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原材料检验和配合比相关制度范文.doc
19页混凝土原材料检验和配合比相关制度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一、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1、原材料进厂必须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检验结果及时登入台帐,并妥善保管2、原材料进厂时,现场收料员及时通知取样3、取样要及时填写留样单,并按取样单要求填写货物名称、产地、进厂时间、取样人姓名等4、砂、石一般采取先到先用的原则,不允许直接倒在料仓里5、原材料应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当库存量低于定额时,生产部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与经营部联系,并向厂领导汇报,以便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因库存不足而引起供应断档现象6、入厂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由试验室负责检测项目按“原材料检验规程”执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检验记录完整要求如下:1).水泥1.1商品混凝土优先选用符合GB175– 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符合GB1344–1999标准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符合GB – 的中低热水泥(大致积混凝土)1.2所使用水泥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有复试报告水泥质量证明必须注明该批水泥品种、标号、厂别、生产和出厂日期以存档备查1.3对相同厂家的品种,同标号水泥每500t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否则每进一批水泥需要进行一次复试1.4进厂水泥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取样复试,不合格水泥不得进厂或严加隔离待处理。
1.5进厂水泥必须按期、按批量索取本批水泥的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以存档备查1.6散装水泥进厂时,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别装入指定筒仓,并挂牌标识,严禁混杂贮存,对超期水泥,经过复试后,按技术部门审定意见使用2).骨料2.1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T14684- 和GB/T14685- 的规定,同时还应符合泵送技术条件的要求2.2粗细骨料进厂以400m3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合格后方能使用,检验资料存档备查2.3进厂粗细骨料必须逐车验收,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挂牌标识,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的有害成份,使用时应采取措施,保持颗粒级配均匀2.4粗骨料的质量要稳定,颗粒级配、压碎指标、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有机质含量等必须符合标准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应采用连续级配卵石粒径宜为5~20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细骨料宜采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粒径偏粗的中砂,细骨料细度模数应大于2.6,同时应严格控制含泥量不应超过3%,泥块含量不超过1%3).水3.1优先选用可饮用水3.2其它水应按《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 )的规定检测合格后使用3.3二次利用搅拌机及搅拌运输车罐筒清洗水时,要严禁水中混入机油等有机物质。
4).掺合料4.1用于混凝土中的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 )和《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等标准的规定,其烧失量及有害成份含量应经过试验如采用磨细矿渣、硅灰、沸石粉、膨胀剂等掺合料,应经过试验,当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能使用4.2选用的掺合料应使混凝土达到能改进性能的要求,或在满足性能要求前提下取代水泥,其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4.3掺合料的进厂按每200t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4.4掺合料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有明显的标识,单独存放,严禁与其它材料混杂5).外加剂5.1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和《预拌混凝土》(GB/T14902– )、《混凝土泵送剂》(JC473– )的有关规定5.2外加剂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并具有质量说明书5.3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原材料的性能,配合比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的因素,经过试验确定品种和掺量,初次使用的外加剂必须看到7天强度方可使用,严禁盲目使用外加剂5.4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贮存,做好防潮、防湿、防漏,并应有明显的标识,不得混入杂质和遭受污染。
严禁使用失效的外加剂和无出厂合格证的外加剂5.5对相同厂家品种外加剂,每40吨应抽检一次进行复试,对其减水率、保塑性、缓凝性及混凝土强度增长率等进行检测,复检其质量情况并积累资料二、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制度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达到经济合理特制定制度1.混凝土配合比应遵照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的规定,按订货合同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施工要求,并符合和合理使用材料和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经过试配、试验,最后予以确定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具备的基本参数:2.1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抗渗、抗冻)2.2施工工艺要求(结构形式、浇注部位、工期要求、运输、振捣、养护、泵送等)2.3原材料性能,如水泥品种、标号,粗细骨料种类、级配、粒径、粒径,掺合料,外加剂等2.4搅拌厂生产统计、提供的强度标准差,离散系数2.5混凝土坍落度及保塑时间3.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储备,不应低于下表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70C80试配强度(MPa)26313843485459646985954.配制商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经过试配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低于300KG,且不宜高于500KG,砂率宜在40~50%之间选择。
