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化学阅读中的思维发展.doc
4页浅析化学阅读中的思维发展[摘要]阅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化学(化学论文) 阅读水平受到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化学阅读学习也是思维的发 展途径化学阅读与思维发展息息相关,在化学阅读中重视思维发展, 才能充分挖掘化学教材的价值,在阅读中学习化学有研究表明,科 学过程技能与阅读技能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发展思维、提高化学阅 读技能,有助于科学过程技能的习得[关键词]化学阅读;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上世纪中后期,西方的科学课程支持“实做”的教学,不常研究文章或课文本位[1 ],这种现象显示当时的科学教育研究不强调阅读 的教学但是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一项调查给出了一个高 中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的意见,排名最高的前五项包括了“能够阅读 及了解报纸中的科学文章12t学生由科学文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建构文章意义的思维过程科学文章是描述及解释事件的模式,和一般日常语文的讨论不 同,不像小说、故事有可预期的法则,而且科学词汇有其独特的意义,不是一般日常生活沟通时所普遍使用的[3]o就化学语言而言,有文 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多种表现形式,如元素符号、反应方 程式、仪器装置图等化学语言能够直观、形象地描述化学事物,并 且将微观解释与宏观现象相联系;化学文章中语句间是以逻辑(逻辑 学论文)关系衔接的,比小说、故事中语句间时序关系复杂得多,学 生在构建文章意义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能够全面、深刻地理(地理论文) 解物质世界,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发展化学思维[4 K 一、化学阅读中形象思维的发展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它为化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形象材料,是学生认识化学事物,发展形象思维的开端。
实验本身的操作是直观 形象的,能够给实验者提供思维的表象材料,但是不同的学生对实验 的观察和感受是不同的,所形成的表述或有偏差、或不利于交流学 生的观察能力与描述能力直接制约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化学阅读学 习是培养学生观察与描述能力的最优途径学生的观察能力虽然受先天心理素质的影响与制约,但主要还是后天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它涉及到学生良好的感知觉、记忆力、 想像力,更需要实验前充足的计划与准备[5 ]□学生通过阅读明确实验的目的与任务,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猜想实验现象,并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加以证明全面、准确、具有 选择性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迅速抓住转瞬即逝的关键信息,发现新问 题、提出创造性的见解观察得到的信息,只有通过与他人交流才能 逐渐形成明晰的科学观念描述是学生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与别人 进行交流的途径优秀的描述能力要求语言准确简明、具有条理性和 层次性化学学科中的描述应尽量使用化学用语,因为专业用语是最 科学、最准确、最简明的语言[5]o描述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熟练掌 握化学语言,指导学生阅读,进行复述性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来复述教材中的内容,此外,还要加强化学语言描述规范化训练,应 做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符合逻辑、科学规范、表述完整。
对不完整的实验装置图的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使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状态、现象及变化的文章能够帮助学生客观 地认识物质世界,使物质世界在头脑中有一个科学的反映,这是感性 认识去伪存真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进而发挥想象力,形象地勾勒 出无法轻易观察到的微观物质世界二、化学阅读中抽象思维的发展目前,化学教学重视实验探究,探究过程分为规划(plan-ning \ 执行(performing )与解释数据(interpreting )三步[6 ]□实验探究 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动手操作,科学过程技能更强调抽象思维在其中的 作用抽象思维是理论形成的途径,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运用概念、 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等客观现实进行间接 的、概括的反映,得出实验结论Padilla等人指出科学过程技能与 阅读技能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例如进行推论、做出结论、形成预测 (假说X验证预测(假说)等[3 ]o化学阅读技能与抽象思维能力 相辅相成,在化学阅读学习中共同发展从化学学科的发展来看,仅关注化学实验是远远不够的量子化学的诞生使化学学科有了可靠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不仅能够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为难以观察的一些实验现象补充实验 条件,而且能够预见反应途径[7 K正如波普所说,化学学科正在从 实验科学向数学科学拓展。
当然,现代化学的发展前沿并不是中学化 学学习所涉及的,但是擅长理论思维,“用头脑结束实验”的确是做实 验的最终目的当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化学材料时,对问题的思索激 活已有的相关知识,并与待解决问题之间建立起思维的联系,完成一 个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过程[8 ]o对于化学实验,我们既可以从实验 结果入手去追溯原因,再用原因解释结果,也可以从理论的角度,由 原因去预见结果,这样同样可以深化对实验的认识,达到做实验的目 的,提升理论思维水平此外,在化学阅读中,阅读材料是由化学基 本概念组成的,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学键等等从表现来看,化 学基本概念似乎都是单独出现的概念,但是从实质上看,单个基本概 念都是与其他化学概念相关联的正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要从判断 概念间的辩证关系入手[8 ]□根据概念及其关系间的异同点,把概念 区分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如下图所示:元素化合物(宏观)原子 分子(微观)质子、中子(微观)核素、同位素(宏观)将繁杂的化 学基本概念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 和掌握知识,形成推理的基础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带动着抽象思维 的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11岁以前以形象思 维为主,11岁以后儿童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
相应地,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所接触的文章以叙述式的故事类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学习如 何阅读;进入中学,学生逐渐以说明式文章的学习为主,目的是在阅 读中学习[9 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 思维的基础,并且需要在化学学习中继续发展化学阅读学习为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最佳途径,一方面化学所要求的形象思维是建立在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对观察力、描述 力、想象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对颜色、气味、 形状等的描述上,还要发挥想象力,对事物的微观结构、运动方式等 方面进行描述化学现象中的颜色、气味、形状也远远多于日常生活 中所接触的现象,观察颜色、气味、形状时,要敏锐地分辨现象间的 差异,这为学生形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而观察力、描述 力及想象力的训练离不开化学阅读学习另一方面化学教科书及相关 的科学文章与学生自小接触的故事类文章不同,差别不仅在于科学词 汇与日常用语的意义不同,比如甲烷、丁烷的“甲、丁”是代表碳原子 数的多少,而且在于科学文章中语句结构更为复杂,需要学生能够区 分个人意见与客观事实的差别、比较事件的异同、推论因果关系,将 分散的语句系统化进行逻辑推理,形成理论知识。
阅读活动本质上是 概念辨析、扩充的过程,判断、分类、推理能力决定着阅读理解的程 度,对事物的理论解释是抽象思维发展的具体体现思维的发展与化 学阅读学习息息相关,在化学阅读中重视思维发展,才能充分挖掘化 学教材的价值,不是为了学习如何阅读,而是在阅读中学习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