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载人天:一场跑了半个世纪的太空马拉松.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51506967
  • 上传时间:2024-01-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0.4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根本上来说,载人航天是二战后‘冷战’时期的产物”,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说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展开了这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赛半个世纪以来,这场竞赛中,美苏载人航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副研究员陈有荣告诉记者 “太空第一人”加加林     载人轨道飞行,前苏联拔得头筹    “冷战”时期,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积极支持苏联实施太空计划这种背景下,1958年6月5日,前苏联科学院院士、火箭飞船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在为政府起草的《开发宇宙空间的远景工作》中提出:1961~1965年完成能乘2~3人的载人飞船的研制,1962年开始建造国际空间站至此,前苏联正式开始了载人航天的研究工作    同年10月7日,美国宇航局(NASA)正式批准“水星”号载人飞船工程这也是美国宇航局1958年10月1日成立后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尤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运行一圈加加林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前苏联在与美国开展的载人航天竞赛中赢得了世界第一。

          1961年5月5日,美国航天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1962年2月20日,美国航天员欧约翰·H·格伦中校驾驶“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3圈,美国载人航天自此进入地球轨道     出舱、多人飞行、对接,苏联略胜一筹    “载人轨道飞行之后,在另外两个关键技术——出舱、交会对接方面,前苏联和美国几乎同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黄海教授说而在多人飞行方面,陈有荣说:“前苏联还是领先了一步    1962年8月12日,前苏联发射的“东方”4号与“东方”3号首次在太空实现载人飞船的交会飞行,最近相距5公里    1964年10月12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能载3人的第二代载人飞船“上升”1号这是苏联、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多人飞行    1965年3月23日,美国成功发射第二代载人飞船“双子星座”3号,飞船载着美国航天员格里索姆中校和约翰·杨少校美国实现了自己的首次多人飞行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发射载有别列亚耶夫、列昂诺夫的“上升”2号飞船飞行中,列昂诺夫进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了12分钟,完成了目视观测、拆卸工作及其他实验。

      前苏联又一次在出舱技术上领先    1965年6月3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麦克迪维特上尉和怀特上尉的“双子星座”4号飞船,怀特到舱外行走21分钟,用喷气装置使自己在太空中机动飞行美国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6年3月16日,美国发射“双子星座”8号,飞行中首次实现载人飞船与一个名叫“阿金纳”的对接舱体对接美国终于在空间对接技术上抢了前苏联的先 NASA重返月球假想图     “阿波罗计划”,美国率先登月    在与前苏联展开的谁第一个把人送上天的竞赛中失利后,美国把眼光转向了月球1961年5月25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国会宣布: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之前,美国要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美国开始正式实施举世闻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计划”    1969年7月21日2时39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搭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有资料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阿姆斯特朗一步步地爬下舷梯,到了最后一层,他若有所思地向月面迈出了左脚,轻轻地用穿着月面靴的脚蹭蹭月面此时是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2时56分接着,他使劲踩了一下,既不滑也不下陷,于是右脚也踏上了月面从此,阿姆斯特朗的话语——“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巨大的一步”,被永久地刻在了人类航天史册上。

          “阿波罗计划”于1972年12月结束,历时11年,工程耗资255亿美元,40万人和2万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参加,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计划能在规模和资金上超过它陈有荣告诉记者,它的成功和取得的成就,在政治、科学和技术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波罗计划”所取得的很多技术成果,为后来的航天计划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50年前,苏联也在做登月计划”,胡文瑞院士告诉记者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苏联的登月计划搁浅了    前苏联“联盟”号,最成功的飞船系列    “‘联盟’号是迄今为止技术最为成熟的飞船系列”,胡文瑞院士说    “联盟”号飞船是迄今为止前苏联和俄罗斯使用时间最长、发射次数最多的一种航天器,陈有荣说,它对“轨道站”的建立,乃至前苏联整个航天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技术人员一直在对联盟飞船进行改进,使之成为载人飞船中最大的一个家族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联盟飞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执行各种任务既能自主长期飞行,为载人航天站接送航天员,在对接后又可作为空间站的一个舱体进行联合飞行到目前为止,前苏联和俄罗斯制造的各种型号联盟飞船已经超过230多艘。

      从1967年“联盟”1号首次飞行到今天,近四十年的实践证明“联盟”飞船是一种经久耐用、性能良好的运输飞船    目前,美国和前苏联以前研制的飞船均已被全部淘汰而“联盟TM”号飞船是当今世界上仍在继续使用的唯一的飞船型号,也是目前国际空间站机组人员和物资的重要运输工具,并且它没有被淘汰的趋势不仅如此,美国还计划用它作为未来国际空间站营救航天员的运输工具    “很高兴见到你!”——美苏“太空中的握手”    20世纪70年代,美苏在载人航天方面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1975年7月17日,“阿波罗”18号飞船和“联盟”19号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对接,阿波罗飞船两名航天员进入了联盟号,联盟号宇航员列昂诺夫微笑地用英语欢迎:“很高兴见到您!”美苏两国航天员对接中的互访实现    飞船对接状态保持了两天,共同飞行了45个小时这次被誉为“太空中的握手”的飞行,是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国际合作,在技术上为航天员救援提供了新的手段,并为未来的太空计划提供了早期样板    航天飞机,美国的爱与痛    载人飞船之后,美国有了新宠——航天飞机    1981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正式启用。

