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传统文化在《紫色》中的应用与寓意.docx
6页非洲传统文化在《紫色》中的应用与寓意 摘要《紫色》是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黑人妇女西丽摆脱父权压迫,追求自我身份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心路历程本文对小说文本中出现的布鲁斯、缝纫、百纳被等非洲传统文化的应用进行分析,正是通过对于这些传统的继承,西丽将破碎的生活拼接成完整的人生,在精神上、情感上和思想上得以成长,成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我关键词非洲传统文化布鲁斯百纳被缝纫引言艾丽丝•沃克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大多关注黑人女性的命运和生存,讲述这些女性在种族和父权的社会中追求精神成长、自我身份和自主权利的经历沃克通过普通黑人女性的成长经历,给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折磨下的广大黑人女性带来希望和光明,从而鼓励女性同胞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塑造完整的自我198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紫色》是沃克的代表作,它一经出版便在美国文坛引起轰动,摘取了1983年美国的三项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图书奖、全国图书评委协会奖1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黑人妇女从对生活麻木隐忍到奋起反抗黑人父权的压迫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开创崭新生活的艰难历程。
沃克在黑人女性主义名作《寻找母亲的花园》中提出在黑人妇女在奴隶制时代,不仅被剥夺了人身自由,而且被剥夺了读书与写字等接受教育的权力,于是她的创造力只有在侍弄花园、做饭、唱歌、缝纫等民间艺术活动乃至日常活动中发挥出来2这些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无时不刻地反映着充实的文化内涵:在受到白人文化冲击下,只有回归本民族的文化,弘扬“黑人美”才能在主流文化中确立民族身份《紫色》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为广大黑人女性指出了一条解放之路,即通过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最终实现自我解放与自我完善布鲁斯布鲁斯作为一种黑人民间音乐,其口头流传可以追溯到17世纪40年代它是黑人在田间劳动时,或是为了排遣郁闷的情绪时唱出的一种慢速的情调忧郁的歌曲当代非裔美国黑人文学批评家休斯顿•A•贝克称:“布鲁斯是一种文化存在,体现了非裔美国黑人语言的本土特色、审美特色和意识形态的存在布鲁斯代表了一种社会的存在,体现了黑人民族的存在可以说,布鲁斯成了非裔美国黑人话语文化的代名词”3在《紫色》中,莎格是个布鲁斯歌手,演唱布鲁斯使她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不依赖任何人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向白人文化提出挑战同时,莎格对西丽的影响是巨大的西丽第一次听到莎格的歌,是莎格刚到某某先生家,西丽给她梳头时她随口哼出的曲调。
莎格将其命名为“西丽小姐之歌”,并在小酒吧演唱,这是西丽第一次听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歌曲,唤起了她的自豪感与独立意识蓝调音乐不仅帮助西丽重拾自尊,同时也成为联系黑人女性间的纽带,传递姐妹情谊哈伯的女友玛丽在莎格的影响下也要开始歌唱,莎格把她带到孟菲斯,并帮助她适应那里的生活,渐渐受到当地人的喜欢布鲁斯音乐已经成了一种保持小说主人公尊严的方式,成了联系黑人妇女之间的纽带4缝制裤子裤子是男权的象征在《紫色》中,艾尔伯特说“男人和女人不能穿同样的衣服,男人应该穿裤子然而,西丽不但自己缝制裤子,穿着裤子,在她的影响下,周围的黑人女性都开始穿着裤子西丽对艾尔伯特说“任何人都可以穿裤子”,这是西丽对男权社会发出的挑战,对男女平等的呐喊在莎格的建议和帮助下,西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大众裤子有限公司”从此,西丽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迈出自我完善的重要一步百纳被缝制百纳被的聚会对非裔美国妇女来说意义非凡由于生活中饱受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她们只有聚在一起缝制百纳被时才能彼此交流困难,分享情感和智慧,互相支持,从而建立深厚的姐妹情谊小说《紫色》中,当某某先生的儿子哈泼问西丽他的新婚妻子不听他的话他该怎么办时,西丽毫不犹豫地建议他去打她。
后来当索菲亚满脸青肿地前来当面质问她时,西丽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羞愧,她终于认识到,夫妻间应该是平等的俩人交流思想后取得了共识,也使西丽的思想得到了解放,顿时觉得轻松起来,于是索菲亚建议缝制百纳被,“我们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窗帘绞了做成被子吧索菲亚和西丽通过缝制百纳被,使得两人的误会解除,同时西丽的平等独立意识也因此被唤醒后来莎格也参与到了缝制百纳被中,她捐献了自己的黄裙子来拼缝被面,称之为“姐妹的选择”,这体现了妇女间的相互理解与团结百纳被在小说中成为化解矛盾、谋求理解和团结的象征,喻指化隔阂为和谐,聚零散为整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是在拼缝百纳被的过程中,她们才坐在了一起,来共同探讨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才有可能独立于社会之中,去完成对自我的追求5结语《紫色》中的黑人妇女处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但她们却从不屈服,都在为自己取得独立而在苦难中谋求生存非洲传统文化的应用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紫色》中一个又一个非凡的黑人女性形象,正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才最终走出了一条实现自我构建与完善的道路为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折磨下的广大黑人女性带来希望和光明,为她们指出了一条自我救赎与解放的道路。
注释【1】Baker,RobertM.ABriefHistoryoftheBlues.(3Mar),2005.【2】王晓英.走向完整生存的追寻:艾丽丝•沃克妇女主义文学创作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3】HoustonA.Baker.Jr.,Blues,IdeologyandAfro-AmericanLiterature:VernacularTheory[M].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4.【4】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美国二十世纪黑人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陶东风,和磊.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文献【1】AliceWalker.TheColorPurple[M].NewYork:Simon&Schuster,Inc.,1982.【2】AliceWalker.InSearchofOurMothers’Gardens:WomanistProse[M].New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1983.【3】冯修文.艾丽丝•沃克《紫色》的象征隐喻解析.外国文学,200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