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研究论文-战略企业家:制度变迁中“浙商”成长的高级模式.doc
13页企业研究论文企业研究论文- - 战略企业家:制度变迁中战略企业家:制度变迁中““浙商浙商””成长的高级模式成长的高级模式摘 要:企业家制度能力和企业家战略能力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企业家主导性能力的现实要求战略企业家是具有很强制度能力和战略能力的企业家,是制度变迁中的企业家成长的高级模式在价值判断意义上,“浙商”企业家成长模式与制度变迁进程存在动态适应关系在浙江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浙商”应该成为战略企业家,而“浙商”要成长为战略企业家,面临着制度约束和战略约束打破这些约束,有三条路径可供选择:“先制度能力,后战略能力”路径;“先战略能力,后制度能力”路径;“制度能力和战略能力并举”路径 关键词:战略企业家;制度变迁;浙商;企业家制度能力;企业家战略能力 现代意义的“浙商”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籍人士在浙江省内外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并正在成为国内最大创富团体的企业家群体浙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发优势省份,这种制度变迁的动力源于民众在地方政府的“积极的无为而治”的制度供给调控下,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逐渐形成“自发拓展秩序”企业家的天然禀性使“浙商”成为浙江制度变迁的重要民间力量,构成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
所以,以“浙商”为分析对象,是透视浙江制度变迁的一个“行动者”视角同时也表明,研究“浙商”转型,必须将其置于浙江制度变迁,乃至当今中国制度变迁的情境之中当前浙江制度变迁的新任务是推进区域经济体制从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史晋川,2005)它要求作为浙江制度变迁重要主体的“浙商”必须相应地实现企业家成长模式的转型由于企业家能力既具有明显的“制度嵌入性”特征,也是影响企业家成长模式的内生因素,因此本文将基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情境,从企业家能力角度展开分析 一、 经济体制转型对企业家主导性能力的要求 受传统理论的影响,人们容易从职位或身份角度静态地理解企业家,即企业家就是企业领导者或高层管理者这种认识违背了企业家的本质内涵事实上,企业家应该是指从事企业家活动的主体企业家活动包括捕捉别人不易察觉的市场机会或制造市场机会,并通过决策来整合资源,进而实现利润具体实现这一活动过程的人才能被称为企业家从事企业家活动的前提是行为主体具备企业家能力因此,企业家能力是成为企业家的必要条件企业家能力是由各种能力组成的集合,具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企业家主导性能力是企业家能力结构中相对重要的某种企业家能力,它是决定企业家成长模式的内源性因素。
企业家所处的制度环境对企业家主导性能力的内涵具有重要影响 从制度视角来看,中国转型经济的关键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转型经济使中国企业家成长面临天然的特殊制度情境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相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稳定的制度环境,转型经济的“中间制度性”在激发、释放民众的创业激情和企业家能力的同时,也使企业家成长面临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双重不确定性(Droege,et al,2007)制度环境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家重视预测制度需求的变通能力和利用制度变革促进企业成长(Batjargal,2005)如果把企业家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企业成长的能力称为制度能力,那么转型经济中企业家制度能力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加强战略管理(Tan,2007),这对企业家战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见,中国转型经济演进对企业家制度能力和战略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贺小刚等(2005)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家的战略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大于关系能力,内部管理和战略定位成为企业家的主导性经营活动这里的“内部管理”和部分制度能力有交叉关系,因此上述推断能够在该研究结论中找到依据再者,转型经济对企业成长的制度性影响催生了战略性影响,企业家制度能力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很可能会影响企业家战略能力的作用机理。
徐岩等(2004)就认为,中国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或者调整更可能是一种制度化过程中的产物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的基本假设是:从制度视角来看,中国转型经济的演进正在强调企业家的两种主导性能力——制度能力和战略能力,这两种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日益重要作为企业家的“浙商”自然也受这个要求的影响所以,如果“浙商”成长要和当前浙江制度变迁的主要任务相互适应,就应该持续增强企业家制度能力和企业家战略能力,实现企业家成长模式的转型 二、企业家制度能力和企业家战略能力的内涵 (一)企业家制度能力 企业家制度能力指企业家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创业过程中的外部制度壁垒与内部制度壁垒,促进企业成长的能力这里的企业外部制度指正式的规制性制度根据Scott(1995)的分类,企业外部制度可以包括规制性制度、规范性制度和认知性制度本文立足于正式的规制性制度的原因是:第一,规制性制度作为正式规则,其制定及执行的主要主体是政府,政府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制度供给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者角色,对民营企业成长影响重大;第二,企业家制度能力研究是探索性研究,目前尚不成熟,待规制性制度研究完成后,可再研究企业家制度能力和其他两种外部制度的关联。
规制性制度是由政府等权威机构制定的具有强制执行特征的正式规则在我国转型经济条件下,规制性制度壁垒主要表现为产业管制性进入壁垒和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性壁垒企业内部制度是指企业产权制度、公司治理机制及职能管理制度企业家制度能力包括外部制度能力和内部制度能力企业家外部制度能力以规制性制度为作用对象,通过外部制度创新,获取组织合法性企业家内部制度能力以企业产权制度、公司治理机制和职能管理制度为作用对象,通过内部制度创新,优化企业管理效率 从制度视角来看,在转型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对企业家成长和企业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企业家外部制度能力比内部制度能力更加重要,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它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在制度不均衡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市场机遇的深刻洞察力(洞察力),企业家对潜在赢利机会的识别和判断决定是否发起制度变迁行动第二,实际执行制度变迁的能力(实施力)实际执行制度变迁的目的是协调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和新的制度环境之间的关系,这里包括三层含义:首先,企业家为了增强包括自己在内的初级行动团体的力量,需要积极活动,影响一批人响应赢利机会,强化制度变迁动力,降低制度变迁成本;其次,企业家为了实现预期收益,要构建作为次级行动团体的组织或团队,这是制度变迁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最后,企业家需要设计用来获取预期收益的制度装置。