      此后美国又陆续发射了“挑战者”号、“亚特兰蒂斯”号、“发现”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的技术非常先进”,胡文瑞院士说与飞船相比,“航天飞机有自己的助推器,不需要飞船所必需的运载火箭;飞船降落时,需减速,并且要用到降落伞,而航天飞机可以像飞机一样滑行”,黄海教授告诉记者此外,黄教授告诉记者,“航天飞机的体积和容量都比飞船要大,前者可达71立方米,而后者的宇航员舱只有三四立方米左右,在运载人员和货物方面,航天飞机的优势明显”,并且,“航天飞机可以重复使用理论上来讲,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可用50~55次,助推器可用22次之多”    但这些相对于飞船的优点看起来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水平,“航天飞机的安全性现在看来还没能很好地解决”,胡院士表示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仅73秒后即爆炸,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悲剧再次上演,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两次事故,令美举国上下哀恸不已    此外,“相对于飞船,航天飞机的成本极其昂贵,理论上讲,一架航天飞机的使用次数必须达到20次以上,平均成本才会降下来,但实际上这个‘20次以上’目前还没能达到”,胡院士说。

          尽管如此,美国航天飞机投入运营20多年来,已成功飞行110多次,在太空部署过卫星、维修过“哈勃”、完成了无数科学试验,是目前正在建造中的国际空间站的主要运送工具    空间站,合作而非竞争的主题与趋势    人类的航天活动并不满足于飞船和航天飞机在太空中的短暂飞行,“寻求能够在太空长期生活与工作的基地,充分利用太空独特的环境从事多种科学技术研究、试验与生产等活动”的动力下,陈有荣说,“空间站应运而生”    1971年4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随后前苏联和俄罗斯相继发射了一系列的“礼炮号”空间站,并于1986年2月至1996年4月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2003年3月23日,“和平号”在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行程约35亿公里、超期服役近10年后,坠毁在太平洋预定海域    到目前为止,美国发展并完成了一个太空实验室计划,而现在正在建设和使用之中的则是集聚了多个国家空间力量的国际空间站,预计至2007年全部完成装配,届时将达到6~7人长期在轨工作的能力    空间站的出现和发展给美苏长久以来的激烈角逐关系带来了冲击,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新的气息,“空间站的主题和趋势,是合作而不是竞争”,黄教授和陈有荣一致表示。

          事实上,“国际空间站就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航天合作计划”,陈有荣说1993年12月,美国为首的“自由”号空间站合作伙伴正式邀请俄罗斯加盟,在原“自由”号空间站和“和平”2号空间站的基础上,联合建造起国际空间站这样,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国家就有美国、俄罗斯、欧空局11个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丹麦、挪威、瑞典和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1997年加入)等16个    陈有荣介绍说,“和平”号天马行空近17载中,共接待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航天员100多人次而美国通过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的9次对接飞行,使美国共有44名宇航员造访“和平号”,其中有5名宇航员到“和平号”上长期工作和生活,累计时间977天,使美国掌握了航天飞机与大型空间站在轨交会对接的技术,积累了在空间站上长期工作和生活以及处理应急情况的经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降低了目前正在组装的国际空间站装配和运行中的技术风险    合作体现在空间站的每一个环节里,“空间站机组人员和补给品多年来是靠美国的航天飞机和苏联的飞船联合运输的”,胡院士告诉记者就在“哥伦比亚”号失事3天后,俄罗斯的“进步M-47”飞船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并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当天俄罗斯官员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俄将在今年发射6艘“进步”飞船,弥补美国航天飞机停飞的空缺,给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品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表态,决不能让国际空间站成为灾难的“受害者”在此期间,有关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将全部由俄罗斯承担,俄罗斯将利用自有的宇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送去机组人员和补给品对于俄罗斯通过增加宇宙飞船的发射以增加运输能力的计划,美宇航局表示赞赏之余,也表示要更多地投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对此,观察家认为,这个动向可能标志着美国会更重视载人航天事业中合作的一面,这是推动国际空间站建设的一个契机,因为毫无疑问的是,没有合作,国际空间站的未来无法想象    美国知名航天政策分析专家约翰·派克说:如果美国不决定和俄罗斯等国家合作,也许国际空间站现在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没有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可以利用,一旦美国航天飞机出事,对美国载人航天造成的打击很可能要比现在严重得多派克甚至公开向媒体表示,载人航天发展到目前为止,主题其实就是竞争或者合作,就目前看来,合作而非竞争,不仅仅是空间站的发展主题和趋势,也是国际载人航天发展的趋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