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doc
16页全国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即将全面进入中考备战状态,语文科目的复习常常让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不如着眼于练习题,多做题是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的下面是为大家的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语音题: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要求书写工整、标准、美观)(4分) 那是一种大美,美到无需任何修饰,无需任何语言那白雪ái’ái ( )下露出些许岩石的颜色,仿佛是雪山的微笑,那纯洁无xiá( )的蓝天反射出山顶圣洁的光辉;看见山,感到这静默中yùn( )含的无穷力量,感到这辽阔中蕴含的宽广胸jin( ) 2.以下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 )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江苏大力开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C.开辟我国海洋事业新场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法》于xx年3月1日起施行 D.墨西哥湾油井泄漏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没有成熟技术的保障呢,还是由于缺乏风险忧患意识呢? 3.选出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
B.在日常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C.xx年4月23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社会各界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读一本好书”的建议 D.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想学好外语,xx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效劳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1) ,故逐之 (2) ,乞人不屑也 (3)剪不断,理还乱, (4)众里寻他千百度,, (5)曹操在《龟虽寿》中自比千里马的诗句是:,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之妙一句是:, (7)我在朦胧中,, (8)《与朱元思书》中表现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官场的句子是: ,,, 5.阅读古典名著,答复以下问题6分)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国籍)的 (人名)2分) (2)请概括介绍《西游记》中“二调芭蕉扇”的故事情节2分) (3)宋江选择了逃离宋家庄,美国的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选择了逃离教会学校请你对汤姆?索亚的逃离作出自己的评价2分)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某校举办相关活动,请你参加以下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答复以下问题2分)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下面是一位根据上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请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词语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传四海 【情系节日】 (2)请你描述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要求详细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60个字2分) 【弘扬传统】 (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 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4)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 辞手法)2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古诗词阅读 7.阅读陶渊明《饮酒(其十七)》,完成以下题目6分)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人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飞良弓 (1)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2分) (2)结合作者经历,你认为诗句“觉悟当念还”中的“还”指的是 1分) (3)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发怡然自得的闲适心情相比,你觉得这首诗抒发了何种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 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8.文言词语释义: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未既济 济: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 ③不禽二毛 禽: ④不鼓不成列 鼓: (2)以下句子中虚词“以”用法和意义与“又以告”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告先帝之灵 C. 悉以咨之 D.遂许先帝以驱驰 9.用/给以下句子断句。
