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上学期文言文必背.doc
21页六单元文言文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堪,这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太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X氏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一、 解释词语一. 篁竹:成林的竹子 2、篁:竹林 3、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4、清冽:清凉 5、冽:寒冷 6、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晃、连结7、可:表示估计数目 8、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9、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依托10、澈:穿过,透现在写作“彻” 11. 佁然:愣住的样子 12、俶尔:忽然13、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斗,像北斗星一样 14、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蛇:像蛇一样 15、四面竹树环合 环合:环绕合抱 16、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17、凄神寒骨: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18、 悄怆幽邃:寂静极了,幽深极了19、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 20、 邃:深21、清:凄清,冷清 22.隶:随从二、翻译句子: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岿然不动 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景景一动不动3、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我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三、作家作品:《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四、写出各段主要意思:1 段:写潭,写树。
2 段:写水,写鱼3 段:写源头,写岸势 4 段:写感受,抒凄凉 五、作者抒发的感情:1、《小石潭记》写出作者怎样的感受? 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的忧伤心情 六、《小石潭记》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小石潭有哪些特点? 景物:写小石潭周围“竹树环合”、“青树翠蔓”的环境卷石底以出的特点,水清鱼欢,源流曲折,岸势差互特点:“石底”“水尤清冽” 七、默写填空: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X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 解释词语1.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地样子 2.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 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3. 遂至承天寺寻X怀民 遂:于是,就 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一同,共同。
5.藻荇:泛指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6. 盖竹柏影也 盖:表示推测 7.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只是 耳:罢了二、翻译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三、课文分析1、作家作品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2、概括段意 第一段:点名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人,以与与好友寺院中散步赏月 第二段:运用比喻写庭院月色 第三段:运用反问,引人深思1、 《记承天寺夜游》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4、闲人一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反映他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5、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在文中第二段作者运用比喻,写庭院月色,表达了什么情感?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和X怀民的深厚友谊6、月色竹柏到处都有,为何此处的竹柏格外令作者动情?因为有了作者和X怀民,两人有着相似之处:同是被贬之人,虽有壮志,无法实现,只是闲人而已。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一、 解词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古来共谈 共:皆,共同,一起 四时:四季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互辉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歇:休息这里指散尽 乱:纷繁夕日欲颓 颓:坠落 沉鳞竞跃 沉鳞:潜游水中的鱼 竟:竞相 跃:跳,跳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奇:奇异,奇妙二、 翻译句子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翻译:高高的山峰耸入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两岸陡立的山岩,色彩斑斓。
青翠的树木竹林,四季齐全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翻译:清晨的雾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傍晚太阳将要落山,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实在是尘世中的仙境!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它的奇异的人了三、 课文分析1、 分层①以感慨起笔,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论山水的朋友,同时也流露出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自信②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③以感慨收束全文,赞叹山水之美,传达自己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流露于笔端2、 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3、 文中哪个词高度概况了山川景色的特点:美4、 文中哪些词语是描写山川景色秀美的,表达了什么情感?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归隐山林,沉醉自然,超凡脱俗,欣然自得5、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有何作用? 以无写有,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6、 本文语言的优点是什么?四字短句,语言凝练,意蕴丰富满井游记(自读) 燕 (yān) 地寒,花朝(zhāo) 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返 廿(nin)二日天稍和,偕(xi)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jiā)堤(dī),土膏(gāo)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h)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明,鳞(ln)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juan)然如拭,鲜妍(yn)明媚,如倩(qin)女之靧(hu)面而髻(j)鬟(hu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 (li)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mng)者,罍(l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jng),然徒步则汗出浃 (jiā) 背凡曝 (p) 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li)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之未知也 夫(f)不能以游堕 (huī) 事,潇(xiāo)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hi)之二月也一、 解词①解词冻风时作:冷风不时地刮起来作:兴起 飞沙走砾 砾:小石块,碎石子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形容受束缚而不得舒展 土膏微润 膏:肥沃波色乍明 乍明:开始发出亮光。
乍,始,初 镜之新开:刚制成的镜子乍出于匣 乍:突然 匣:指镜匣 晴雪:天晴后的积雪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像擦洗过一样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靧:洗脸 掠:疏掠 泉而茗者 茗:茶,这里指喝茶 罍而歌者 罍:酒杯这里指饮酒 红装而蹇者 红装:指女子盛装或盛装的女子 蹇:驴这里指骑驴汗出浃背 浃背:湿透了背部浃:湿透 呷浪之鳞 鳞:鱼城居者之未知也 未知:未必 恶能无纪 恶:安,哪②一词多义乍 波色乍明 乍,始,初 鬣 麦田浅鬣寸许 鬣:兽颈上的鬃毛乍出于匣 乍:突然 毛羽鳞鬣 鬣:鱼鳍始 于时冰皮始解 始:开始 髻鬟之始掠也 始:刚刚 始知郊田之外 始:才二、翻译句子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译文:堤岸两边是高高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已有些湿润,一眼望去,人好像是笼中冲出去的天鹅。
2.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译文:山峦被融化的雪水冲刷,美好的样子像擦洗过一样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的髻鬟一样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译文: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田里的麦苗像短短的鬃毛,只有一寸左右高4.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译文:游人虽然不是很多,喝用泉水煮的茶的,举起酒杯唱歌的,穿着盛装而骑驴的女子,也时时可见风力虽然还较强,但空着手走路也会汗流浃背5.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