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00215416
  • 上传时间:2023-09-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   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难   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学时安排:4学时思考题:    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整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重   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难   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学时安排:8学时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重   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   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授课时间:4课时思考题:    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    1、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    2、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3、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向学生讲清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非少数“英雄人物”,让学生掌握历史人物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重    点:    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难    点: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    3、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授课时间:6课时 思考题:    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国面临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2、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哪些变化?分配机制有哪些改变?    4、结合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重    点: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难    点:    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论剥削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授课时间:6课时思考题:    1、货币流通与经济的关系如何?如何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防止通货膨胀?    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如何运用价值规律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本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重    点: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    2、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难    点:    1、垄断利润的来源和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调控手段和实质    3、如何正确全面地经济全球化的二重作用    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授课时间:4课时思考题: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2、国家垄断祖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3、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4、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5、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

          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8、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可以产生资本主义的成分或因素,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都具有同样的私有性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却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因为这的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重    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难    点: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学时安排:4课时思考题:    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2、如何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严重挫折?    如何看待目前社会主义低潮?    3、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重    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难    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