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模式.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4848319
  • 上传时间:2021-1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9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模式 李思樾【摘 要】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此技术的运用对高职高专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并配合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将多媒体、互联网技术运用在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教学中然而,这一举措是否能真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水平,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乃至高职院校教学培养模式改革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艺术鉴赏能力;存在弊端:G712文献标志码:A :1007-0125(2020)09-0160-02一、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发展下艺术鉴赏课程发展的背景(一)艺术鉴赏能力的含义艺术鉴赏能力是指,基于个体审美理解能力对美的事物特指艺术类作品(具体包含电影、电视、音乐、广告、摄影摄像、动漫、数字媒体等作品)鉴别和欣赏的能力自1985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意见》等相关规定以来,全国各大高职院校为切实贯彻落实相关规定,纷纷开设艺术鉴赏类基础课程二)多媒体、互联网技术背景下赏析类课程的基本内容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艺术类赏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传统理论授课阶段、单纯多媒体设备运用阶段和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交互使用阶段。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课程应用中有着绝对优势1.搜集备课信息方面:在传统理论授课阶段中[1],教师需搜集大量的理论文字资料,手动查阅海量文献资料,用手写稿的形式将所需的理论信息一一记录并加以归纳总结这一备课形式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且缺乏环保意识,浪费纸张而进入到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交互使用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网页搜索关键词,创建电子文档并快速复制粘贴,将所需资料数据加以保留,并有侧重地筛选与本课程相关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更符合环保理念,节省了不必要的浪费2.授课形式方面:最初[2]由于缺乏配套技术设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以口述方式进行知识传递因此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大大降低,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话筒音箱的发明,投影仪、赏析基础课程共享云平台的使用,使得此类困扰得到解决教师只需将手中鼠标轻轻一点,大量生动形象的艺术类作品便可立即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艺术作品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3.课后反思、教研方面:在单纯理论授课阶段,教师进行课后自我反思时,只能依靠回忆课堂反馈情况、查看课堂记录、批改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总结。

      一定程度上来讲,教学反思的效果受教师本人记忆力、自我感知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课后反思小结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在第三阶段中,教师可以利用回看云平台实时录影、录音的方式[3],对教学细节或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反复观看、揣摩,并在下次授课时将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说明二、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艺术类基础鉴赏课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虽然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艺术类基础必修课程的运用已有十年之久,但是由于财政投入和学校对于此类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艺术类鉴赏课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各式各样,现以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为例艺术类鉴赏基础课,除音乐赏析为必修课外,学院在智慧树网站提供了大量的艺术类鉴赏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种类繁多,涉及内容广泛然而纵观整个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大背景支持下的艺术类鉴赏课程教学活动,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一)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基础设备建设有待加强通过开设的艺术类鉴赏课程,我们会发现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基础设备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类鉴赏课程教学活动的成败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处于技术建设的初级阶段,基础设备硬件设施仍需升级改造,所购买的软件项目也有待更新,而且欲将此技术更好地运用在教学活动中,须以全校园互联网覆盖技术支撑为大前提。

      二)课程内容更新缓慢现已上传的艺术类鉴赏课程均为录制好的精品课程,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上能提供确切保障,但是课程更新频率低,教学内容无法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直击当下热点话题;课堂中使用到的经典教学案例作品,也无法紧贴当下学生关注的焦点三)用户体验感不足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交互使用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反馈无法得到及时回应,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性不强,除了每章节课后练习题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差,且这一方式缺失课后答疑解惑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无法帮助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输出效果低下的局面三、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艺术类鉴赏课程应用中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教育与多媒体、互联网技术更深层次的融合,考虑到今后向信息化校园方向发展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完成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基础设备建设这一基本任务一)教学内容多元化线下课程的教师[4]应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实际效益,灵活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展开,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并充分利用海量教学资源及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教学形態,将艺术类基础鉴赏课程的精髓完整、科学地展现出来,实现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目标。

      二)大数据挖掘技术随着云时代的到来,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给予建设性的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无数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学生、教师乃至整个学校的隐私数据极有可能泄露,因此使用大数据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校园网络安全的监管三)课后知识答疑解惑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这一过程包含前期课堂理论教授、课下作业巩固及课后答疑解惑,而网络课程在课后答疑解惑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学生听完录制好的课程后,可以进行课后习题训练,但遇到不解之处无法及时提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因此即便使用已经录制好的精品视频,网络课程也还应设置定时定点答疑解惑版块或网页程序,使师生私信交流互动,便于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四、结语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建设初期,就应统筹考虑今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避免在技术建设过程中出现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高职院校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建设,只有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时刻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此项技术在艺术类鉴赏课程中的运用是当代衍生出的新产物,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最新技术,才能探索出最适合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1]蒋东兴,陈怀楚,沈培华,王映雪.5个大数据分析体验感[J].高校信息化研究会,2002.(7).[2]陈怀楚.微电脑世界初露端倪[J].数字校园,2000(40).[3]蒋东兴,郭大勇,罗念龙,刘启新.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张小卫.浅析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3).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2021年保育员(初级)考试题库及保育员(初级)模拟考试题(含答案)》.docx 旅游的初中作文素材5篇.docx 《2021年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总结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技巧(含答案)》.docx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5月08日-5024).docx 《2021年劳务员-通用基础(劳务员)考试题及劳务员-通用基础(劳务员)考试资料(含答案)》.docx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的方法探究.docx 金平区20七年级下期末试卷.doc 基于合作学习的顾问团策略探索.docx 《2021年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考试技巧及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模拟试题(含答案)1》.docx 《2021年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基于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探究.docx 基于时空图神经网络的交通拥堵预测技术.docx 早教故事精选文字版集锦.docx 铂族金属供需与市场价格展望.doc 《2021年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新版试题及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实操考试视频(含答案)》.docx 新郎新娘致辞五篇.docx 基于小学数学空间思维发展的STEAM课程.docx 量的计量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doc 《2021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报名考试及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实操考试视频(含答案)》.docx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5月09日-4683).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