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概论.ppt

27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88182578
  • 上传时间:2024-09-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7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藏 象藏象学说概论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第二节 五脏第三节 六腑第四节 奇恒之腑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藏象的概念涵有“藏”和“象”: ¡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  ┌ 五藏 ┌ 藏──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 六府 │ └ 奇恒之府藏象─┤ │ ┌内脏的生理病理征象 └ 象──内脏的外现表象─┤ └ 内脏与自然界相通应的 事物和现象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

      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藏象理论正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而构筑的理论体系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 藏象的概念源于古代的解剖观察 │ 内脏的部分功能源于其形态学的认识藏象学说─┤ 内脏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而赋予 的形成 │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哲学思想的渗透 └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参见“整体观念”) (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参见“整体观念”)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的应用,以及古代哲学“重道轻器”、“重无轻有”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藏象学说还有从宏观、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

      ¡1 重宏观思维¡2 重功能联系¡3 重外象推测¡4 重整体联系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1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的微观机制的研究);¡2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3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宣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等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 腑形 态 结 构功 能 特 点五 脏实体性脏器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六 腑中空有腔性脏器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藏精气而不泻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研究人体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内涵、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是中医学藏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解释性模型。

      ¡人体各脏的生理功能,虽部分可从观察其形态结构来获得,但主要的是以各脏精气阴阳的运动变化来认识的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一)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为一身之精,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 ¡五脏之精的存在形式不同:¡心精、肝精可以与心血、肝血相融合的形式贮存于心、肝之内¡肺精主要由脾转输至肺的水谷之精的轻清部分组成¡脾精实为水谷之精¡肾精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加之部分输于肾的水谷之精的充养而生成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精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心精、心血肺精、肺津肝精、肝血脾 精肾 精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之气,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一身之气分布于五脏,则为五脏之气故脏气,既可以说是由五脏之精所化生的比精更细微的运动不息的物质,也可以说是由一身之气按其不同的成分构成分布到五脏而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气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一身之气心气肺气肝气脾气肾气元气谷气自然界清气宗气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之气,推动和调控着各脏的功能活动¡心气推动和调控着心脏的搏动、血脉的舒缩及精神的化生;¡肺气推动和调控着肺的宣发与肃降运动以行呼吸和输布水液; ¡肝气推动和调控着肝的疏泄功能,以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输布运行、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情志心理活动及生殖机能;¡脾气推动和调控着水谷和水液的运化、血液的生成和运行;¡肾气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并主宰水液代谢及摄纳呼吸之气。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3.五脏之阴阳 ¡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阴与五脏之阳皆是五脏之气中的一部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发挥应有的功能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 • 五脏之阴虚衰,凉润、宁静等作用减退,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则生虚热性或虚性亢奋的病证如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脾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都有低热、烦躁等虚热或虚性亢奋的表现• 五脏之阳虚衰,温煦、推动等功能减退,阳虚不能制阴,阴气相对亢盛,则生虚寒性或迟滞性病证如心阳虚、肺阳虚、肝阳虚、脾阳虚、胃阳虚、肾阳虚等,都有畏寒、肢冷等虚寒或抑制性表现 • 五脏之阴虚与五脏之阳虚,是五脏之气虚的不同表现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 (二)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 即五脏之精化生五脏之气,五脏之气分为五脏之阴和五脏之阳 化分 2024/9/7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精气阴阳生理学体系精气阴气阳气心精肺精肾精脾精肝精心气肺气肝气脾气肾气心阴心阳肺阳肺阴肝阴肝阳脾阴脾阳肾阴肾阳化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化化化化化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