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单衍磊.pdf
40页2010 级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级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2010-11-5 单衍磊单衍磊 一、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一、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修业年限:三年 二、培养目标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 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掌握机械制造的加工 工艺,能从事普通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机电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 车间现场管理、机电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以及机电设备的维修、安装、操作等工 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根据社会需求确定 培养方向 首先对学生就业企业、 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其他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大量搜集这些企业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的相关资料, 并组织教师对调研情况进 行分析通过调研可知,我国现代企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生产自动化的依 赖也越来越高,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企业急需大量的自动化生产线技师因 此, 高职院校可将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定位于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技 师。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素质结构分析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信仰马列主义,爱祖国, 爱人民,有理想,懂政策,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规范 2、热爱专业,爱岗敬业,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 结协作精神 3、具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具有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 的问题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准确的 文字表达能力 5、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品质具有理智、真诚、坦荡的 性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知识结构分析: 根据专业能力确定工作任务和工作领域根据上述专业能力,自动化生产线 技师在工作中的基本任务是系统构建、系统操控和系统维护自动化生产技师专 业能力对应的工作领域: 系统构建,包括机械本体选择、传动系统设计、检测系统设计和控制系统选 择;系统操控,包括 PLC 编程与调试、单片机编程与调试和工艺流程的编制; 系统维护,包括检测系统维护、控制系统维护和执行机构维护。
(一)职业岗位分析(见表 1) 表表 l l职业岗位分析职业岗位分析 职业 岗位主要业务工作 机电产品设计人员 产品设计与 工艺设计岗位 CAD 绘图 机电产品设计 零部件生产工艺设计 机电产品维修人员 机电设备维修岗位 普通机床维修 液压机床维修 数控机床编程与维修 零部件、设备检测 机电产品生产人员 机床操作岗位 普通机床操作 液压机床操作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产品检测 机电产品营销人员 机电产品营销岗位 机电产品营销 机电产品安装、维修 对外贸易 生产现场管理人员 生产管理岗位 机电产品生产管理 生产调度 (二)能力结构分析 1、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机械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具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能力, (3)具有较强的电工操作和维修能力; (4)具有机械产品与工艺的设计能力; (5)具有阅读本专业相关的一般英语资料的能力,并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英 语应用能力考试 B 级或 B 级以上等级证书 (6)具备普通机床的操作能力 (7)具备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能力 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能力要求 自动化生产线技师的工作能力要求包括 金属材料选用、机械本体构成、传动方案选用、传感器选用、检测方案设计、继 接控制设计、执行机构选用、系统集成方案设计、系统评价、PLC 编程与调试、 单片机编程与调试和维护方案制定等。
(三)分层次、分专业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为主体的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 分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 学院”和加拿大的 CBE 教学模式,都是结合本国和当地具体情况.围绕专业人 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根据社会需求,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 心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 这对我国高职学院建立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 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为建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 据 2. 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要建立一个独立于理论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以生产(加工)过程为主线, 学生技能培养为主体的不受理论约束的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将根据实践教学的需 要. 将有关知识和技能综合成公共课(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专门化方向 技术课(技术应用)三大模块以实践性环节为中心线索,串接这三大模块使这 三大模块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 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监控评 价体系、保障体系等四个部分 ((1 1)) 、机电维修技术方向职业岗位及能力结构分析、机电维修技术方向职业岗位及能力结构分析 知识结构分析: 1、具有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3、具有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方面的知识; 4、具有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知识; 5、具有机电产品装配、调试的基本知识; 6、具有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的基本知识。
机电维修技术方向职业能力分解与对应课程表 能力类别能力模块对应课程设置对应实训项目 对应职业资格证 书 基本岗位 能力 机械制图、识图能力, CAD/CAM软件应用能力 机械制图及CAD, Pro/E软件应用 CAD 绘图,制图测 绘,Pro/E上机操 作实训, CAD 绘图员证, 专业核心 能力 机械零部件设计能力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实训 机械维修工艺设计能力 机械设备维修工艺 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 机床电气控制与 PLC实训 金属切削机床操作 实训 机床维修与安装 实训 液压传动及气压传 动实训 机修钳工或维修电 工、 数控维修工初、 中级工证 机床电气线路维护能力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普通金属切削机床维修 能力 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 机床 技术测量 液压传动及气压传动 机床维修与安装 先进检测与探伤技术 数控机床编程与维修能 力 机电产品装配、调试能 力 综合岗位 能力 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与 安装能力 顶岗实习职业资格取证强 化训练 毕业综合实践 机修钳工或维修 电工、 数控维修工 中、高级工证 大、中型机电设备维修 能力 职业素质及能力(设备 维修质量、 成本控制能 力) 设备维护与维修实 训,ERP 实训及各课 程的理论和实践教 学中 顶岗实习 ERP 实训 维修现场管理能力 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上述能力培养需要设置的课程基础上,开设部分 选修课及拓展课,如《特种加工技术》 、 《检测与转换技术》 、 《电机与拖动》等。
主要专业岗位及其学习领域描述或课程说明主要专业岗位及其学习领域描述或课程说明 学习领域学习领域 1 1::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专业方向就业岗位1.机床电气线路维护 2. 机电产品装配、调试 3. 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与安装 4. 大、中型机电设备维修 第三学期:基准学时 56 学时 核心学习领域(课 程)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目标描述: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 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线路以及设计方法,通过各种控制线路板的制作,采用“教、学、 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熟悉常用控制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型号、并能正确选用 2.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具有独立分析能力 3.初步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的能力 4.初步具有对一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与检查能力 5.电气控制线板安装的工艺要求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 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新工艺、 新设备、 新技术大量应用, 特别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引进与广泛应用, 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岗位 增加, 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查, 这些技术所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各类机床控制系统的安 装、调试、运行、维护岗位以及电气元器件及电气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
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 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各类自动化电气设备及系统应用、运行、维护、安 装与调试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课程目标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作为机电系的重点建设课程,根据高职教育特点,立足于工 学结合,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 采取工学交替教学方式, 重点突出技能培养, 实行 “教、 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具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示范作用 (1)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层次性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克服对本课程知识的枯 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终生探索的兴 趣 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对机床和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控制, 并具备对各种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技 术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2)具体目标: 通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 同时兼顾国家职业资 格鉴定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本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专业能力: 1)掌握电机的应用、了解电机控制的基本知识与发展,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 中能够把握该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更好地服务其专业工作。
2)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原理、选用与维修方法 3)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熟练进行安装、调试与维修 4)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 5)掌握典型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熟练进行安装、调试与维修 6)掌握数控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熟练进行安装、调试与维修 7)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方法能力: 1)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 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该课程各项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历基本的工程技术工作过程,学会使用 相关工具从事生产实践,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电机及控制方法的认识和深刻领会,以及教学实训过程中创新方法的训练,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 惯,掌握基本的思考与设计的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4)在技能训练中,注意培养爱护工具和设备、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严格执行电工 安全操作规程 社会能力: 1)对从事机电传动与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工作,充满热情。
2)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电气控制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克服 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完善成果中体验喜悦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通过亲历实践实现,检验、判断各种技术问题 4)在工作实践中,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 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内容(任务) 情境 1:工厂低压电器、三相电机的拆装; 情境 2:电动机的基本控制与电气识图; 情境 3:CA6140 车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护; 情境 4:Z3040 型摇臂钻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护; 情境 5:T68 卧式镗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护; 情境 6:M7130 平面磨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护; 情境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