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范文.docx
6页地质灾害调查报告范文野外地质灾害考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的建议,分析地灾继续活动的可能性,可能受到灾害 影响的危险区范围,受灾害威胁的对象及其重要性6,形成环境、 诱发因素分析, 灾害活动历史回顾, 地质灾害专业上的归类 5、进一步防灾减灾工作建议 为了抑制灾害发展、减轻灾害损失、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根据影响地灾活动的主要因素变化态势的预测4、地质灾害成因和类型 地质灾害要素描述,其效果如何、地质灾害损失 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应说明受损对象、损坏程度3、防灾措施及成效 灾害发生前和发生后,已采取的各种防灾减灾措施根据灾害造成损失的 大小,划定灾害级别,地点包括灾害发生的行政区域和地貌位置21、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 时间和地点越具体越好地质报告怎么写?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附录!(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绪论!" '" '勘查目的和任务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 &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 $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 %区域地质以#& $' '''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 & $' '''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 & %'''''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矿区(床)地质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矿体(层)地质!" )" #矿体(层)特征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 %矿石质量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 (矿石类型和品级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 "!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 #!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
我想要一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调查报告,下面是材料腾冲县位于横断山南段偏西部位,属印度洋水系伊洛瓦底江上游源头区2004年7月17—19日,大盈江支流槟榔江上游腾冲县的猴桥、中和及龙川江上游明光、固东、界头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仅7月17—18日就降雨159.6mm,7月19日前后发生大面积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1]7.19灾害期间,腾冲县有21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中北部的猴桥、明光、滇滩、固东、界头、曲石和中和7个乡镇的42个村委会、316个村民小组受灾较为严重(图1),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6*108元[1]这次灾害中,全县死亡7人,失踪2人,受伤4人,因灾伤病420人,成灾人口1.76*105人,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及危险地区群众3426人;倒塌损毁房屋5138间,损失存粮3.00*105kg,死亡牲畜2530头(只);农作物受灾4373hm2,成灾2755hm2,绝收1232hm2,冲毁埋没田地387hm2;林木、苗木损毁严重,10多个林业加工企业受灾停产;92条县乡、乡村公路受灾,毁坏公路150km、桥梁涵洞130座,通往中缅猴桥口岸的公路全线中断;火山、热海、和顺、北海等旅游景区交通中断;损坏堤防18处,堤防决口8处,损坏护岸147处,毁坏人畜饮水工程50处,损毁大小沟渠154条、长125km,损坏小水电站5座,造成龙江2级、3级电站停机;破坏通讯线路100km、输电线路20km,18所中小学校受灾,校舍、围墙等垮塌严重,所幸的是学生们正在暑假之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 灾害类型及成因1.1 灾害类型及分布通过实地调查勘测,认为腾冲7.19灾害主要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其形成的前期伴有边坡坍塌和崩塌,后期伴有高含砂山洪和洪水灾害。
其中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腾冲县中北部槟榔江上游猴桥镇的永兴村、箐口村、东村、上街村等7村(因灾死亡5人)、中和乡新岐、高田、大村(死亡1人)和龙川江干流及支流明光河流域的明光乡(死亡1人)、滇滩镇(失踪2人)和固东镇;零星分布于界头乡和曲石乡等山区,而高含砂山洪及洪水主要分布于槟榔江和明光河沿岸的平坝区(图1)1.2 灾害的发育背景在行政区划上,腾冲县隶属云南省保山市,处于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交接部位,西北部与缅甸为邻全县面积5845km2,人口6.10*105人,有汉、回、傣、佤、景颇、傈僳、德昂、阿昌等民族[2]该县地处高黎贡山西坡,地形呈高山峡谷和山间断陷盆地、高原夷平面相间的态势,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点为位于东北角的高黎贡山大垴子峰,海拔3780.9m;最低点位于南部腾冲、龙陵和梁河3县交界处的速庆江边,海拔930m,相对高差2850.9m腾冲是西南丝绸古道上的最后一站,以火山地热景观闻名于世,地震活动十分活跃;流经县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盈江及其支流槟榔江、瑞里江上游龙川江等3条河流,流向大致南北向,均属伊洛瓦底江水系县内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海洋性气候,具有干湿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春旱、夏秋涝的特点。
县城位于云贵高原夷平面上的腾越镇,海拔1600m,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为1478.5mm,雨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85%,降雨的分带性较明显,单点性暴雨多[3]1.3 灾害的主要成因腾冲7.19滑坡泥石流灾害均发生在森林植被覆盖度极高的中北部地区,其中短历时、高雨强的特大暴雨是灾害的主要外部激发因素,强烈的断裂活动、新构造运动和强风化的花岗岩松散层是其形成的内在因素,高山峡谷区内巨大的高差、高陡斜坡和大比降沟谷为其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势能条件,加之6—7月份较大的前期降雨使岩土体长期浸泡、饱水,最终导致山体成片滑坡、坍塌,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而人类某些不合理的开发及建设活动,如开采矿石、兴修水电、乱采乱伐、毁林种田等则加剧了灾害的危害程度和损失1.3.1 暴雨因素 受西伸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季风低压的共同影响,从7月17—19日,云南西部的怒江地区、保山市和德宏州的泸水、福贡、腾冲和盈江等地出现较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其中腾冲和盈江地区降雨强度最大据腾冲县气象局的降雨观测资料[1],2004年1—7月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126.1mm,至7月19日全县出现中到大雨以上的天气过程达11次,7月7日以来全县范围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期间总降水量195.1mm,有5d的日降雨量达到20mm以上,其中11日、19日的降水分别为28.0mm和39.5mm;而从17日20时—20日08时县城降雨达81mm。
县城北部的降水中心7月17—18日共降雨159.6mm据当地70~80岁的老人回忆,1903年发生100a一遇的暴雨,但自1946年以后从未发生过这样大的暴雨,故在降雨频率上可将7月17—18日的暴雨视为60a一遇据腾冲县腾龙桥水文站观测资料,该次暴雨形成的龙川江洪水洪峰流量为建站以来最大,达1660m3/s,属50a不遇的特大洪水该次暴雨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即暴雨主要发生在海拔2000m以上中高山区,猴桥的年降雨量达3000mm以上,而滑坡泥石流灾害亦多发生在海拔2000m以上的中高山区腾冲县猴桥、滇滩、明光一带与盈江县支那如何写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我觉得要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写好,首先你要把当地的省国土厅出的技术规范要求翻阅一下,掌握当地存在哪些灾种,这些灾种的大体分布范围、发育程度地灾报告的框架是固定不变的,主要就是向里面填充内容,项目的评估级别不能定错,灾种不能错,综合评估的结论不能错刚开始就从抄袭别人的报告起步,渐渐的接触这方面内容多了,平时多注重积累、收集相关资料,做个有心人,会掌握属于自己的心得的1、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基础地质、构造、水文、勘察、设计等等别给你一张基岩地质图还看不懂,那还写个球啊?2、要有足够的资料:区域上的地质资料、评估区附近的勘察资料、地下水位相关资料等等,地灾报告就是凭资料说话,谁的资料全、丰富、更新,最起码写起来就最有说服力。
3、见多识广,那些满头白发的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