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欣赏、背诵课文.doc
3页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欣赏、背诵课文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小学许多课文,都是经过 专家、学者“千挑万选”的优秀作品,有的要求学生背诵作为一线教师 的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有时是“照本宣科”以后就布置作业:让学生 冋家背诵于是学生冋去后就拿着书一句一句地背,但是从检测来看,效 果不太理想:背得了上句忘了下句,有时甚至颠三倒四时间长了,学生 觉得背诵课文是一件枯燥、痛苦的事,久而久之就成了应付差事,有的学 生产生害怕的心理障碍具实,作为教师只要引导得法,让他们真正理解、 欣赏了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就会成为一件轻松的事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草原》这一课,第 一自然段写得很有特色,要求学生背诵,有的老师照着参考书上完课后, 就直接叫学生背,如果作为教师都这样,学生半然就很难背了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一线教师,就应该有目的地按作者的写作意图, 让作者的优美语句和形象画面与学生的兴趣、心境相符,学生就会进入作 者所描绘的美景中,于是产生记忆、想象、感知,在读书、背诵课文中产 生愉悦,自然而然融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中,这样,学生也就会主动学 习,自然学会了背诵课文《草原》作为九年级下册语文“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景色迷 人,令人神往,是引领学生走进西部、亲近西部的精品课文。
那么,我们 如何指导学生欣赏并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呢?作者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 现在了我们面前课文第一自然段共八句话第1句,作者直接进入主题“这次,我 看到了草原第2句写天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 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总写作者见到草原的感受;第3句,写草原碧 绿、辽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第4、5句写小丘,作者运用比喻, 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 再运用“一会儿……一会儿……”句式把草原写活了;接着,作者把小丘 的美比一幅中国画,一幅只用绿色涂抹,而不作墨线勾边的中国画,小丘 柔得没有明显的界线,那浓浓的绿色“到处翠色欲流”,远远地,小丘与 天相接,仿佛这翠绿的颜色也流到了天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贴切的 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辽阔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在这境界里,既使人惊 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作家 眼里,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在第8句“连骏马和 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它们也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作 者通过联想,采用拟人化的写法,进一步突出了草原的美,这样一幅活灵 活现的草原美景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整个口然段让我们读来,展现的就是草原的风光景图,如诗如画 我们引领学生去欣赏,唤起学生的心灵感应,获得审美享受,随着作者的 视角去背诵,那就轻松好背了如果让他们呆板、机械地背,那只有增加 他们的厌学情绪,因而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 地接受知识,唤起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快乐学习,在欣赏愉悦中接受知识, 向课堂要质量,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辑孙玲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