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专题: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京口).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01007665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题: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授课班级:课时:3课时授课人:授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价值)课  题:社会生活讲道德学习内容:《法不可违》这一框,主要讲了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让学生理解法不可违,我们要自觉守法 《预防犯罪》这一框,主要讲了刑法的作用、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和分类,让学生懂得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守法,防患于未然《善用法律》这一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来维护,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课程价值: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到法不可违,自觉守法,要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所以,本课在整个法律板块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感悟,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知 识: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以及刑事犯罪的含义和种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能 力:提高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有限,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都较缺乏,对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不能正确认识,对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有时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既能保护自己,又能维护权益,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题设计基本观念、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理念: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学习教学策略:教法:活动探究法、情境体验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结合设置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情境体验法、案例分析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出确定的依据)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区别;犯罪的特征;刑事处罚的含义和种类;怎样与侵权行为作斗争教学难点:区分违法行为的三种类别;犯罪的三个特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具体的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图1、2、3分别是:食品添加剂、名牌冒牌货、乱收费。

      图4、5分别是:打击扰乱秩序犯罪、打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思考问题:图1、2、3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的存在合理吗?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是一种什么行为?图4、5说明了我们国家针对生活中的一些违法行为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回答后,师归纳    学生读图片,进行图片分析    该导入意在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理解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节  法不可违一、违法无小事1、运用你的经验:P46(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总结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及其导致的后果,增强学生用法律的眼光辨识自己行为的能力2、情境材料展示:“中学生小林为减轻学习压力而偷东西问题:你赞成小林这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吗?归纳:不赞成,是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讲解法律的作用   学生阅读情境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此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社会生活中的违法行为3、探究与分享:P47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含义: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种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思考: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分析三种行为的不同表现、危害程度及所受处罚,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特点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行政违法行为探究与分享:P49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指导学生阅读P49最后一段“相关链接”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P50  网购后被拒绝退货、被盗版后要求赔偿、公开小偷照片等根据你的经验,以上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归纳:以上行为都对民事主体构成了侵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指导学生阅读P51“相关链接”3、视频播放《如此司机》思考:视频中的司机有哪些违法行为?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会受到什么处罚?归纳:司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危及并侵犯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一般违法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会构成犯罪4、播放视频:普法宣传演讲、全民守法公益广告小结: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纪守法拓展空间:P52公安机关为什么会处罚小王?讨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5、名言警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有法必然治国,无法必然乱国;法有权威则治,法无权威则乱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阅读事例图片并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观看视频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学生齐读    通过列举身边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行政违法行为              通过列举身边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民事违法行为                 培养法治观念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向学生传播正能量  培养法治观念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课堂小结:带领学生按照板书内容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学生谈学习收获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第二节  预防犯罪导入:播放视频:电影《少年犯》插曲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通过电影插曲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了解罪与罚1、运用你的经验P52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得出结论:刑法的含义及作用 2、探究与分享P53  试对比分析以上行为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得出结论: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播放视频《人民的名义》思考“犯罪要承担的后果是什么? 得出结论:刑罚的含义和种类4、小练习:再次播放视频《人民的名义》,设问:说说视频中哪些判决属于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   学生练习  引导学生分析情景中的违法行为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违反刑法的行为的严重性。

           通过对两类行为的对比,得出犯罪的含义并分析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通过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引导学生明白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并了解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结合具体事例,对刑罚的种类进行巩固   二、加强自我防范1、播放视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思考问题: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得出结论: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探究与分享:P55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分析陈某走上犯罪的原因 娱乐——赌博——犯罪的“三部曲” 得出结论: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举例:温水煮青蛙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会丧生? 展示一些常见的不良诱惑 得出结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小结: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教师寄语       学生观看并回答       学生分析陈某失足轨迹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视频展示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节,引导学生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通过两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明白,预防犯罪要从拒绝不良行为开始          用温水煮青蛙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课堂小结:带领学生按照板书内容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学生谈心得和收获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  第三节  善用法律 导入:播放视频:表扬少年勇抓小偷,更鼓励见义“智”为问题:视频说明我们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要注意什么?归纳: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见义勇为,做到见义“智”为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运用你的经验P57(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归纳:保安的行为是侵害小华权利的表现我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探究与分享:P58思考:(1)为什么王某会受到法律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归纳:非法维权受处罚,依法维权终收益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案例分析:  小芳是个只有13岁的女孩,父亲不幸去世后,她跟着母亲在继父家生活,继父家还有个弟弟小芳刚读完六年级,继父就让她辍学,送到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小芳几次哭着找继父要求继续读书可是继父以家中困难为由不让小芳上学。

      思考:(1)继父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当小芳需要依法维权时,能给予法律帮助和服务的机构有哪些?归纳: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探究与分享:P59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归纳: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