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恢复咼考后咼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回顾及就业指导工作发展论析.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25582518
  • 上传时间:2021-1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8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恢复咼考后咼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回顾及就业指导工作发展论析作者:彭小波张高亮胡蝶涂雯雯论文关键词: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就 业指导工作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历了从计划 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再到更加积极的促 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逐步过渡;就业指导工作职能逐 渐从以计划分配、行政管理、就业安置等工作职能为主向 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核心的方向转变 通过整理和归纳恢复高考以来相关国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政策,分析和总结该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改革与 发展的历程,为将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 考依据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至今,我国已建立起了适应市场 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一整套毕业生就业体制 和政策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逐步实现从指令性分配 到双向选择就业之后的又一次制度性的变革和飞跃;覆盖 全国、功能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服务信息化 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 向基层就业的新机制得到试行本文整理和归纳恢复高考 以来国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分析和总结该阶段高校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旨在为将来做好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一一从统包统分到自主 择业30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 体制下由国家“统包统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国家政策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的转变,初步形成了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 选择”的就业制度,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一整套毕业生就 业体制和政策体系1) “统包统分”就业制度主导阶段(1977—1 984年 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1981年国务院批转 了国家计委等《关于改进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 工作的报告》,确定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对毕业生分配实行“调剂,分级安排”的办法此阶段高校毕业生绝大多数 是以国家“统包统分”形式就业2) 从“统包统分”到社会选择就业制度的探索阶段 (1985-1 992年)o 1985年以来,国家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 业制度进行了分步骤、分层次的改革,并作出改革高等学 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重大决策该年开始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实行“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 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S这 项决策为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是对三十多 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突破,为以后进一步深化 改革并逐步过渡到“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奠定了 基础,指明了方向。

      3)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建立阶段(1993—20 00年)从1993 —200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稳步 推进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即: 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 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 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到2000年左右,要建立起比较完善 的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 导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基本实现新 旧体制转轨4 )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深化完善阶段(XX年 至今)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 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了 市场导向就业的方针,指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 小企业就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XX年 国务院发文进一步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 业的政策各级政府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 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省市县 三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随着高等教育 体制的深化改革,大学生就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缴 费上学、自主择业”这种全新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就 业制度已逐步确立,打破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 的几十年一贯制的“统包统分”的毕业生分配模式,给毕 业生就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高校毕业生管理部门就业工作职能的转变(一) 就业指导工作的逐步推进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完全由国家 统一分配工作,大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就业去向的机会,也 谈不上任何形式的就业指导1985年,中共中央提出“实 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 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此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逐步深入推进,至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教育部提出在劳 动人事制度配套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大学毕业生就业 由就业市场调节,全部不包分配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 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大学生有了自主选择就业去向的机 会,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二) 就业服务逐渐成为就业工作的重心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相适应,就业 工作的重心也逐渐从原来的计划分配逐步向努力构建良好 的就业环境、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 完善细致的服务、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方向过渡1.就业服务信息化的加强和就业市场的开拓随着高校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就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心工作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首次提岀要“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XX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做 好XX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 “把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服务作为重点内容,积 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的各项活动”2-人才流动的政策日渐宽松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不存在人才流动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政治经济、 科技、教育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为促 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党和政府对于人才流动的限制和政策 也日趋宽松XX年,国务院发文提岀“制订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XX年.国务院发文再次重申了 “对用人单位拟吸纳的 非本地户籍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 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有助于 人才的流动和配置3. 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创业将成为 今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所以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 的同时,必须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20 00年,教育 部首次提出“要引导、鼓励和教育毕业生走艰苦创业、科 技创业、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XX年,国务院发文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 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XX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 进一步加大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 政策支持力度,在行政管理性收费、申请小额贷款、人事 代理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国家此方面政策的出台对刚毕 业的学生在创业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有利于解决部分毕 业生有创业能力但资金缺乏的矛盾4. 未就业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就业的指导和政策扶持国 家对未就业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就业的指导和政策扶持主要 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对未能及时就业毕业生的指导 工作,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生活困难的毕业生给予的扶持 此方面的政策主要涉及如加强失业登记和组织管理,对未 就业和生活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在失业、求职期问给予生 活和就业方面的帮助;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 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 定保留两年等政策三、开拓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的就业渠道鉴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 力日渐增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用于支持我国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缓解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局面,同 时也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一)引导和鼓励高校 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XX年,国务院办公室发文提出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 就业的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并于XX年 提出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央财政对该计 划给予了适当支持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以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 优惠政策等十六项举措促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 层就业工作。

      二)西部计划X X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实 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提出:“大学生志愿服 务西部计划从XX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 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 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 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 志愿服务工作”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 国家给予如生活补贴、报考研究生、党政机关公务员给予 加分、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三) “选调生”计划XX年,国家人事部提出“选调生”计划,计划明确提 出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中,选拔一批 己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西部12 个省(区、市),另加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 边三个自治州的乡镇从事共青团及其它工作同时,还明 确了选拔条件、组织实施以及管理和使用方法,提出了该 项工作的要求四) “三支一扶”计划XX年国家人事部发文提出“三支一扶计划”,计划提出“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 从XX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 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国家对参 加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党政机 关公务员的,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 优先录用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服务 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 条件下优先录取”五) “村官”选聘计划中共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 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从XX年开始,连续选聘5年, 选聘数量为10万名,每年选聘2万名中组部会同有关部 门,,研究制定了 8项激励和保障政策内容涉及待遇、社保、 报考公务员及研究生和户口等在村工作期限一般为2-3 年四、 就业状况统计监测工作日趋完善XX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长期保持在70% 左右为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XX年,教育部首次正式向 社会公布了全国74所高校XX年毕业生就业率数据显示, 截至XX年底,北京大学等24所首都高校去年本专科就业 率位列第一梯队,就业率达到95% — 100%;全国绝大多 数部属高校就业率在70%〜10 0%XX年提出建立高校毕 业生就业统计监测系统,强化就业状况对教学环节的反馈 和导向作用五、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日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心逐渐从提高就业率转变为提 到国家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高度。

      高校毕业生 就业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工作体 制XX年即提出中央建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高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 的重大问题XX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在国务院领导下,教 育部、人事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公安部 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 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随后教育部等部 门继续出台系列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支持力度的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指导工作要经历一个 逐渐完善、逐步成熟的过程,因此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 和建立是一动态持续的进程伴随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 及各宏观环境及微观环境的E1益更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制 度改革和就业指导工作只有不断改革,才能积极引导高校 毕业生成功就业并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今后高校就业指导 工作将依托当时就业制度以提高毕业生合理高效就业为核 心目标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