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运输降雨量警戒防范制度.doc
15页铁路运输降雨量(洪水位)警戒防范制度 降雨量警戒防范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根据《铁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关于进一步健全雨量警戒制度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强化防洪地点安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我局汛期防洪预警、警报及其响应程序,细化汛期冒雨检查措施,加强防洪地点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水害隐患,确保汛期行车安全,结合我局防洪工作特点,特制订《降雨量警戒防范制度》 第2条 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各自防洪职责,加强管理,细化措施,确保降雨量警戒防范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第二章 降雨量警戒值 第3条 降雨量警戒值,要在充分统计和分析历史上降雨量与铁路灾害产生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铁路的地质、水文、周边环境和设备质量等因素,慎重确定动态调整,不断提高警戒值的科学性 第4条 我局设立三级降雨量警戒值,即出巡警戒值、限速警戒值和封锁警戒值 第5条 我局对影响铁路安全较大的河流实行二级洪水位警戒值,即注意洪水位警戒值和危急洪水位警戒值 — 1 — 第6条 降雨量警戒值的公布与修订 1.降雨量警戒值各工务设备管理单位汛前根据历年水害与降雨关系、线桥路设备状态和周边环境变化等因素提出修订意见,并报路局防洪办审定后路局发文公布。
2.洪水位警戒值:主要针对危害性较大的和行洪区,各工务段在汛前结合桥梁路基竣工资料,定期检查桥梁路基设备现状及桥梁上下游河道情况,评估不同洪水位值将对桥梁及台后路基设备安全产生影响的程度后提出修订意见,并报路局防洪办审定后路局发文公布 3.降雨量警戒值原则上每年修订一次,必要时可适当调整修订周期 第三章 “五位一体”冒雨检查制度 第7条 “五位一体”冒雨检查是指当管内提速、普速铁路沿线降雨达到出巡雨量警戒值及以上时,相关车站应立即组织站区工务、供电、电务和公安人员按照专业分工对沿线设备实行冒雨检查,必要时添乘单机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危及行车安全的水害隐患,确保行车安全高速铁路冒雨检查执行第八章规定 1.接到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预报或防洪预警信息后,车站要提早通知工务、电务、供电和公安部门做好冒雨检查准备,各单位要指派胜任人员及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当降雨量达到出巡警戒值 — 2 — 时:工务工区或车间要立即将雨量信息通知车站,车站立即组织站区工务、供电、电务工区人员进行冒雨巡查冒雨巡查人员发现危及行车安全的设备故障时,应立即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326~329条规定,按照“先防护、后处理”原则,确”保行车安全。
检查人员在完成检查任务返回后应执行“双汇报”制度,即分别向车站和各自上级部门进行书面汇报,汇报的内容应包括巡查人员、巡查区段、巡查时间、发现问题及处理措施等 3.当降雨继续,降雨量达到限速警戒值或封锁警戒值时:车站应继续组织工务、电务、供电工区和公安立即安排人员进行“五位一体”冒雨地面巡查;区间限速时,车站值班员应通过无线列调通知进入区间行驶的列车司机按工务登记的速度运行并加强瞭望同时工务部门要安排人员及时登乘机车进行添乘检查检查完毕执行“双汇报”制度 4.结束巡守的条件:一般检查地段降雨结束后2小时,且经检查设备无异常Ⅲ级防洪地点按巡回图巡查,当时、日、连续降雨量达到出巡警戒值及以上时,巡查时间分别为降雨结束后3、12、24小时,且均应经检查设备无异常Ⅱ级防洪地点实行看守,当时、日、连续降雨量达到出巡警戒值及以上时,看守时间分别为降雨结束后48、48、72小时,且均经检查设备无异常,并可视设备状况、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及雨水影响程度,延长看守时间 — 3 — 5.冒雨巡查期间,各单位应做好驻站联络,加强雨量信息、巡查信息的相互沟通 6.暴风雨天气,电务、供电和通信等单位要加强对通信、信号和供电设备的巡检,发生水害时要优先保证水害抢修地段的供电和通信,保证车站、机车以及水害地段和防洪看守地点的电台、通话良好;机务运用部门,要提前对司机出乘答示予以指导,对主要干线或重点区段,应加强添乘旅客列车。
