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课文文言文中考复习要点--论语十则.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6344720
  • 上传时间:2024-03-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6、子曰:“岁寒, 。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基本常识2)把握重点词句的翻译,3)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感知和翻译能力2)理解、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3.情感目标: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板书: 政治上:主张仁义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论语》的体式有三种板书: 语录体(格言体)《论语》的体式 对话体 叙事体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板书: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诵读课文1、强调字的读音: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 诲女(rǔ)知之乎 传(chuán)不习乎 罔(wǎng) 殆(dài) 弘(hóng)毅 凋(diāo) 矣(yǐ)2、指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同“汝”“知”通“智”3、.这一课出了哪些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岁寒知松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①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②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个人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儒家核心思想(8、10两则)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 四、逐句翻译、理解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副词,时常;也可理解成“以时”,即按一定的时间,按时、及时习:实习、演习孔子讲的功课,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践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朋:旧注“同门曰朋”,即同学、同班句中指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怨恨,生气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高尚的人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理解】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我日:每天。

      三:多次文言文中的“三”、“九”都指“多”,不是确数省:检查、反省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内容)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此),凭借(这一点)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而无所得殆:危险、有害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导教诲知之:认识事物(的道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