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利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周考(3).doc
3页监利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周考(3)命题人: 2014-12-20 一、客观题(有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 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 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 体现了儒家仁的学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 果腹,足矣” 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体现墨家节俭的主张,而法家 思想无从体现因此选 C 2、 “爱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者爱人” ,战国时期墨 家学派创始人墨翟提出“兼爱” ,两者相比,墨子更注重 A.讲求实际功利 B.倡导重义轻利 C.调节人际关系 D.无等级名分差别 3.“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人井自然知恻隐,此 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 (《传习录》 )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 .致良知 B .格物致知 C .穷理格物 D .物皆有理 4. 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 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 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5.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经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 想,欧洲 17~18 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 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二者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 B.都对此 后的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影响 C.都否定了传统主流思想文化 D.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6.右图中的人物和他的成果能够改变历史,是因为历史提供了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①美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④殖民扩张带来的市场需求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 人画兴盛。
右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多彩的生活 B.真实的景象C.个人的情感 D.繁盛的社会 8、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 、 “矮化” 、 “正统化” 、 “神化” 、 “僵化” 、 “维新化” 、 “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 中对于“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B.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 ,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C.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D.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 9.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 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最终还是从 “精英革命”转向了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0、对于近代化与社会转型,日本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学, 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 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按此推理,近 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A. 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C.洋务运动—政治革命—新文化运动 D.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11、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 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1939 年 2 月 5 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 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 ,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 路” 。
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 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 13、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 当看到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 事件是 A. “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南方谈话 1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C.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5. “19 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 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 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 ”其中首先“仿效” “军事领域”的表现是 A.太平天国 B.编练新军 C.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 16. 、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 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 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 ”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张为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思想 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承认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 17.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 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的不合时宜 B 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D. .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18.1918 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 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 ”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 的文学革命 A.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B.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19.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到今天为 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反映的科学理论是 A.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B.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 C. 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D.牛顿建立的力学理论体系 20.“这些哲人(指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 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C.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D.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21.中国的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 特殊的审美价值下列书法的种类依次是 A.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B.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C. 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D. 行书、楷书、草书、隶书 22. “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
……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 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 ”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 A. 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B. 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 C. 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 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23.“他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实现了将人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他被认 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属于 A. 人文主义 B.自由主义 C. 理性主义 D.社会主义 24.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 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 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艺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老人与海》 D. 《等待戈多》 25.18 世纪后半期至 19 世纪中期,对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时代。
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一些思想家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对日益尖 锐的社会矛盾与危机感到失望与不满由此文学领域兴起的流派有 ①浪漫主义 ②现代主义 ③印象主义 ④批判现实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主观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7 分)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 ,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 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 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 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 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