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孤独症儿童父母个性特征比较研究.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0925579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96.7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孤独症儿童父母个性特征比较研究王佳于聪梁爽孙彩虹夏薇武丽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卫学院1 5 0 0 8 6 )个性及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而孤独症儿童父母其个性可能有较明显的趋向性特点K a 姗e r 认为孤独症患儿的父母都是比较冷淡、离群、冷酷的【1 1 ,这种不良个性特征本身就会影响其社会生活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孤独症( A u t i s m ) ) [ , 童主要症状表现是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2 】,并且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实际治疗所需长期的、高强度的康复训练给儿童家长造成了很大物质、精神负担,加剧了孤独症儿童父母亲的压力,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情况令人担忧本次研究旨在比较孤独症儿童父母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之间的差异,关注并减少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问题的发生,预防由于父母个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的孤独症儿童养育环境的危险因素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病例组:收集2 0 0 7 年4 月到2 0 0 8 年7 月之间在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进行行为训练的患者6 7 例,上述患儿均经哈医大附属医院门诊至少副高职以上的精神科医生或儿科医生诊断,符合美国D S M .I V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

      以这些儿童的父母作为病例组的调查对象患儿平均年龄为4 .4 5 ±1 .2 6 岁,其中男孩5 6 例( 占8 3 .8 %) ,女孩1 1 例( 占8 3 .6 %) ,男女比例5 .0 9 :l 对照组:在普通幼儿园儿童中经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状况检查未发现明显的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发育延迟者6 7 例为入组对象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父母文化、职业因素进行匹配要求与病例组儿童年龄相差不超过3 个月,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基本接近,将该儿童的父母纳入对照组对照组6 7 名儿童的平均年龄为4 .5 2 ±1 .3 2 岁,与病例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p > o .0 5 ) 其中男孩5 6 例( 占8 3 .6 %) ,女孩1 1 例( 占1 6 .4 %) ,男女比例5 .0 9 :l 经检验,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构成与病例组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 5 ) 1 .2 方法1 .2 .1 父母个性特征评定个性特征评定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E y s e n c kP e r s o n a l i t yQ u e s t i o n a i r e ,E P Q ) 成人 版进行个性测试与评价‘3 1 ,共8 8 个项目,4 个维度。

      测试后按F _ J ' Q 手册分别计算P ( P s y c h o t i c i s m ,精神质) ,E ( E x t r o v i s i o n .I n t r o v i s i o n ,外向.内向) ,N ( N e u r o t i c i s m ,情绪稳定性) ,I A L i e ,掩饰,虚假) 各维度粗分,然后根据其年龄和性别的常模转换为T 分,按T 分分界值( 4 3 .3 ,5 6 .7 ) 将内.夕} 向E 维度分为内向型、中间型、外向型3 种个性类型,将情绪稳定性N 维度分为稳定型、中间型、不稳定型3 种个性类型,分别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父母的个性特征的分组判定1 .2 .2 质量控制病例组儿童由2 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依据美国D S M - I V 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且结合孤独症评定量表( A u t i s mB e h a v i o rC h e c k l i s t ,A B C ) ,广泛性发育障碍P D D 筛查问卷( P e r v a s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D i s o r d e rS c r e e n i n g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P D D S Q ) 的得分情况,纳入病例组。

