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知识点.docx
7页2022年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知识点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假如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留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肯定会得心应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三年级语文的学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问点 修改病句: 一、病句: 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毛病的句子 二、一般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惜公物应当受到指责——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这一句其次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爱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里看书——应将“安静”改为“宁静” 例2:“校内里矗立着一棵棵白杨树——应将“矗立”改为“挺立” 例3:“升旗仪式起先了,鲜红的五星红旗缓缓上升——应将“鲜红”改为“艳丽”。
3、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1:“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应去掉“光”字 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4、语义重复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运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例1:“上课时,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讲——去掉“聚精会神”或“全神贯注” 例2:那个房间特别宽敞得很——去掉“特别”或“得很” 例3:松树矗立在陡峭的险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 例4: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5、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中国少年报》《小主子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爱——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例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憧憬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6、前后冲突。
前后冲突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楚、冲突 例如: 例1:“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 7、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肯定语法依次进行造句,而是词的依次颠倒了 例1:“我们必需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例2:“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 8、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运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刘明和陈庆是好挚友,他常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常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常常约陈庆去打球”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9、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应去掉“异口同声地”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应去掉“明月高悬”或“繁星满天”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仔细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依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学问点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游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刚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恋恋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季节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朗读感悟 试验教材的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能通过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励学生质疑问难,相互释疑,合作释疑强调对学生独立思索、独立学习的实力培育因此,让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质疑、探讨等进行探究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①抓词理句的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感悟文本的情感,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能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重点品析、感悟。
学生如何去抓住重点词句,这一方面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学法指导通过对自学要求的一步步分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抓重点词法,使之再教学过程中进行,以有效的培育、发展学生学习的实力 ②探讨性阅读的学法指导 新课程教程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比较适合探讨性阅读的学习方式,即提炼主线,设计研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读探究,并在沟通中落实训练点 ③表情朗读的方法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对于培育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发展运用语言文字的实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感情朗读的基础必需是具备肯定的内心体验体验越深,感悟越强,朗读也就越到位,越精彩!采纳各种形式,让学生表情朗读,(配乐美读、表演读、赛读、评价读……)在品评时,可自评、生生互评、老师点评等要激励学生有特性色调的朗读,要主动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体会和感觉读好课文,不必强求一样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学问点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