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docx
34页2024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学问点梳理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挚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挚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学问点梳理! 1.《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进步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干脆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告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告;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行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时,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知,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莫非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挚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探讨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9322;见:了解9323;往事:指历史9324;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9325;孰:谁9326;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起先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③论议:探讨,评议④惊:惊异⑤才略:才能和谋略⑥非复:不再是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有理想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探望,拜见9322;别:告辞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行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莫非想要你探讨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阅读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理想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不行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切、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怪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激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白什么? 非常惊异的神态,吕蒙的改变判若两人,使鲁肃既惊讶,又不由自主地发出赞美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骄傲,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缘由是“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异、钦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白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行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留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本文告知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进步的故事,告知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看法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擅长听取他人的建议或看法 (5)告知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显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切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说,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
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孙权的哪些主见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好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终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 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念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驾驭的写作学问,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约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英勇、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主子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
(一)课文字词详解 唧唧①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 ①复:又②当:对着③户:门④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⑤唯: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 ①忆:思念②军帖:军中的文告③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5市鞍马,从今替爷征 ①点兵:征兵②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③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④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5市:买 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②鞯(ān_jiān),南市买③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①市:集市②鞯:马鞍下的垫子③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①旦:早晨②但:只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山胡骑(jì)鸣②啾啾。
①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②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①戎机,关山②度若飞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寒光照⑤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戎机:战事②度:越过③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④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⑤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 ①明堂:古代帝王实行大典的朝堂②策勋:记功③强:有余 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驰④千里足,送儿还家乡 ①欲:想要②用:愿做③愿:希望④千里足: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①红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