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专题复习.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57254368
  • 上传时间:2023-03-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档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专题复习一、转理念——“事情正在起变化〞:立德树人+学科素养+核心价值1、关注国家大势: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关键时期召开考试中心将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钢、党委书记桔《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2、关注方针政策:〔1〕2014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 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根底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2〕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新版课程标准实施指导意见,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3、关注顶层设计:〔1〕舆论导向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深化高考考试容改革》2015-07《围绕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深化考试容改革》2017-10《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2018-03于涵〔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高考改革与核心素养》2017-11徐奉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恢复高考40年历史学科考试命题评述》〔2〕《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考考试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通过“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个三位一体的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 的问题;通过“根底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 “怎么考〞的问题〔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考试大纲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指出:高考历史科要求考查考生对根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与18年考纲相比新增的局部)二、定方向——“高考是指挥棒〞: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贯彻落实考试容改革要求,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注重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突出根底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开放性。

      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宜,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和助推素质教育开展1.聚焦立德树人,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导向作用〔1〕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2〕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引导考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为高校选拔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4〕引导中学落实党和国家对历史教育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落实依纲考试,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在联系〔1〕强调必备知识,防止“偏、难、怪、深〞;〔2〕找准关键能力,支撑学生终身开展;〔3〕注重学科素养培养,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开展要求;3.优化考试理念,表现素质教育根本要求〔1〕夯实学习根底,考查学科主干容;〔2〕古今贯穿,中外结合,考查知识的整合、迁移能力;〔3〕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关照,以史为鉴;〔4〕创设新情境,提高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水平;综上可见,考试中心的评价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他进一步强调了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备考的核心:〔一〕必备知识的考查:〔以全国一卷为例〕题号2016年〔1卷〕2017年〔1卷〕2018年〔1卷〕24汉代儒学〔根植于历史传统〕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墨子》与中国古代科技25汉代田庄经济西央集权的加强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开展演变〔延续唐统治〕26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行为唐朝--史学理论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开展27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商品经济开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中国文化与明朝朝贡贸易28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近代外交29洋务运动与近代化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思想〕30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陕甘宁边区中共的抗日政策建国前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政策的延续性〕31新中国60年代经济与外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历程新中国1953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32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根底古代雅典的人文思想雅典人文精神33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工业革命与英国社会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斗争34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演变 联的经济政策工业革命发生于英国〔史学研究〕35 冷战,两极格局,马歇尔计划二战后世界格局与经济秩序的演变第三世界国家壮大与联合国的开展〔二〕考试大纲规定的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展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1、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表示。

      2、理解历史表示与历史结论3、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表示历史事实2、正确解释历史事物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论证和探讨问题1、发现历史问题2、论证历史问题3、独立提出观点〔三〕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表现更是无孔不入,以2017年高考全国卷一为例:2017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情况题号考点专题通史分期设问关键词核心素养24古代政治必修一中国古代史说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5古代政治必修一中国古代史据此可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6古代政治必修一中国古代史认定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7古代经济必修二中国古代史反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8洋务运动必修二中国近代史举措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9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必修三中国近代史因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0抗日战争必修一中国近代史贯彻时空观念、家国情怀31改革开放必修二中国现代史主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2雅典必修一世界古代史反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3英国工业革命必修二世界近代史可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4联经济必修二世界现代史明确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5世界经济必修二世界现代史看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41民族主义必修一世近、中近说明作用、概括异同、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42中西比照必修一、二三世近、中古自拟标题,阐述论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4580年代工资改革选修一中国现代史概括特点、说明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46开罗会议选修三世界现代史说明意义、简析构想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7评价季札选修四中国古代史说明原因、简析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四〕核心价值的表现 〔以2018全国卷为例〕题号容价值取向一卷24《墨子》中科技的记载劳动人民的智慧,民族自豪感历史唯物主义,彰显劳动人民在历史进程作用41中国古代乡约制度传统基层建设,重视道德教化,智慧经验,塑造良好民风二卷24史记中记载的网开三面的典故儒家仁爱思想,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27明清昆曲的流行重视和保护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41大豆的栽培和传播中国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民族自豪感47三娘子对蒙汉友好做出的贡献民族团结、交流、和平友好相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三卷26古代医药学的开展中国古代独特的科技成就,民族自豪感27明代雕印个人著作成风崇尚文化的浓厚气氛47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总之,高考试题“素养立意〞渐成常态。

      试题根本上是以时空观念定位、唯物史观指导,着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试题都有明确的时间提示,或为直接的数字提醒、或为历史概念呈现、或以历史事件告知,将试题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之下,考查其时代特征三、巧实干——“穿旧鞋走新路〞:旧教材+新高考+新理念+新课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理念已经转化,新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许多省份新高考方案已经开始实施,但是,教与学的载体在当前仍然是旧教材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三历史学科复习和备考却必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 通晓学科素养,把握备考主线1. 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⑴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⑵必备品格:政治思想品格、道德品格、史学品格〔求真精神、贯穿意识、批判思维〕⑶关键能力: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①运用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认识并说明历史事物的能力;②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展分析的能力;③收集、辨析并能运用史料的能力;④解释历史的能力,包括能运用归纳、概括、比拟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科学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与历史现象的能力;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

      〕四.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一〕唯物史观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开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开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表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根底,阐述了社会历史开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开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根本理论和观点: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④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⑥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开展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高考考查立足点: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

      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根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