      病例组量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指导填写;对照组由幼儿园统一召开家长会,集中指导填写1 .2 .3 统计分析方法所有资料统一编号,利用E p i D a t a 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双份录入,并利用V i s a lF o x p r o6 .0软件进行双份检核,确保数据准确性运用S P S S l 3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儿童青少年心理窆生内一外向( E )情绪稳定性( N )精神质( P )掩饰性( L )5 2 .2 7 圆.8 74 8 .7 7 ±1 0 .2 94 7 .4 7 ±8 .2 74 6 .7 9 + 1 0 .5 65 6 .4 4 :t - 9 .7 3- 2 .3 30 .0 2 14 7 .2 6 ±l O .8 45 0 .7 2 ±9 .7 1.1 .8 80 .0 6 24 3 .4 3 :t - 9 .0 03 .0 10 .0 0 35 3 .3 1 ±1 2 .1 74 6 .5 1 :1 :9 .7 03 .4 60 .0 0 l4 2 .8 9 i - 6 .1 93 .3 90 .0 0 14 3 .2 7 士6 .8 34 0 .7 7 ±6 .2 52 .1 4O .0 3 45 4 .0 5 ±7 .8 7- 4 .2 2O .0 0 14 9 .7 钍9 .8 35 4 .8 3 ±7 .8 8.3 .1 90 .0 0 2结果表明,病例组儿童父亲的内.外向( E ) 、情绪稳定性( N ) 、精神质( P ) 、掩饰性( L ) 四个维度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表3 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母亲的情绪稳定性( N ) 维度中稳定型、中间型、不稳定型三种类型的构成有很大差别,病例组的稳定型少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多于对照组( p < o .0 5 ) 内外 向( E ) 维度的三种类型构成中,病例组的内向型多于对照组,但二者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如.0 5 ) 表3 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母亲E , N 维度各类型的分布比较( n %)内向型内- 夕} 向中间型外向型2 4 ( 3 5 .8 )2 9 ( 4 3 .3 )1 1 ( 1 6 .4 )1 9 ( 2 8 .4 )2 3 ( 3 4 .3 )3 .8 50 .1 4 52 0 ( 2 9 .9 )稳定型1 5 ( 2 2 .4 )情绪稳定性中间型2 4 ( 3 5 .8 )不稳定型2 5 ( 3 7 .3 )2 2 ( 3 2 .8 )3 l ( 4 6 .3 )9 .7 20 .0 0 89 ( 1 3 .4 )3 讨论根据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父母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父亲相比正常儿童父亲的个性表现为内向倾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得分高但在内外向分型各类型分析时,孤独症儿童·2 4 l ·父亲的内向性格并没有与正常儿童父亲形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考虑可能是样本量带来的影响,应继续搜集样本深入研究孤独症儿童母亲相比正常儿童母亲的个性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得分高,而内外向得分并未见到显著差异比较结果与刘漪【4 】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郭海燕等【5 】研究也提示孤独症患儿家长E P Q 中,N 、L 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 结果中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症儿童父母同时表现出了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征孤独症儿童父母亲明显不同的个性所体现的生物学特征,也印证了遗传学上关于孤独症病因的探索【6 】,佐证了孤独症儿童的发病是有家族因素影响的本次调查中明显提示孤独症儿童父母都具有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点有报道称情绪不稳定型( N 分较高) 的母亲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差,孕期及产后容易产生抑郁、沮丧症状【7 】,结合本次研究中孤独症儿童母亲情绪稳定性差的个性类型,是否情绪不稳定的母亲围产期的心理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形成了与孤独症的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孤独症儿童父母个性的不良特征表现,还预示着这样的负性性格特征在营造教育环境中埋下了隐患研究证明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8 】父母亲的个性不仅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气质类型,而且还会通过对孩子的期望、态度等产生间接影响【9 】。

      应该提示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注意自身可能出现的不良的、激进的个性特点,改善教育方式,调整健康的应对儿童康复治疗的心态,创造自然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让父母在保证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同时,创造良好心理健康环境,保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并减少在环境因素上对于孤独症儿童造成的伤害不论是本身个体遗传因素产生的个性特征的影响,还是由于照顾孤独症儿童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导致的个性特征变化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已经与正常组出现了明显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体现出令人担忧的结果尤其作为主要抚养者的母亲,担负着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特殊的病情症状和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使母亲的情绪表现出比正常儿童母亲更加不稳定,精神质程度更高有研究证明孤独症患儿的母亲所承受的压力比患有慢性病孩子的母亲所受的压力要重,更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以后诊断得焦虑症、抑郁症的比率高【1 0 1 提示社会工作者及专业人员应该更多的关注孤独症儿童父母在实际康复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供有效的帮助措旋,减轻父母的压力,关注父母心理健康发生的变化,避免不良心理状况的出现这样才能保证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健康、有序的正常生活参考文献( 略)要重视孩子交往力的培养杨亚娟( 河南省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4 5 7 0 0 0 )在儿童的身心发展工程中,人际交往是促进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这一时期身心发展快,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强,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

      心里学家指出:”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的心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儿童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交往关系:既亲子交往关系、同龄人交往关系、师生交往关系据我们在儿童人际交往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其中最多的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一、儿童人际交往的现状1 、儿童对人际交往的认识第一,儿童大多愿意与同龄人交往;第二,与同龄人交往的快乐要·2 4 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