运行途中,机车乘务人员出乘时要加强瞭望,密切注意线路情况,严格按规定速度行驶,遇到前方情况不明时,应立即采取减速或停车措施,严禁臆测行车一旦发生水害,应迅速投入抢险,险情排除后,在限速运行条件下,第一趟禁止放行旅客列车 7.地面检查人员两人一组,应携带防洪备品,防洪备品主要包括防洪专用电台、防护信号备品、清淤工具、雨具等 地面检查人员应严格执行铁道部、路局有关安全规定,一般情况下必须在路肩上或路肩以外进行检查,并保证来车时的安全距离特殊情况下必须上道检查时,应按有关规定做好防护,确认安全时方可进行,并及时下道避车,确保检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第8条 “五位一体”冒雨检查的重点内容: 1.路堑地段 线路上是否有落石、坍体、泥石流等障碍物,线路几何尺寸是否有明显变化;堑坡、山坡坡面及支护设施否有崩塌、溜坍、严重冲沟等现象,是否有开裂、错台等变形迹象;侧沟、天沟、截水沟、吊沟是否有 — 4 — 开裂、断裂、拱起等变形,排水是否通畅 2.路堤地段 线路几何尺寸是否有明显异常,道床是否有沉陷迹象;路肩、路基边坡及支护设备是否有沉陷、溜坍、开裂、错台、严重冲沟等变形迹象和现象;沿河路堤坡脚冲刷淘刷是否严重;排水沟排水是否畅通。
3.涵洞 涵洞排水是否顺畅,涵附设施是否完好;涵洞上游是否有泥石流,沟内是否淤积严重;涵洞附近路堤是否有变化;涵洞是否损坏并影响线路稳定 4.桥梁 与桥台联结路基部分是否变形、下沉;桥台护锥是否变形、损坏;桥梁墩台基础是否被冲刷影响桥基稳定;河床是否损坏并影响桥基稳定;是否有危岩落石或溜坍威胁墩台或梁体安全;桥梁墩台所处山体是否有滑坡现象并引起墩台滑移、变形,梁体线形是否发生变化;下穿立交泵房及其排水设施是否有砂土流失情况 5.隧道 是否有排水不良、水淹道床;侧沟是否损坏、线路高低方向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发生严重漏水、射水现象,是否影响接触网;衬砌是否有变形、开裂、掉块、剥落、错台等现象;基底是否有涌水、涌砂现象 6.其它 沿线是否有危树,是否侵限或影响电气化供电设备安全;接触网立柱及其基础是否稳固,是否有倒塌、变形迹象;栅栏网立柱及其基础是 — 5 — 2.当洪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虽然尚未淹没支座、梁体,但桥墩已受到较大的洪水冲击力时,工务段应派人看守巡查,加强对墩台、梁体、线路的监视当洪水下降趋势明显,水位明显下降,并经检查确认设备正常后后方可撤消,并及时向路局调度所工务调度汇报。
第20条 当水位达到危急警戒水位值时 1.工务段分管段长应立即赶赴现场,工务工区派人至相关车站驻站联络看守巡查人员应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洪水位,做好记录后立即向工务段调度汇报,工务段调度立即将观测数据报路局调度所工务调度 2.当洪水位继续上涨,淹没支座底部时,工务段应立即在车站《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做好登记,要求对列车进行限速,登记格式为:“××桥×时×分洪水位淹没×号支座底部,××站至××站间 上行线×× Km ××m至×× Km ××m列车应限速××km/h”并派人疏导、打捞河槽内漂浮物,防止撞击桥墩当水位下降趋势明显,不再淹没支座,并经检查设备正常后,应当及时提速或恢复常速,并在车站做好销记;当洪水继续上涨,淹没支座并接近梁体底部,根据河槽内漂浮物情况可采取封锁措施,工务段应立即在车站《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做好登记,要求对区间进行封锁,登记格式为:“××桥×时×分洪水位淹没×号梁体底部,××站至××站间 上行线扣发列车”,当水位下降后,应根据水面至梁底高度和河槽内漂浮物情况,并经检查设备正常后,及时限速开通区间线路,水位继续下降不再淹没支座并经检查设备正常后,应及时办理恢复常速手 — 11 — 续。
