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3786882
  • 上传时间:2018-0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4M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 答题卡和 答卷纸 的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第 I 卷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卷纸一起上交第 I 卷 (选择题,共 64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 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 26 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4、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主要取决于(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5、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 )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 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 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④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右图中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与以往清政府对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 )A.对外支付的赔款最多 B.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广 C.割让的领土面积最大 D.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影响最小8、我们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局面”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以往的反侵略战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B.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取得胜利必须有坚强的中央政府来领导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9、20 世纪 40 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要和平,争民主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打倒列强,除军阀10、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红色之旅”从北京出发,途经山西的平型关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主要是为了纪念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辛亥革命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1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错误的是 ①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辛亥革命第一次担负 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 ④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A.①  B.①③ C.②④  D.③12、从内容上看,右图两部文献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认识 ②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A.①② B.① C.②③ D. ①④13、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 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14、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15、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种精神( )A.科学 B.自由 C.民主 D.爱国16、从右边两幅文物中,可以采集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②山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③青年学生是运动先锋 ④工人阶级是运动主力⑤南京国民政府奉行卖国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17、右图反映了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抵达江西省宁冈县,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

      这次会师属于的时期是:(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8、2006 年是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下列哪个地点他们没有经过( )A、江西的瑞金 B、江苏的南京 C、贵州的遵义 D、甘肃的会宁19、军队名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 ②国民革命军 ③人民解放军 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20、 《全球通史》 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在1949 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 D、世卿世禄制确立21.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22.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 ) A. “扶清灭洋”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打倒列强,除军阀”23.喻大华在《道光皇帝》一书中认为:“我们学习历史,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这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拿今天的标准衡量前人,不理解前人的艰辛。

      二、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很容易做‘事后诸葛亮’ ,从而苛求前人 ”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只能用今天视角评价历史 B.要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历史C 尊重历史,肯定前人的任何抉择 D.历史存在修改可能24.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25.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 世纪中国“旧格局 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26.1937 年 4 月,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

      毛泽东撰写祭文,写到“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文中倡导的“阵线”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27、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28.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金田起义 B、天京变乱 C、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29.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临时约法》 D. 《共同纲领》30.新中国建立初期确定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社会主义自治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1.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对外关系出现重大突破的关键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D.出席万隆会议32、从右图中你能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C.国民党政权覆灭 D.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友情提醒:请将第 I 卷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 II 卷 材料解析题(共 36 分)(友情提醒:请将第 II 卷材料解析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题,共 36 分。

      33、 (11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