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高邮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pdf
11页江苏省高邮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高邮市高邮市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一、语言知识运用(每题一、语言知识运用(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212 分)分)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g)愆期(qin)缧绁创伤(chung)浅尝辄止B押解(ji)稽首(q)崔嵬暄豗(hu)祸起萧墙C赝品(yn)彩笺(qin)暮霭践祚(zh)中石没镞D杀戮(l)自刭(jn)陨落蜕变(tu)呕哑嘲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 年),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完善跨越提升做出总体部署B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终未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C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尽管增长有所放缓,并且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D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从本质上讲,是由技术演进、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丰富这三股力量驱动的,其发展大势不可逆。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无乃尔是过与(错误)士贰其行(过失,偏差)少善属文(写作)怀山襄陵(冲上,漫上)三子者之撰(著述、写作)阴受上诫(暗中)天下未集(安定)西被流沙(遭受)过而陋之(简陋)有功者害之(嫉恨)A BCD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慎无以国骄人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故发愤且卒杀其骑且尽C既来之,则安之填然鼓之D是其果有遭乎女其往视尔事矣5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 ,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余恕诚唐诗风貌 )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 1 -江苏省高邮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A. B C D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字子长,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
该书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B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文学创作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主要诗作有卖炭翁 、 长恨歌 、 琵琶行等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或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情调感伤,著有珠玉词 D 老人与海的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渔夫桑地亚哥是小说浓墨重彩塑造的经典“硬汉 形象,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象征;而“大海” 、 “鲨鱼则象征着神秘的命运与不可知的世界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222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 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 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 ,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祖曰: “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 ”相国从其计,高祖乃大喜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 “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 “知臣莫如主 ”孝惠曰: “曹参何如?”何顿首曰: “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2 -江苏省高邮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王数失军遁去多次B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和睦C愿君让封勿受辞让D臣死不恨矣仇恨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 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B高祖平定天下后,论功行赏,封萧何为都侯,给予的食邑最多 .群臣争功,多有不服高祖以猎人与猎狗比喻,以及追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数来说服功臣.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之后,回到京城,认为萧何诛杀淮阴侯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 ,表现平平, “未有奇节” ;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9根据文意,概括萧何作为丞相尽忠尽职的表现4 分)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3 分)(2)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3 分)(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分)( 寡人之于国也)(4)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实不持一钱 (3 分) ( 高祖本纪 )三、古诗鉴赏(三、古诗鉴赏(1010 分)分)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1)上片“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3 分)(2)简要概括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 分)(3)词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试比较两者在内容和手法上的异同 (4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四、名句名篇默写(8 8 分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 -江苏省高邮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靡有朝矣 氓 )(2)朝搴陂之木兰兮, .( 离骚 )(3)扪参历井仰胁息, .( 蜀道难 )(4)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本纪)(5)夜深忽梦少年事, .( 琵琶行)(6) ,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7)执手相看泪眼, 雨霖铃 )(8)智者不惑,仁者不忧, (论语)五、现代文阅读(一)五、现代文阅读(一)(20(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留在窑洞留在窑洞安宁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 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 便一直留了下来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 忽然间就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 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尽管庭院遗世独立般地隐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鸡,一只健硕的大狗,一头哼哼唧唧的母猪,飞来飞去的鸟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和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便显得生机勃勃了每年寒暑假,少年都会来山里陪爷爷奶奶度过见我们来,少年有些羞涩 ,打了招呼,便转身不知去向十几分钟后,他拎了一大袋黄杏进屋.那杏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打药,所以许多掰开来,会看到小小的虫子,我小心地将虫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极了而更多的杏,因为来不及采摘,或者被鸟啄食,被虫啃噬,纷纷坠落在地,他们便捡了,堆在粗陶大瓮里任其腐烂后,再将杏仁桃拣出来 ,积攒多了,拿去山下卖掉。
在我们跟老人聊天的时候, 男孩更多的是蹲在墙根下, 看着对面绿意葱茏的大山发呆 我猜想那时的他,什么也不想,关于高考,关于镇上边打工边陪读的父亲,关于做村官的母亲,关于里喧哗的,或者网上年轻人追逐的明星八卦,他统统都不关心天空蓝得像无边际的海洋,云朵是大片大片的,他就像某一片自由舒展的云,在难得的暑假,飘回到这片世外桃源中,安静幸福地发一会儿呆至于我们这些路人,当然更与他无关.所以我们聊些什么,都不在他的关注视线甚至我问他成绩如何,明年是否有信心考入大学,他也只是羞涩地笑笑,回复我一句“还行 ,就不再多言,其实我也很想像他一样 ,蹲在阳光盛烈的墙根下,看着面前千百年来都亘古不变的山林,而后慵懒地融进这纯粹深邃的蓝色绿色白色和金色之中男孩的爷爷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在这山村里教了一辈子书,老了,依然哪儿也不想去,还是守着这一片日渐茂密起来的大山日复一日地安静过着,日常生活在这里,犹如深蓝天空下的云朵,有亘古不变的白,和永恒不逝的美.一切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 人生中的起伏, 犹如一滴水,落入广袤的大地.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可恰恰是这样单调的咏叹调一样的重复,才保持着人生中可贵的静寂外界再怎样喧哗骚动,- 4 -江苏省高邮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甚至男孩的父亲在镇上挣了多少钱, 有着怎样与他们不同的热闹生活,都与他们这一代老去的人无关.他们只想守着这一片树木繁茂的大山,守着这几十年住过的旧窑洞,就像一枚秋天的山杏,即使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
遥想冬天大雪封路的窑洞生活,他们肯定会在秋末就早早地准备好越冬的充足的柴火和各种食物,然后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靠坑火取暖,足不出户地度过漫长的“蛰居”生活自然也很少会有人来打扰他们,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他们有的是天地间唯我三人的豪迈感还是万物萧瑟的凄凉感?他们感到的是孤独还是富足?像这样的人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准格尔旗大大小小的村庄里, 似乎正在慢慢地变少,但又体现出不一般的顽强,他们就像一棵棵质朴、蓬勃的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这片因煤炭闻名的大地上,他们在蜂拥进城市的人群中,选择像父辈们一样,后退,留守在村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远离城市喧哗的田园中 ,安静地守候.听着车外不时传来的汽车急促的不耐烦的喇叭声,在车灯到处闪烀的疲惫、 烦躁且拥堵不堪的入城路上,我又想,那样的窑洞,如果老人们不在,大概是留不住那位少年的吧那它能留得住未来老去的少年的父亲、老去的少年吗?那它还能留得住美味极了的有小虫子的杏果吗? (选自散文2017 年第 2 期留在村庄里的人们,有改动)13概括窑洞的生活环境特点4 分)14.结合全文,简析“杏”在文中的作用6 分)15.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特色 (4 分)16。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6 分)六、现代文阅读(二)六、现代文阅读(二)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