2分) 公 伤 股 门 官 歼 焉 国 人 皆 咎 公 10.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11.理解文段内容,答复以下问题2分) (1)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1分) (2)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会产生不同的结局?(1分) (三)阅读《山楂树能开出红色花吗》,答复12—14题11分) ①最近,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正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山楂树之恋》小说原作里描写了一棵“开红花的山楂树”:“这棵树呀,本来是开白花的,但在抗日期间,有无数的抗日志士被日本鬼子枪杀在这棵树下……这棵树的花色就慢慢变了,越变越红,到最后,这棵树就开红花了 ②山楂树广泛分布于北温带,欧洲、北美洲都有自己的外乡种类全世界的山楂树种数迄无定论,中国那么有17种在这么多种山楂树中,绝大多数(包括我国的17种)都只开白花,因为一种叫AHS(花青素合成酶)的基因在它们的花瓣中不能发挥作用,不能把无色的花青素前体转变为有颜色的花青素 ③一般来说,比起有颜色的花来,白花在吸引蜂类传粉方面有劣势;为了吸引蜂蝶采花酿蜜,使树木结出果实,山楂树一面把许多朵花严密攒在一起,形成更显眼的密集花序;一面加大花朵的气味。
此外,AHS基因虽然在这些山楂树的花中不起作用,但能在其果实中正常发挥作用,所以山楂果才会被染成那么鲜艳欲滴的红色 ④不过,国外有个别种的山楂树也能开淡粉红色花,比方北美的“猩红山楂”欧洲的“平滑山楂”,通常开白色花,但个别野生植株可以开粉红色花,据推测,应该是因为这些植株发生了变异欧洲的园艺工作者通过代代人工选择,先是培育出了开粉红色花的品种“重瓣玫瑰色”,又在19世纪50年代从这个品种中选育出了开更深色花的“保罗猩红”所以,如果一定要让《山楂树之恋》里出现开红花的山楂树,这棵红花山楂树就绝非中国的土著,更不可能经历过抗战了 【《新京报》xx年9月19日】 12.文章以小说《山楂树之恋》中对山楂树的描写开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3.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以下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在这么多种山楂树中,绝大多数(包括我国的17种)都只开白花 (2)个别野生植株可以开粉红色花,据推测,应该是因为这些植株发生了变异 14.为什么绝大多数山楂树只开白花?比起有颜色的花来,白花在吸引蜂类传粉方面有劣势,但为什么山楂树却能开出鲜艳的红色果子?阅读全文,探究其中的原因。
4分) (四)阅读《人生就在一“呼”》,答复15—17题12分) ①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胡雪岩的启示》时,曾讲到这样一个细节:有一天,胡雪岩问他的好友王有龄,呼与吸哪个更重要?王有龄答复说,人不吸气就会死去,自然是吸比呼更重要胡雪岩说:错!应该是呼比吸更重要他说,你尽管去呼,鼻子自然就会吸胡雪岩通过呼与吸的形象比喻,表达的意思是,人应该先付出,然后再去索取 ②细细思量,其实人生的整个意义也都可以表达在这一个“呼”上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吸与呼的过程吸”是人生的铺垫,“呼”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 ③吸的过程,就是集聚能量,就是成长,包括身体的发育以及读书等等,这个“吸”,并不是人活着的真正目的,人生的真正目的在于,当我们“吸”到了一定能量的时候,就要去“呼”出,去打拼,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不管你的能量是大是小,哪怕只有“萤火虫”那么一点能量,只要你飞出去闪亮了一下自己,那你也就完成了你生存的意义如果一个人吸收了足够的能量,但始终也不释放出来的话,那活着也就如同行尸走肉,没有多大意思,哪怕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那也只不过是个会移动的“书包”而已 ④说到这里,想起一个人,据说有一个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此人也算得上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之一,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多册藏书读遍了,还借书来读,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一生却连一篇文章也没有写出来。
他像沙漠吸收泉水一样,吸收了知识,却连一泓清泉也不能喷到地面上像这样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却只吸不呼,有什么用呢?等于是个废人 ⑤因此,“呼”与“吸”,看似一件平常不过的小事,实那么却是关乎人生处世态度的一件大事为人,是选择保守的苟活,还是积极的人生,尽在这“一吸一呼”之间 ⑥《后汉书》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扫除天下”,就是去“呼”,就是一种人生态度,尽管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像“大丈夫”一样去扫除天下,但我们可以选择一条积极的道路,可以去战斗,犹如一位伟人所说,即使功业未遂,至少也算“战斗过”,总比苟活一世有意义得多 【《思维与智慧》xx年11月?上半月】 15.文章说“人生的整个意义也都可以表达在这一个‘呼’上”, 品读这句话,答复以下问题 (1)纵观全文,文中认为人应该“呼”,人生才有意义?(3分) (2)大千世界,人生“呼”得有意义的人不胜枚举,请你列举一个这样的人,为文章增添典型的事实论据3分) 16.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说说这样论证的效果?(3分) 17.第④段中说:“呼与吸,看似一件平常不过的小事,实那么却是关乎人生处世态度的一件大事。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3分) (五)阅读《与宁静曾经来过》,答复18—21题17分) ①季来临前,我们照例去楼顶检查一下避雷针 ②同行的有一位人员他指着避雷针的针尖局部对我们说:“你们看,这避雷针上有多么明显的引雷痕迹啊!这说明在去年的雨季它很尽职地工作,屡次将本可能击中这栋高楼的雷电吸引到导体棒上,再经由导线导入大地,从而使这栋高楼免遭雷击听他这样一讲,我们不由肃然起敬,围着那枚不起眼的避雷针饶有兴味地欣赏起来 ③我看着那细细的针体,怎么也不敢相信它曾引走过那么多可怕的雷电如果它有知,那么,它在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是惊惶的呢还是沉着的呢?在闪电鞭笞天地,炸雷横扫乾坤的一刻,人与鸟与兽,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