5.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增加其抗渗性,试配要求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值高0.2MPa6.泵送混凝土应经过掺加高效泵送剂或高效减水剂,并宜掺加粉煤灰或其它活性掺合料以改进其可泵性7.为满足泵送混凝土入泵时坍落度的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要考虑运输、气温及施工暂时停歇坍落度损失值,并经过试配及延时测试出机坍落度当入泵时不能达到要求时,可再次填加适量非引气减水剂来调整坍落度,不得随意加水来调整坍落度8.大致积混凝土所使用水泥应优先采用低水化热的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或在水泥中掺粉煤灰及能降低水泥水化热的外加剂9.混凝土配合比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三、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1、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计量设备每年由技监部门进行一次检定2、操作员应根据原材料情况调整落差,保证原材料计量准确材料计量允许偏差见下表:原材料品种水泥集料水外加剂掺合料允许偏差±1%±2%±1%±1%±1%3、生产过程中每一班至少测定一次集料含水率,当含水率有明显变化时,应增加测试次数4、取样员必须依据《预拌混凝土》对取样的有关规定取样,确保取样有代表性混凝土搅拌后,应取样检验其坍落度值。
5、铲车司机严格按照技术员与调度指令进行上料,若违反指令上错料按照公司管理制度有关规定严肃处理6、为了保证公司各项质量指标的顺利完成,对于进厂的原材料应坚持不合格不投入生产、不使用的原则7、生产技术部应严格按照试验室下达的配合比通知单组织原材料,严禁超功能使用8、对于粉剂泵送剂的溶解应有记录,确保外加剂的浓度正确9、混凝土运输车辆在装运混凝土(包括砂浆)前,必须排净罐体内的积水,以免影响混凝土质量四、出厂混凝土质量控制制度1、混凝土的运输车辆的安排以保证混凝土泵送施工的连续性为准2、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过程中,罐体应慢速转动3~6转/分,以防混凝土沉淀离析3、混凝土拌合物在卸料前,罐体应快转30~60秒,以使混凝土拌合物均匀4、混凝土运输及卸料时,因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过大而造成卸料及泵送施工困难时,可填加非引气型高效减水剂二次搅拌混凝土予以调整,严禁随意加水调整司机如发现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应返回搅拌站内进行调整5、混凝土浇筑以泵送施工为主,在泵车布料杆和固定混凝土泵输送管道不便布置的施工现场,也可采用塔吊及混凝土吊斗输送的混凝土浇筑工艺6、混凝土泵车及固定混凝土输送泵应结合现场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布置,其原则是:按施工段划分浇筑区段,泵车或固定输送泵,应设在道路畅通,有至少能停留两台混凝土搅拌车的地段,供水方便,泵车布料杆活动范围内无高压电线的位置。
7、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混凝土泵的安全使用及操作,应严格执行使用说明书和其它有关规定8、泵送施工宜采用“先远后近,先高后低,先竖后平,先外后里”的原则9、同一条管线中,要用同直径输送管,不允许用变径管新管应布置在压力较大(靠近泵)处,旧管布置在远离泵处在垂直布管时,为克服垂直管中混凝土的重力影响而对泵产生逆流压力,在垂直管下端与混泵之间要配置不小于1/4垂直管长度,且不小于15米的水平管与泵相接混凝土输送管路须用支架、卡具等予以固定,但支架不应与模板或钢筋相连而造成混凝土开裂混凝土输送管道布置应以线路尽量最短,少用弯管和软管,线路曲率半径尽量最大,覆盖面最大,最易施工为原则10、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温度不宜高于35℃,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11、混凝土开始泵送时应慢速运转,并联观察泵压力及各部分运转情况,待确认工作正常后再以常速泵送12、混凝土应保持连续泵送,不可中断必要时可降低泵送速度,以维持其连续性如停泵超过15分钟,应每隔4~5分钟开泵一次,正转、反转两个冲程往复运动管中混凝土同时开动泵机料斗搅拌器搅拌数转,防止混凝土离析在泵机受料斗前应设专人监护卸料,捡出混凝土拌合物中大块石头和杂物。
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的混凝土不能排空,斗内储存的混凝土面应高出料口以上,以免泵机吸率低,甚至吸入空气造成阻塞13、混凝土泵送前,先用清水润湿管道,再用与混凝土相同配比的水泥砂浆润滑泵机及管道,以减少混凝土泵送阻力该水泥浆不得积存柱及墙内,且应分散摊铺,以免影响结构强度14、混凝土泵送施工时,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米如超过2米,应采用串筒浇筑15、夏季泵送施工时,对暴晒的管道应采取草袋覆盖,淋水降温等措施,防止坍落度损失过大;冬期施工要有防冻措施,如采用矿棉壳、电热保温等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如必须在降雨雪时施工,应采取有效的防雨雪侵入新浇筑混凝土中,在模板上口预留排水口,及时排出雨水,切忌将雨雪搅动到混凝土中16、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特别是浇筑抗渗混凝土时,不允许留有施工缝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完毕此时,在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应从上层直插入下层中,使上下层混凝土很好结合17、浇筑大致积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28℃,并采取措施降低结构混凝土内外温度,使之不超过25℃,以防止温度裂缝的发生为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除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搅拌混凝土外,可使用刚抽出的地下水或在搅拌用水中投入冰块以降低水温;用苫布遮盖骨料防曝晒或表面洒水,降低骨料温度;搅拌运输车灌筒外壁洒水降温;混凝土输送管道外敷没草袋洒水降温;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等降温措施。
以及在结构表面覆盖保温材料(铺塑料薄膜及保温层)以提高结构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方法18、泵送还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输送管道口不要插入混凝土中,特别是出口端是胶管时,更应注意出口不要插入混凝土中,以免出口被混凝土堵塞,造成泵送压力增高而使管道爆裂,高压混凝土喷出伤人19、混凝土泵送施工临近结束前,要控制混凝土量,事先估计需用数量,通知搅拌厂,以免现场积存混凝土给处理带来困难在估算混凝土需用量时,要考虑残留在输送管中的混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