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五伦观念的再认识.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10065573
  • 上传时间:2021-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五伦观念的再认识作者简介:侯亮(1986-),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南民族大学 政治学院2012级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哲学摘 要:“五伦”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册友五种关系,它构 成了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人伦关系,是狭义的“人伦”然而,伴随肴传 统社会的解体,“纲常”、“纲纪”是我们现在已经很少使用的字眼了,在 当今世人眼中,“纲常”似乎总是和传统联系在一起,而且有比较负面的 意义,尤其是“三纲五常”在近代以来一直遭受到了激烈的批判与质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恰当地看待“五伦”的重构,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问题关键词:“九伦” “三纲”儒家 贺麟一、五伦观念的构造与发展在儒家众多的伦理观念当中,“五伦”是最基础性的一个,它是整个 道德系统的起点、社会性人际关系网络的主线,也是所有礼教活动赖以建 基的中轴和良好社会风尚得以存续的根本保障五伦观念经过先秦儒家 (特别是孔、孟)的思想凝聚和义理提升之后,在后续两千多年的中华文 化发展过程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成为所谓“纲常名教”的中心, 深刻地影响着华夏文明的价值选择、精神气质和基本走向,也规范了一代 又一代的中国人之社会群体及个人的行为模式和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到 了近代,随着中国文化的日渐衰败,其核心价值也一步一步地遭到了根本 的质疑、否定,乃至颠覆,五伦观念首当其冲,差不多到了被彻底抛弃的 边缘从“五伦”的构造来看,它包插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种 对应的人伦关系其中,父子以纵向,夫妇以横向构成家庭关系;狭义的 “长幼”关系为家庭的兄弟关系,它构成了平行关系,进而可以衍生新的 家庭关系而广义的长幼关系则可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关系;君臣为政治 关系;朋友则为社会关系从“五伦”排序来看,显然家庭关系居于核心 地位,政治关系乃至社会关系分别是其延伸与扩展值得注意的是,孟子 分别以“亲”、“义”、“别”、“序”、“信”加以规定“五伦”,这并非是人 伦的道德要求严格来讲,“信”与“义”可算是德目,但是“亲”、“别”、 “序”则不能算,它实际上是人伦主体交互性所体现的特征,构成了同一 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五伦中,父子、君臣是对立关系,但是一者以“亲”, 一者以“义”,通过血缘亲情与人间道义来弥合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夫 妇”与“兄弟(狭义的“长幼”)”本可直接构成平等关系,但是却一者以 性别,一者以年龄,突出两者的差异与顺序社会关系的“长幼(广义上 的)”与“册友”则分别体现差异性与同一性,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甚至 相互渗透。

      在日趋残酷的专制政治下,“五伦”的畸形化,导致了对人性的极端 压抑作为“三纲,‘中的受动主体 “臣”、“子”、“妻”而言,遭受 的迫害非常严酷臣对君的“忠”发展成“愚忠”,子对父的“孝”异化 为“愚孝”,妻对夫的“贞”裂变为“愚贞”这种“愚”不仅体现在受动 主体(臣、子、妻)被驯化为绝对服从的奴隶,更体现在以道德的名义对 生命进行残酷的摧残対“五伦”的否定与批判,则基本是集中于“三纲”之上有学者指 出,“三纲”说其实是法家的观点,因为韩非冇“臣事君、子事父、妻事 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的说法,它与“三纲”本质是一 致的如果说,“三纲”是儒家法家化的产物,那么,对“五伦”的价值, 必然需要重新的审视二、传统人伦思想与五伦的道德观依《中庸》篇所记,孔子将五伦称之为五达道,H: “君臣也,父子 也,夫妇也,昆弟也,刖友之交也天下之达道也 乂将仁与智,扩充 Z而为智、仁、勇的“三达德”至孟子,在《滕文公上》中倡人伦Z说, “五伦之教”才开始确立儒家的伦理思想以五伦之道为主,而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五伦的实践手段换句话说,五伦是儒家道德思想 在人际关系中的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实践 程序。

