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整理规划.doc
28页土地整理规划篇一: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标准流程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流程二〇一一年六月目 录一、二、 外业调查 .................................................................................... 1 报告编制和制图 ........................................................................... 1(一)完善现状图 ....................................................................................................... 1(二)规划设计 ........................................................................................................... 2(三)统计工程量 ....................................................................................................... 5(四)编制预算(约 3-4天) ................................................................................... 5(五)完善规划图 ....................................................................................................... 5(六)完善规划设计文本及附表(约 2天)........................................................... 6(七)制作 PPT ............................................................................................................ 6三、报告审查、装订 ................................................................................ 6(一)报告审查 ........................................................................................................... 6(二)装订 ................................................................................................................... 6四、市级专家评审 ................................................................................... 7(一)前期准备阶段 ................................................................................................... 7(二)评审阶段 ........................................................................................................... 7(三)修改 ................................................................................................................... 8五、省厅审查 ......................................................................................... 9 六、材料上报 ......................................................................................... 9(一)设计单位需要提供的材料 ............................................................................... 9(二)地方上报需要准备的材料(各个项目情况不一样)................................ 10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流程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分为 5个阶段,分别为外业调查、报告编制和制图、专家评审、修改、上报。
由于省部级项目的评审程序与市级项目不同,下面以省部级项目评审为例,介绍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一、 外业调查在可研阶段的基础上,对现场做进一步详细的调查,主要包括现状田间道路(路面结构、路面宽度等) 、现状沟渠(宽度、深度、淤积情况等) 、交叉建筑物(尺寸、破损程度等) 、变压器(新旧程度、容量) 、高压线走向、作为新增耕地来源的地类等内容(各调查内容详见规划设计调查表) (如可研阶段现场外业做得仔细,并且项目区未发生变化,此步可从简或者省略) 二、 报告编制和制图 规划设计原则请参照《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GT01-2009) 首先,跑完现场后,先把特殊的单体统计出来;另外,报告编写贯穿整个规划设计一)完善现状图1、把调查的各现状地物落到现状图上;2、统计项目区范围内各地类面积二)规划设计此部分是规划的重点,明确设计思路,总的原则是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尽量依据当地意见,在规划设计前,召集分管领导、总工办、各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等召开方案论证会并在规划设计的各个阶段进行阶段性审核1、路网a、确定项目区内保留的硬化路和土路(现场定下来) ;b、确定项目区内需维修的硬化路(现场定下来) ;c、根据村庄位置,结合现有的骨干道路,规划田间道和生产路。