3.工务段调度应及时将洪水位观测数据、限速、封锁线路等信息报路局防洪办 第六章 防洪地点管理制度 第21条 防洪地点按Ⅰ级、Ⅱ级和Ⅲ级进行划分: 1.Ⅰ级防洪地点: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灾害,但汛期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旦发生将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地点,如重度危岩、严重陷穴、大型滑坡等地段 2.Ⅱ级防洪地点:设备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害,或周边环境影响比较恶劣,在汛期降雨过程中及降雨后一段时间内均可能发生水害,一旦发生将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地点,如排水不良、边坡支护不足以及边坡支挡设施质量存在隐患等地段 3.Ⅲ级防洪地点:虽无明显病害特征,但雨季在较强降雨等诱发下仍可能产生水害的隐患地点 4.防洪地点工务段负责在当年汛前进行全面调查,汛期根据检查结果动态调整,Ⅰ、Ⅱ级防洪地点应逐处制定应急抢险专项方案 5.工务段应将汛前防洪地点调查报表和汛期动态调整建议报路局防洪办,路局防洪办组织审核后发文公布 第22条 防洪地点安全监控要求 1.工务部门: Ⅰ级防洪地点 — 12 — ①工务段选派经培训合格的职工对Ⅰ级防洪地点进行常年看守或汛期昼夜看守,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看守制度和岗位职责,绘制详细设备巡回图,并在看守点进行揭挂;汛前及时设置“防洪呼叫标”以及“防洪重点地段”标志牌;按规定配齐防洪对讲机、铁路固定、信号旗、信号灯、火炬、响墩、磁铁式短路铜线等应急防护备品。
②看守人员应严格执行下列制度: 按图巡回制度:看守人员应严格按照工务段制定的巡回图进行巡守,执行规定的检查观测制度做到坚守岗位、勤检细查,不得擅离职守 迎送列车制度:看守人员值班时要佩戴臂章,当列车通过巡守地段时,应按有关规定站在安全地点手持规定信号迎送列车,并将列车通过时间记入登记薄内备查 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应将值班时的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和处理措施交接清楚,清点信号、工具备品,正确填写交接班记录 联合检查制度:巡守人员除岗内检查外,还应配合工长、车间主任对防洪地点进行定期联合检查,参与研究防洪地点设备变化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记入病害观测记录薄内 与机车、车站的联控制度:正常情况下回应机车与看守点之间的联控,遇险情及时进行看守点与机车之间的联控以及看守点与车站之间的联控,同时做好现场防护,以最快速度拦停列车 Ⅱ级防洪地点 — 13 — 汛前设置好“防洪重点地段”标志牌,明确汛期临时监护负责人,划好责任区段,制定临时监护办法和监护制度,备齐防洪对讲机、信号旗、信号灯、火炬、响墩、磁铁式短路铜线等应急防护用品遇有大雨或有大雨预报时,临时监护人员应及时到位进行雨中及雨后一段时间的临时看守,连续降雨或强降雨时,一般情况下应继续看守2~3天,设备正常后方可取消临时看守。
看守期间应及时做好守车联控,遇险情按规定做好守机、守车联控,做好现场防护,以最快速度拦停列车 Ⅲ级防洪地点 当降雨量达到出巡警戒值后,工务段安排职工携带防洪对讲机、信号旗、信号灯、火炬、响墩、磁铁式短路铜线等应急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巡回图分批次对Ⅲ级防洪地点进行不间断冒雨巡查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瞭望距离短、看守设备长的Ⅰ级、Ⅱ级防洪地点,工务段应根据现场实际,合理安排多个看守点,确保看守范围通视良好,原则上看守长度不宜超过300米看守房的位置应慎重选定,满足看守人员防护和避险需要 “防洪重点地段”标志牌设置位置:①标志牌内侧至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得小于3米,基础牢固②当线路为单线时,起点标志牌设路左侧,正面朝向列车运行方向终点标志牌设路右侧,背面朝向列车运行方向当线路为双线或多线时,应分别按线别设置起点和终点标志牌均设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起点标志牌正面朝向列车运行方向,终点标志牌背面朝向列车运行方向③标志牌至防洪重点地段两端 — 14 — 距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