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工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基于信阳市农民工心理问题的调研.docx
7页农民工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基于信阳市农民工心理问题的调研 匡 敏(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 要: 信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0%以上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压力,信阳市政府一直在引导农民外出务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工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但农民工心理问题却未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农民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了这些问题对社会产生的危害,并就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解决方案Keys: 农民工;心理健康;政策建议B841.5 :A :1007一2187(2012)02-0011-02一、调研背景及目的当前,河南省正在进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信阳市也在进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而作为农业大市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输出大市,农民工问题是信阳市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研究和探讨较多的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心理状况问题则较少涉及对此,本次研究的侧重点是实证调查信阳市农民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分析导致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最终为解决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及对策。
二、调研方法以抽样调查为主,典型调查为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针对信阳市区内建筑工地工人、清洁工、餐馆服务人员、搬运工、临时工、自主经营者共计150个调查对象(120份问卷有效)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农民工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子女受教育情况、农民工居住环境等生活状况、农民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三、调研结果(一)被调查农民工的概况1.按年龄划分: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20岁以下占2%;20-29岁占32%;30-39岁占43%;40-49岁占20%;50岁以上占3%2.受教育程度:80%被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达到初中,平均受教育时间为9年3.月收入:从事建筑及家装行业的农民工工资较高,每月2500-3000左右;从事服务业的农民工工资较低,每月600-1000左右主要调研情况见下表问题一:一部分农民工特别是从事服务业的农民工认为,他们在市区的收入太低且不稳定,一旦生病或发生其他特殊情况就可能没有经济来源了问题二:大部分农民工反映城市生活成本太高,看病贵、住房贵,甚至小孩上幼儿园都可能花掉全家收入问题三:农民工的人生安全缺少保障7%的人受过打骂等人身攻击,11%的人被无故扣工资和拖欠工资。
问题四:一部分农民工特别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认为打工地提供的居住、工作环境条件差问题五:农民工的娱乐方式较少,大部分农民工只能通过看电视、打牌、喝酒等方式排解精神压力问题六: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法律意识,遇到困难时,无力面对和处理部分农民工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当被问起为什么不签时,部分农民工说不知道要签劳动合同;还有部分农民工说:就算我们签了有用吗?为了讨要工资跳楼、打架的还少吗?当被提及可以找政府,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时,农民工没有作答,只有苦笑四、农民工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一)经济收入水平低调查发现,影响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比如:工作环境、子女教育、睡眠、未来职业走向和社会排斥等等,但经济收入水平的高低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农民工多数从事的是重体力、简单操作的劳动,收入水平偏低,又不能享受城镇职工可以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这种情况下,还要承担子女教育、房租、医疗、通讯等一系列城市生活所需开支,经济压力较大较大的经济压力加重了农民工的心理负担二)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心理失衡城乡贫富差距的逐年加大是导致农民工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城市职工的工资普遍有所提高,又有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大多数城市居民都能够较为从容地生活。
而农民工虽然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危险性高的工作,但在收益的分配上,却是受益最少的群体即使在同一个工厂里,城市工与农民工也是同工不同酬,农民工干的是最重、最脏、最苦、最累、最险的活,拿的却是很低的报酬,并常常受到企业主的克扣和拖欠,有的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甚至连一分钱也拿不到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和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反差,容易使农民工产生强烈的被剥削心理在自身利益长期被忽略以致损害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严重不满,甚至在极个别人身上发展为反社会心理三)业余生活单调乏味调查显示,多数农民工远离家人,独自在外打工,平时可以沟通交流的对象很少很多农民工进城已经十多年了,却几乎没有城里的朋友他们基本上没有文化娱乐生活,长年累月重复着干活—一吃饭——睡觉的单调生活,很多农民工将在街上溜达、看临街电视、打扑克作为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的不良情绪没有正常的宣泄渠道加上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不知道怎样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孤独及不良情绪的长时间积累,极大影响了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四)缺少心理健康的途径或机会调研显示,几乎没有农民工表示“听过关于心理的讲座”,只有个别人表示“阅读过心理调节的书籍”,表示“从来没有听过这方面讲座或者阅读过书籍”的占到6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是心理问题的高压人群,而其心理健康方面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一方面自身不重视,另一方面也没有恰当的渠道和方式去接触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和了解心理健康问题五、解决农民工心理压力的措施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农民工劳动就业和生产生活的政策措施,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对于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精神权益的维护还有待加强为了更好的维护农民工的精神权益,结合调研的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提高认识,增强维护农民工精神权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前,农民工作为信阳市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阳市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相关各部门以及用人单位的工会组织应当把维护农民工精神权益与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经济权益结合起来,站在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高度做好维护农民工精神权益的工作二)建立农民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站,搞好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农民工心理咨询服务站通过采取心理和知识讲座等方式,定期对农民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农民工调整好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排解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
农民工大多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朋友,遇到问题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如果能够有一个有效的渠道让他们倾诉,比如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设置信箱等方式,对解决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将有所帮助另外可以针对农民工的实际情况,聘请心理学专家为农民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心理知识讲座还可以针对一些有重度抑郁倾向或有心理疾病的农民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面对面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三)注重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为农民工搭建起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各级工会组织应当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加强对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文体活动,尤其以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活动,如上网、开放员工阅览室(或活动室)、组织文体活动等,一方面可以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牛活,另一方面为农民工搭建起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畅通信息交流渠道,使广大农民工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Reference:[1] 田满,梁桃伟,杨玉华.雅安市农民工健康情况调研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J].2009,(3).[2] 高倩.2010年西安境内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黑河学刊,2011,(3).[3] 胡娟霞,近十年来国内农民工心理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学,2010,(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