确定田间道、生产路的相关尺寸(路面宽度、厚度,路肩宽度,路基厚度) (约 4-6天,包括去当地沟通调整) 2、防护林(与路网同时定)a、一般在田间道两侧和生产路单侧布置防护林;b、确定穿村道路两侧是否绿化及绿化树种 3、排水工程(约 1-2天)a、确定斗、农沟断面尺寸;b、确定排水方向(先确定排水干沟,再定排水斗沟,最后定排水农沟) 统计规划后的各地类面积,计算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 (若没有渠道工程,此时可统计规划后的各地类面积 (约 1天)4、添加高程点,计算土方量 (约 2天)5、灌溉工程(约 2天)首先选择水源(地表水 or地下水 or客水) ,确定灌溉方式(管灌 or渠灌 or其它) a、机井根据单井控制面积确定机井数量,机井尽可能沿路布设,井距尽量均匀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选择水泵,确定干、支管直径或斗、支渠断面尺寸b、扬水站量测各扬水站控制面积和取水水位差,计算水泵设计流量和扬程,选择水泵型号,确定干、支管直径或斗、支渠断面尺寸6、电力工程(约 1天)a、变压器 每座扬水站配备一台变压器,每 4-6眼机井配备一台变压器变压器的选定需要根据水泵的功率确定为便于管理,变压器一般布设在路边。
b、高压线规划变压器与原有 10kv高压线用高压线连接规划高压线应沿路布设c、低压线用于连接扬水站与规划变压器、机井与规划变压器的是低压线注意分开低压线的干线和支线低压线应尽量沿路布设7、渠道或管道布设(约 2天)篇二: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条 文 说 明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规划3.3.1.3 水利工程项目规划主要包括排灌工程系统规划、喷滴灌工程规划、竖井工程规划和排灌电气工程规划四部分A)排灌工程系统规划1)骨干沟渠是指干、支级灌排沟渠─灌溉干渠尽可能布置在灌区的最高地段,其他各级主要渠道应沿地形较高地段布置,以便控制最大的自流灌溉面积排水干沟应布置在地形最低的地段,或利用天然的沟道,以便承泄上一级沟道来水时,不发生壅水现象,并能自流泄入承泄区但运用这一原则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地形条件有时必须放弃高地的高地的自流灌溉面积而改为提水灌溉,或是适当提高排水沟的位置,局部低地咳采用机电抽排─渠系布置要求总的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并且工程安全可靠例如当渠线遇到沟谷时,可采用绕行与直穿两种方式绕行即渠道沿等高线随弯就弯;直穿就是做填方渠道或虹吸管、渡槽等建筑物横过沟谷。
采用何种措施,要从各方案的工程量、水头和水量损失等方面进行比较确定─为了减少渠道输水损失,防止渠道坍塌,保证工程安全,选择渠线时,还要充分注意渠道沿线的地质情况,尽量避免通过风化岩层和节理发育的破碎带一以及透水性较强的地带─为了防止渠道由于超过允许最高水位而酿成决堤事故,保证渠道和渠系建筑物的安全,灌溉渠系上必须修建泄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一般修在容易发生事故和需要特别加以保护的关键渠段,如渠首闸下游、引水渠末端、有大量坡地径流汇入渠段的下端以及渡槽、倒虹吸、大填方渠段等重要工程的上游具体位置最好设在能够利用天然河沟洼谷作为泄水道的地方,以减少开挖泄水道的工程量─对于灌溉渠系,上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级渠道创造条件较好的分水点位置,应注意利用灌区内原有的小型排灌系统和水井以及塘堰、水库和抽水站,组成井渠结合,蓄、引、提结合的灌溉系统─对于排水沟道,则下级沟道的规划布置应为上级沟道创造良好的排水条件,不发生壅水特别要选好承泄区,使之满足以下要求:①在设计情况下,承泄区的水位不应使排水系统造成壅水或淹没现象;②承泄区的输水能力或容量应能及时排泄或容纳由排水区排出的全部水量;③在汛期,承泄区的洪水位若对排水地区产生壅水,引起淹没,则其淹没历时不应超过设计中所规定的时间。
对于排水沟出口与承泄区之间连接段的布置,要考虑水流及泥沙条件一般要求干沟与承泄区连接处的交角,最好成 45°~60°干沟出口处,承泄区应具有稳定和平顺的岸边,以防止河道演变后对排水不利另外,因河道凸岸泥沙容易淤积,所以出口不宜选择在河道弯曲的凸岸2)田间排灌沟渠布置因地貌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平原地区的排灌沟渠可根据其相对位置和不同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布置形式:①灌排相邻布置浇灌渠道与排水沟相邻布置,单向灌溉,单向排水这种形式适用于地形有单一坡向,灌排方向一致的地区②灌排相间布置渠道向两侧灌水,排水沟承泄两侧的排水这种布置形式适用于地形平坦或有一定波浪状、起伏不大的地形,灌渠布置在高处,排水沟布置在低处③灌排兼用布置排灌合渠的布置形式,只有在地势较高、地面有相当坡度的地区或地下水位较低的平原地区才适用,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不需要控制地下水位,灌排矛盾小 ─丘陵山区的农田,按其地形部位不同,可分为岗、土旁、冲、畈四种类型岗田是位于岗岭上的田块;土旁田为山冲两侧的坡上梯田;冲田在两岗之间地势最低处;畈田在冲沟下游和河流两岸①平缓岗地,以岭定向,岗顶分水;山田之间要沿等高线开挖截水沟,使山水归槽不满田,达到山田分开,促使实现岭顶平原化。
灌溉干渠一般沿岗岭脊线布置,或沿骨干道路布置,斗渠垂直等高线排水沟道则布置在岗、土旁之间,将田块按地形高低分片平整,形成梯田②土旁田的田间渠系布置以解决灌溉为主,适当考虑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