      《人学》一书是孔门弟子将儒家的道德准则实际应用于个人与社会 生活中,所发展而成的伦理原则与修养步骤《大学》首章为经文,其后 十章为传文,其中前四章统论纲领之旨趣,后六章细论实践条目之功夫五德是儒家人道思想之“体”,五伦与“修、齐、治、平”是儒家人道思 想之“用”,儒家伦理思想是透过“修、齐、治、平”的实践步骤而体现 出来孔子Z所以把五伦称为天下Z “达道”,是因五伦是个人修为的道法, 社会人际关系的准绳,国家政教的根本五伦不但是人类社会中的基本关 系,而且是保持社会安定和谐、减少纷扰与不安的一种无法代替的精神力 量五伦与五德具有特别关系,五伦受情感支配,也受义理制约人与人 的关系,因地理上有远近,血缘上有亲疏,故在情感上有亲疏之别,其彳亍 为规范亦随之而异三、五伦观念的新检讨贺麟先生于1940年专文刊登了《五伦观念的新检讨》,对近代以来批 评“五伦”的流行观点进行了检讨其中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礼教吃人 的观点;实用角度出发的批评;将观念的意义本身与实行观念的方法温为 一谈;以经济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变为根据,废除五伦尔后,贺麟别出 心裁地阐发了 “五伦”的四层含义:其一,认为五伦观念突出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这恰好是突出中国文化特色,需要发扬;同时,也应当吸收西方 文化的宗教价值和科学价值。

      其二,将“五伦”与“五常”挂靠,认为,五伦包含仁义礼智信之五常德,应当消 解“五伦”的权威性、偏狭性,以适应时代需要其三,注意到五伦观念 的内在机理是“爱有差等”,认为儒家之“爱有差等”与西方之“爱仇敌” 并不违背,需要走出狭义的即以亲属关系为准的“等差Z爱”,而能接纳 与理解西方宗教爱仇敌的意义其四,贺麟一反他人对“三纲”的彻底否 定态度,而极富新意地从哲学的立场分析了从“五伦”走向“三纲”的必 然性他认为,从“五伦”走向“三纲”是从相对义务走向绝对义务,一 则可以摆脱人伦主体互相之间的讨价还价,循环报复;二则可以提升道徳 的纯粹性,他引入了康德“道德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观点,说明 “三纲”积极性的一面但是,在“三纲”被制度化、权威化之后,则带 来了严重的僵化和束缚,因此,需要从挖掘“五伦”能够适应不同时代的 恒常价值四、结语五伦是实践道德的基础,由个人为中心,其上对父母,下对子女,平 行对兄弟、配偶,向外则长官、部属、刖友及广大社会人群所以,每个 人随时随地接触五伦关系,而行此五伦关系Z道是一种双方共处的行为规 范礼也是一种人际之间相处的规范儒家外王之学透过“礼”而表现在 人际关系之中。

      换言之,即儒家伦理观念由“礼”而见于外王所以说, 五伦之道,具有礼的性质,每个人各守其分,各尽其责,则能消除社会 中各种磨擦与冲突例如,孔子答齐景公问政曰:“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这就是说,君有君Z道,臣有臣Z道,君臣Z间要能各尽其道 时至今口,虽然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五伦的基 本精神仍不可完全否定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参考文献:[1] 《论语》中华书局2013年7月[2] 《孟子》中华书局2013年3月[3] 《大学中庸》中华书局2013年4月[4] 贺麟《近代唯心论简释》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第1版[5] 何怀宏《新纲常一一探讨社会的道德根基》四川人民出版 社,2013年7月第1版[6] 蒋庆《儒学的时代价值》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7] 杨铮铮《传统“五伦”的现代建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5-25[8] 黄人杰《中国传统人伦思想与五伦的道德观》河北学刊2005-03-20[9] 景海峰 《五伦观念的再认识》哲学研究2008-05-25[10] 若鱼 《在五伦观念中发现新的时代精神》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08-2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