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50.docx
14页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心理学》作业二满分答案1. ( )通过采用心理量表,通过干预前测和后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作出评估A.调查法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法参考答案:C2. 学习动机的功能:激活、( )、维持、调整A.启发B.灌输C.指向D.调动参考答案:C3. “兴趣”、“能力”、“性格”是人的( )心理特征A.认知B.情绪C.意志D.个性参考答案:D4.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的具体表现为( )A、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B、从想像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C、一切都是直觉发展的结果D、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参考答案:ABD5.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说明环境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的例证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6. 学校生涯教育的阶段( )A.生涯认知阶段B.生涯探索阶段C.生涯定向阶段D.生涯准备阶段E.生涯安置阶段参考答案:ABCDE7. 分离焦虑在婴儿6-7个月时产生,随着母婴依恋的建立而同时发生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 生物取向阶段的儿童对男性和女性所特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是以社会文化的要求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为依据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9. 理智感是由( )A.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引起的B.是否符合精神方面的需要引起的C.是否符合成人的要求引起的D.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引起的参考答案:D10.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A.生理因素B.家庭因素C.学校因素D.社会因素E.个人心理因素F.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参考答案:ABCDEF11. 依恋是突然发生的,不是在母婴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最终所要达成的结果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3. 心理卫生有时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人类如何维持和保护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的一门学问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4. 自我描述性言语指的是婴儿用来描述自己行为的那些单词句,“我”、“我的”及自己的名字加上谓语成分所构成的句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5. 回避失败的倾向(TF)是回避失败的动机(MF)、失败的可能性(PF)和失败诱因值(IF)的函数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6. ( )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学前教育学D、儿童解剖生理学参考答案:C17. 使用代币法时,需要注意( )。
A.确定所要改变的目标行为B.确定代币的类型C.选择支持代币的强化物D.建立代币交换规则参考答案:ABCD18. 新生儿的口腔触觉探索要( )手的触觉探索A、晚于B、滞后于C、早于D、同步于参考答案:C19. 自尊感的功能包括( )A.激发行为B.推动行为C.监控行为D.矫正行为参考答案:BCD20. 学前儿童出现咬指甲的不良坏习惯,其主要原因可能为( )A.需求得不到满足B.缺少同龄伙伴C.个人爱好D.教育不及时参考答案:ABD21. 幼儿掌握概念的水平包括本质抽象概括水平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是( )A.心理咨询B.心理治疗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全面渗透参考答案:AC23. (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效果提供价值方面的证据,为教学活动的修改提供决策依据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预测性评价参考答案:B24. 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方法提高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试举例说明参考答案: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 \r\n活动对象的物理性质。
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活动对象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着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那些形象鲜明、颜色艳丽、直观具体,富于变化的对象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同时也容易为幼儿无意记住另外突然出现的刺激或剧烈的变化也会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比如在看电影时,原本平静的场面,突然之间出现剧烈打斗的场景,或者沙漠中出现了一片绿洲等,这些画面很容易在幼儿的心理留下印记 2) \r\n记忆对象与幼儿自身的关系幼儿的兴趣爱好影响着注意的效果,而注意的集中程度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能够引起幼儿好奇心或给幼儿留下深刻感受的事物,很容易成为幼儿注意的对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被幼儿无意记住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对象记忆深刻这是因为对于这类事物的记忆,不要求幼儿的意志努力来完成,也不需要明确的目标,很容易识记,而幼儿不关心的事物很难成为注意对象给幼儿留下伤痛、恐惧或者激起幼儿不愉快感受的事物也可以成为注意的对象,并牢牢记住 3) \r\n幼儿关注对象重点的差异幼儿在活动中关注对象的重点不同也会影响无意记忆的效果如果识记的对象成为幼儿活动的主题,在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与该对象的联系,那么对该事物识记的效果也就更好在一项实验中,主试发给幼儿15张图片,图片上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同时,图片上还有三角形或圆形等标志。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按照图片上熟悉的事物特点进行分类,另一组按照图片上三角形等标志进行分类然后让幼儿回忆图片上的事物结果显示,按照事物特点分类的幼儿平均记住10.6个,而按照符号分类的幼儿平均只记住3.1个关注主题不同,无意记忆效果也不同 4)另外活动中幼儿接触的对象的数量,以及幼儿在活动时的动机等原因也会影响到无意记忆的效果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刺激,使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如眼、耳、手积极地活动起来,可以使幼儿获得多种感觉,从而提高观察的效果,促进幼儿的观察、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这是幼儿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基础25. ( )的发展是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A.比较B.分类C.判断D.理解参考答案:B26. 发展性学习实际上是解决学生( )等问题A.能不能学B.想不想学C.爱不爱学D.会不会学参考答案:ACD27. 情绪,又称( )A.情感教学B.情感教育C.情绪教育D.情感训练参考答案:B28. 研究发现,婴儿期男孩脑的发展要比女孩快,而3岁后女孩脑的发展则明显加快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9.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其心理与行为一致,而且其心理发展水平与行为特征与同年龄多数人心理发展水平与行为特征相符合。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0. 在心理中,影响的技术包括( )A.指导B.解释C.自我开放D.影响性摘要参考答案:ABCD31. 人本取向的教学模式设计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2.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 )A.完善状态B.完整状态C.健全状态D.完美状态参考答案:C33. ( )儿童为数列概念的萌芽期A.5岁B.7岁C.9岁D.11岁参考答案:B34. 非言语技术有( )A.目光注视B.形体动作C.声音特征D.距离和角度E.沉默参考答案:ABCDE35. 快乐不是人努力追求而得到的结果,更不是成人教给幼儿或通过模仿能获得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6.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逐渐从外露到内隐式的发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7. 解决问题有两种基本策略:算法式策略与( )A.搜索式策略B.启发式策略C.探究策略D.脑图策略参考答案:B38. 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参考答案: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顺序发展 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驱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肘、腕、手—手指 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到“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体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完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的,智力也一般比高39. 体质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个有机体机能的状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0. 弗洛伊德将个性结构分为( )三种成分A.本我B.自我C.超我D.忘我参考答案:ABC41. 台湾心理学家柯永河教授提出的心理卫生公式中,个体心理健康的程度与自我强度呈正比,与内外压力呈反比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2. 心理取向阶段的儿童对男性和女性所持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不再以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唯—依据。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3. 性心理的目标是( )A.性健康教育B.性道德C.性意志训练D.增进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参考答案:D44. 信息加工心理学也称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5. 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核心,把人的整个心理分为( )三个层次A.意识B.潜意识C.前意识D.无意识参考答案:ABCD46. 德西效应:过分运用奖赏来增强学生的外部动机,反而会削弱其内部动机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7. 精细化策略是指识记者去发现记忆材料所包含的意义联系,并依据这些意义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8. 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容易出现( )A.对父母的依恋情绪B.对父母的反抗行为C.对自己身体的探索行为D.对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感参考答案:B49. 婴幼儿出生时就能判断上下、前后、左右方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0. 董奇等将元认知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