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必修二单元总结.docx
15页地理必修二单元总结1. 地理必修二单元总结知识点的归纳与重点必修二部分(高一)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 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其中,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长,而机械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力随着范围的增大而减弱.2、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不断增长的,二战后则进入快速增长时期,70年代后增长速度减缓.从空间上看,集中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匈牙利等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而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不同的.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类型.4、图中曲线①表示出生率,曲线②表示死亡率.A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B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C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在表格中填出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 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在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首先出现下降变化的是死亡率.6、全球增长模式从总体来看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从局部看,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现代型型,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①19世纪以前主要迁往新发现的大陆,如由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②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是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迁移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以及世界性的大型能源基地,主要迁出区是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区有欧洲、北美和西亚、北非地区.3、我国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了开发边疆,主要以政策性迁移为主.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特点表现为人口迁移规模增大,频率加快,迁移方向主要为由农村向城市,由内陆向沿海.4、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②调节人才余缺;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④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从总体上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往往是经济因素.§3 人口的合理容量1、①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②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二者均具有不确定性性.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是既要提高生活质量,又要保持好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说,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措施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将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而发达国家要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追求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力.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分为组团状(重庆)、团块状(北京、成都、合肥、华盛顿)、放射状(延安)、条带状(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2、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文化、历史等).如: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多为团块状,山区和丘陵区的城市形态则多为组团状.3、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界线;各功能区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其功能区构成不同.4、住宅区: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发展. 5、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费者;分布以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为原则;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大多呈点状或条状.6、工业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相互之间协作性强;不断向外缘移动;分布于交通便利地区(靠近公路、铁路、河流等)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8、图中A表示工业,B表示住宅,C表示商业,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变最快的是商业,①-③中适合发展住宅区的是②,适合发展工业区的是③,适合发展商业区的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10、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必须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例如: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协调好相互的位置关系,以减少污染;设置必要的防护带;必要的卫星城建设等等.§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没有明显界线.一般城市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周围的小城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省会。
2.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电子书形式“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 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32、高原上第一条铁路— 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加速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和建设. 33、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 34、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35、我国正在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羊卓雍湖.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是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36、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在青藏地区. 37、台湾省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 38、台湾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的宝岛”. 39、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40、台湾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41、台湾已形成“进口— 加工— 出口”型的经济.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42、台湾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平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43、台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台北是人口最多的城市,第二大城市是高雄,最大的港口是高雄. 44、台湾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美称的地方是台湾西海岸. 45、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樟脑. 46、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份是福建. 47、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它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的200多个岛屿组成. 48、香港人多地狭,工业多属加工工业,以出口外销为主,对外贸易是本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49、香港的旅游业很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上海有东方明珠电视塔.50、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 51、澳门现在成为以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70年代后,加工工业兴起,产品主要出口美国、香港和西欧. 52、我国北方“黄土地”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棉花、花生和谷子. 53、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是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54、我国四大区域中,降水量少,沙漠广布的是西北地区. 55、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分布在察尔汗盐湖附近. 56、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57、位于黄河下游的两大油田是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 58、在香港和澳门的中国血统居民中,祖籍最多的是广东. 二、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2、方向①上北法②指北法③经纬法 3、图例和注记①符号②文字与数字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山脊。
3. 地理高二的总结高二地理科目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