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2010.doc
20页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2010-06-09 17:29一, 端正的工作态度,记得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前提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激情笔者认为,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最重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教师的教育行为至少要面临三项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的美好希望,都寄托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需要教育来承担,这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2、 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不只是限于工作上的八小时,他充斥着教师的整个生活之中,如果教师没有奉献精神,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教师的工作又是精细的,它需要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它还需要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爱心,既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二、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不只是“教书匠”,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引领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是教育规律的研究者第三要树立正确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是可以塑造的人,他们是具有独立的思想、观点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师的行为观:在处理师生问题上,不能强调“师道尊严”,而要强调民主、平等、尊重和赞赏;在对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对待同行上,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第五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过程不只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与引导、师生交流、情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过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通过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目的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与其它的职业比较,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其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修养的核心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们有些教师他年复一年的教,教了一辈子书,却从未在教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未涌起爱的激情,因此,他也没有把握到教育的真谛,也没有取得教育的成功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学生你爱教育事业,你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学生,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四、广博的学识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1、 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精工巧匠”对每一个教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进修和不断学习,跟踪学科的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和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前沿,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2、 教师应该博学多才作为一个教师,跟其他的专家不同,他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力争“样样通”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学生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大,他们常常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在他们眼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无所不晓,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或者经常被问住,学生会非常失望,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崇拜程度将会大大降低,也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3、 教师应具备教育科学的理论修养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要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五、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具有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1、 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质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应有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2、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
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实事不能一一再现,常常需要教师通过语言来描述,把丰富的知识通过语言描述来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科学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启发性3、 较高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被动地等待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生硬地照搬照学,而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认真分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同时依据时代要求,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把它创新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教师的创新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等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才会持续地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才会稳步地提高4、 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一名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缺乏组织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如何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1)、组织教学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灵活调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秩序,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组织能力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很多时候,需要走出去,参加类似于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并指导这些活动,使之形成人人参与、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显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5、 较强的教研能力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应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教研能力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1)、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对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理论升华,成为规律性的共识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2)、学术研究能力当前,大多数教师的教研大多都停滞在对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探讨、教具的使用、考试的研究,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等方面,而对于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创造性的思考,也缺乏批判的精神教师只有由教育型向学者型的转变,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需求六、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其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整合能力:一方面,要具有高效获取、批判性吸收、存储、创造性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和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有其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教学信息反馈方式的变革,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诚然,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做到很多很多,如:胸襟宽阔、为人真诚、乐于助人、具有合作精神、敢于挑战自我等等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认真地完善自我,用我们一腔爱生、敬业的热血,去做好教育工作,就会成为家长欢迎、学生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正确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要认识到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参与教改与教育科研: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二、良好的职业形象 教师劳动特点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强烈的示范型与感染性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而教育魅力源于做人的楷模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教育事业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对学生有高尚的情感;对自己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遵纪守法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三、多元的知识结构 学科教育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要求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四、多向的教育交往 教师为实现有效教育,必须有理解他任何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建立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教师要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建立与其他教师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工作关系教师还要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关系,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协作关系。
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进行有效的工作 五、完善的能力结构 教师要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内涵六、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健康心理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学生中间,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境,保持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教师要有宽容的心理,能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的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充实,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教师要不断的自觉的完善自己,使自己具有优良的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