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淋球菌在微量稀释法检测中流行株药敏试验效果.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61781829
  • 上传时间:2022-03-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8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淋球菌在微量稀释法检测中流行株药敏试验效果淋病是一种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监控数据显示,近年我国淋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淋球菌耐药质粒的传播,淋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性[2]为了解本院淋球菌耐药情况,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所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对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enicillinaseproducingNeisseriagonorrhoeae,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etracycline-resistantNeisseriagonorrhoeae,TRNG)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临床菌株: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从我院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中分离的淋球菌流行株,共95株男性患者于尿道口内2~4cm处取材,女性患者于宫颈口1~2cm处取材,所有标本均接种于淋球菌选择培养基(TM)和血琼脂培养基,放于35℃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菌株培养、分纯后,经革兰染色、氧化酶、糖发酵试验鉴定为淋球菌后,挑取菌落溶于小牛血清冻存管中,置于-7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

      质控菌株:淋球菌质控菌株D、G、J、L株由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提供1.2抗生素和培养基采用微量稀释法对淋球菌进行耐药性检测,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3]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和阿奇霉素等7种抗生素按倍比稀释后加于96孔测试板内,形成7种抗生素不同浓度梯度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检测浓度均为0.015~32.000μg/mL,大观霉素检测浓度为0.060~128.000μg/mL,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检测浓度为0.0005~1.000μg/mL,阿奇霉素检测浓度为0.004~8.000μg/mL药敏测试板、MH肉汤、无菌生理盐水均由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提供淋球菌选择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购于江门凯林贸易有限公司1.3方法MIC测定:将复苏后的淋球菌转种,经2-3代纯化培养后溶于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0.5麦氏浓度单位菌悬液,吸取150μL菌悬液加于MH肉汤培养基中混匀,将混匀液分别加于含有不同浓度梯度抗生素的测试板内(每孔100μL),放于35℃5%~10%CO2培养箱中,24小时后读取结果。

      结果判读标准参考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监测规划推荐标准[4]每次实验均设立阴性和阳性对照PPNG和TRNG测定:PPNG测定采用纸片酸度法[5],每次实验均用标准株作阴性和阳性对照TRNG测定以四环素MIC≥16μg/mL为阳性判断标准[4]2、结果2.1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结果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分别为2.000、8.000、4.000μg/mL,均已超过耐药标准(≥1μg/mL);阿奇霉素的MIC50为0.250μg/mL,MIC90为1.000μg/mL,落在耐药折点(≥1μg/mL);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的MIC50、MIC90分别为0.015、0.060μg/mL和0.030、0.125μg/mL,均在敏感范围(≤0.125μg/mL和≤0.250μg/mL)95株淋球菌流行株中未发现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菌株;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敏感性均为100%,未发现耐药菌株,其中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敏感性下降菌株(低敏)分离率为5.26%和9.47%;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14.74%详见表1、2表195株淋球菌MIC分布株表295株淋球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株(%)2.2PPNG和TRNG检测结果95株淋球菌流行株中检出PPNG阳性菌株32株,阳性率为33.68%;检出TRNG阳性菌株35株,阳性率为36.84%。

      3、讨论淋球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检测规划协作小组建议使用琼脂稀释法检测MIC,该法操作繁琐,且只能作回顾性监测和批量检测,不能及时发现对头孢曲松耐药的“超级淋球菌”Wu等[3]报道采用微量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了淋球菌药敏试验的方法学比较,两者的基本符合率为96%以上,药敏符合率95%~100%,重大误差和极重大误差分别为0~3%和0,表明微量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对淋球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微量稀释法能实时对单个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提高检测时效性,可协助临床及时有效地发现耐药菌株此外,该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判读容易、无需特殊仪器等优点,适合基层单位实时检测淋球菌的MIC,故本次检测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本次共检测淋球菌流行株95株,检测结果显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79%、86.32%,与梁佩婵等[6]报道结果基本一致根据WHO规定,当某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5%时,该药不应作为首选药物,当耐药率高于10%时,应当停止使用因此,青霉素、四环素已不适宜作为治疗淋病使用药物95株淋球菌流行株中,质粒介导的PPNG阳性率为33.68%,TRNG阳性率为36.84%,提示本地区已成为PPNG和TRNG高流行区域,这与本市2010-2016年检测数据相近[6,7]。

      本地区PPNG、TRNG流行率均高于珠海地区[8],这可能与淋球菌耐药性具有区域特征性有关环丙沙星作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曾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淋球菌对其的耐药性持续增高,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该药治疗淋病失败率高达90%以上[9]本次实验结果显示,9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91.58%,与国内大部分检测数据基本一致[2,8,9],提示环丙沙星已不能用于淋病的治疗本次检测结果中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耐药菌株,此三种抗生素仍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但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低敏率分别为5.26%(5/95)和9.47%(9/95),与本市2013-2014年检测数据[6]相比,低敏菌株检出率呈现增高趋势,和李明等[10]的报道相近,与全国流行趋势相符[11]淋球菌对头孢类药物敏感度降低,将会导致淋病的治疗愈加困难,据相关文献报道[12,13],部分地区已出现大观霉素、头孢曲松耐药菌株因此,密切监测淋球菌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耐药性发展趋势,以及采用微量稀释法实时检测淋球菌的药物敏感性,有助于及时发现耐药菌株,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淋球菌和衣原体感染具有较好疗效。

      21世纪初期,国内推荐阿奇霉素作为治疗淋球菌的首选药物近年来,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性持续增高,阿奇霉素已不适宜作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本次检测显示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为14.74%,与嘉兴[2]、广州[9]、东莞[10]等地区报道相近,远低于上海地区[14]阿奇霉素是对头孢菌素和青霉素过敏的淋病患者选用药物之一,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性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淋病,并加强阿奇霉素的耐药性监测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防止阿奇霉素普遍耐药的发生综上所述,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已不适宜作为治疗淋病的选用药物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耐药率低,仍可作为治疗淋病的一线用药阿奇霉素对淋球菌存在一定程度耐药,应根据药敏结果谨慎选用采用微量稀释法持续监测淋球菌耐药性,有助于及时发现耐药菌株,为科学制定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参考文献:[1]尹跃平,陈绍椿,韩燕,等.中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现状及展望[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5):325-327.[2]田俊华,李丽娜,陈蕾,等.2013~2017年嘉兴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3):229-231.[5]叶顺章.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诊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3.[6]梁佩婵,黄海花,吴志周,等.江门市淋球菌对7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258-260.[7]吴志周,文美贞,黄海花,等.2010-2016年广东省江门市淋球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8,25(3):153-155,160.[8]沈守星,刘小凤,魏秋姣,等.珠海地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及耐药质粒分型[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7,44(5):301-305.[9]陈慧姮,曹文苓,薛如君,等.2017年广州地区淋球菌耐药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32(7):791-794.[10]李明,邹裕,黄文丽,等.587株淋球菌对青霉素等7种抗生素耐药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9,26(4):210-214.[14]张铁军,周晓明,张颖华,等.上海地区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4):226-228.伍福恒,林珠玲,陈立新,林雯清.微量稀释法检测淋球菌流行株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0,27(02):98-101.基金:江门市卫生健康局项目(编号:17A07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