 1、 突破性和控制性 2、 纵向性 3、 网络性 4、 多样性 5、 时间性 6、 可考核性 二、目标的作用 1、 指明方向 2、 激励作用 3、 凝聚作用 4、 考核的客观标准 三、目标管理(MBO) 1、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 “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制度的方法 2、目标管理的过程 建立目标体系→组织实施→检查评价 3、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作用认识不清;目标难以确定;目标一般是短期的; 目标修订困难。

      第三节第三节战略与战略管理战略与战略管理一、战略的重要性 战略是为实现组织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方针,以及 资源分配方案的总纲 一般地,将以直接改变组织相对于竞争对手实力为目的的规划活动称为 “制定战略” 二、战略制定的程序 1、 正确地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2、 战略分析:市场细分;行业组织分析;竞争对手分析 3、 战略选择: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4、 战略规划:产品组合;功能战略;资源分配 5、 战略实施和战略管理:战略与组织结构;战略与文化 三、战略原则 1、 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 2、 把握时机 3、 扬长避短74、 出奇制胜 5、 集中资源 6、 量力而行练习与思考题:练习与思考题: 1、 计划的表现形式有哪些?2、 “5W1H”的基本含义是什么?3、 编制计划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4、 什么是目标管理?如何实施目标管理? 5、 制定战略遵循何种程序?第四章第四章决策决策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决策的基本过程,熟悉决策的基本方法 学时分配:4 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节预测预测预测是决策的基础 一、预测的程序 1、 提出问题和任务 2、 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 3、 建立预测模型 4、 进行预测 5、 评价预测结果 6、 将预测结果提交决策者 二、预测方法 共有两大类方法: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第二节第二节决策原理决策原理一、决策是一个过程 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找出决策制定的理由;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方案评 价和抉择;方案实施及评价 二、正确决策的基本要求 共有六个方面的要求 三、决策的合理性标准 对三种代表性观点进行理解 四、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分别用于解决例行事件和例外问题,在思路和具体操作上有所不同8第三节第三节决策方法决策方法一、确定性决策方法 常用方法有:线性规划法和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二、风险决策方法 1、 决策树法 2、 现值分析法 三、不确定性决策方法 常用方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小法;大中取大法;折衷方法练习与思考题:练习与思考题: 1、 预测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 如何理解决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3、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异同 4、 决策树法的运用第五章第五章组织工作概述组织工作概述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组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