在这个环节中,会涉及大量的微观管理活动 提出企业家制度能力这个概念,是基于中国转型经济所造成的特殊制度环境和中国管理研究的情境化要求的双重认识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的制度情境下,企业家制度能力也会存在但是相对转型经济国家而言,企业家制度能力的作用机会不够丰富,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不够重要转型经济国家为企业家制度能力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学者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试验”(Scott,1995),研究企业如何拒绝旧制度,学会新制度,发展新能力因此,这个概念的研究属于特定情境研究(徐淑英 等,2008),它从制度层面表现了转型经济情境对企业家能力的异质性要求 (二)企业家战略能力 企业家战略能力是通过管理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的作用是整合企业内部条件和竞争环境,确立长期发展目标,选择业务类型和范围,取得竞争制胜权企业家战略能力包括战略认知能力、战略选择能力、战略执行能力和战略变革能力 提升企业家战略能力重要性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竞争的加剧所导致的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纵深推进必然会极大地加剧企业竞争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企业家战略能力也非常重要。
因此,这个概念的研究属于嵌入情境型研究(徐淑英 等,2008)它从技术层面表现了转型经济情境对企业家能力的同质性要求 比较企业家制度能力和企业家战略能力,可以发现:企业家制度能力以制度环境(由企业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构成)为主要作用对象,根本目的是使企业获得组织合法性和优化内部交易效率,它不涉及具体的经营业务;企业家战略能力以市场环境(主要由竞争对手和顾客构成)为作用对象,根本目的是使企业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扩展经营业务,增强竞争优势两者共同作用于企业成长 三、“浙商”企业家成长模式及其与制度变迁的动态适应 (一)企业家成长模式的划分 企业家是指具备企业家能力和应用这些能力所需的资源配置权的企业经营者,企业家模式是以企业家能力结构中的主导性能力为主要划分依据的企业家行为集合根据制度能力和战略能力的强弱,可以用图1划分四种企业家成长模式(项国鹏,2006) 1.战术企业家是指制度能力和战略能力都薄弱,但战术性能力或机会性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家这种企业家没有把个人经营理念和经营才能通过制度加以体现,从而使企业成长缺乏战略性的制度保障,企业成长的随机性和机会主义色彩浓厚 2.愿景企业家是指战略能力强、制度能力弱的企业家。
这种企业家有明晰的企业家愿景和战略意图,强调个人价值观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重点关注微观管理层面的企业和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交互,但从制度环境中寻找机会和优化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制度变迁能力较弱 3.制度企业家这里的制度企业家是制度能力强、战略能力弱的企业家在制度经济学文献中,也有制度企业家这个概念,它和这里所指制度企业家在内涵上的相同之处是都注重企业家对外部制度的影响,差异之处是本文的制度企业家还要分析企业家对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影响 4.战略企业家是指制度能力强、战略能力强的企业家战略企业家也就是战略能力强的制度企业家 据此推论:战术企业家是企业家成长的初级模式;制度企业家、愿景企业家是企业家成长的中级模式;战略企业家是企业家成长的高级模式根据这个逻辑,在制度变迁情境下,“浙商”成长的方向应该是战略企业家 (二)“浙商”企业家成长模式和制度变迁的动态适应 经济体制转型对企业家活动有重要影响(丁栋虹,1999),企业家在经济体制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麦克米兰 等,2003)任何一个制度变迁中的初级行动团体的成员至少是一个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诺斯,1994)因此,企业家既是制度变迁的承载者,也是制度变迁的推进者;企业家成长模式的演进过程是制度变迁过程的微观主体体现;企业家成长和制度变迁是互动关系。
从逻辑演绎角度来看,两者的动态匹配关系表现为:在制度变迁各个阶段,应该有一种适应性的企业家成长模式,它是同时期多元化企业家成长模式中的主导模式分析这个具有庞大叙事性主题的逻辑线索是:基于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博弈,从制度的功能角度,因循激发和优化企业家能力的制度安排 分析“浙商”企业家成长模式和制度变迁的动态适应,既要考虑国家层面的企业家成长模式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关系,也要结合浙江实际 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划分,学者们各抒己见景维民等(2006)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分成三个阶段:经济转型的正式启动点;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完成经济转型根据市场经济体制演进过程,本文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同阶段做出如此判断: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期(约1978—1992年),标志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期(约1993—2003年),标志是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期(约2004年以后),标志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决定和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期,以“双轨制”的价格改革为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以放权让利为重点,民营企业开始起步,外资企业开始进入国内通过增量改革,增强了市场力量这种“变通性制度安排”在释放大量市场机会的同时(吴敬琏,2003),也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家能力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使国有企业经营者获得了施展内部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