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共23页).doc
23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绪论部分一、选择题1、依据获得测量结果方法的不同,测量可分两大类,即()A:多次测量和单次测量B: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C: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D:以上三种分类都正确2、 以下哪个不属于物理实验()A:利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B:利用弹簧秤称小铁块的重量C:伽里略的斜塔实验D:爱因斯坦发现光的粒子性3、对一物理量进行等精度多次测量()A: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B:测量值(或误差)一定遵从正态分布C:测量值(或误差)一定遵从均匀分布D:其算术平均值是误差为零的值4、对一物理量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其目的是()A:消除系统误差B:消除随机误差C:减小系统误差D:减小随机误差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可以减小随机误差B:多次测量可以消除随机误差C:多次测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D:多次测量可以消除系统误差6、对一物理量进行等精度多次测量,其算术平均值是()A:真值B:最接近真值的值C:误差最大的值D:误差为零的值7、测量结果的标准表达式为 G=G±,其含义为 ()A:被测量必定等于(x-)或(x+)B:被测量可能等于(x-)或(x+)C:被测量必定在(x-)和(x+)之间D:被测量以一定概率落在(x-)或(x+)之间8、下列测量结果中,准确度最高的是()A:=102.3±0.2㎝B:=103.52±0.05㎝C:=1.246±0.005㎝D:=0.0056±0.0002㎝9、对某测量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测量结果为,其中,(、分别为其A类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
问被测量的真值落在范围内概率为() A.68.3% B.95% C.57.7% D.100%10、对某测量对象进行单次测量,测量结果为,其中=,为其B类不确定度问被测量的真值落在范围内概率为() A.68.3% B.95% C.57.7% D.100%11、在正常情况下,下列读数错误的是()A:分度值为20mv的电压表测得电压值为250mvB:分度值为1´的角游标测得值为C: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30.32mmD:分度值为0.01mm的读数显微镜读数为30.09mm12、下面的测量结果表达式正确的是()A:(单位)B:(单位)C:(单位)D:(单位)13、下列结果表达式中,正确的是()A:N=(2.0325±0.07)×B:N=(2.0325±0.068)×C:N=2.03×±0.68×D:N=(2.03±0.07)×14、下列读数肯定错误的是:() A.最小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得某物体长度为20.12mm B.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某物体长度为20.1mm C.最小分度值为0.02g的物理天平测得某物体质量为63.24g D.最小分度值为0.01mm的读数显微镜测得某物体长度为20.12mm15、某水银温度计的一小格为0.2℃.按“1/10”估读法,用此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下列数据中正确的是()A.36℃B.36.7℃C.36.72℃D.36.724℃16、量程为3000mv,表盘分格数为150,以下读数可能正确的是() A.940mv B.940.0mv C.940.00mv D.940.20mv17、用分度值为0.01毫米的千分尺测量某物体长度,如下图所示,则被测长度为()A.6.775mmB.6.265mmC.6.755mmD.6.765mm18、待测物体长度约为12cm,要求测量结果有5位有效数字,应选用() A.千分尺 B.米尺 C.游标卡尺 D.卷尺19、测某一约为1.5V的电压时,要求其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5%,则应选择下列哪种规格的伏特表?( )A.0.5级,量程为5V B.1.0级,量程为2VC.2.5级,量程为1.5V20、对的线性函数,利用图解法求时,正确的求解方法是()A:(为所作直线与坐标横轴的夹角实测值)B:(为任选两个测点的坐标值之差)C:(为在所作直线上任选两个分得较远的点的坐标值之差)D:(为所作直线上任选一点的坐标值)二、填空题1、在直接测量的多次测量中,通常是指对 物理量,用 仪器,在 条件下进行的重复测量。
2、在长度测量中,由于被测量和测量要求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其中用米尺测量采用的是 测量法,螺旋测微计和读数显微镜采用 测量法,光杠杆测长度的微小变化量用 测量法.3、 物理实验的内容包括四大类: , , , 4、地磁场对测量的影响属于 误差,视差在很大程度上属于 误差,使用未经调试的仪器进行测量所产生的误差基本属于 误差5、对于多次测量,测量结果表达式中(其中为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约为 ,即被测量真值落在区间 的可能性为 6、 在测量方法正确,置信概率相同的情况下,不确定度愈小,表示测量结果 ,反之不确定度愈大,测量的质量愈低,它的 ,使用价值就 7、测量不确定度是表明被测量值 的参数,而误差表明了测量结果与真值的 8、的物理意义是:任意一次测量值G在(-,+)区间的概率为 ,其中最佳值为 。
9、通常以测量值的 作为被测量值的估计(即测量结果),以 作为测量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10、正态分布图形的4个特点 、 、 、 ;其中标准误差的几何意义是: ;标准误差越小,曲线越向纵轴收缩,即是说标准误差越小的测量,其数据越相互接近, ;反过来,越大,测量数据 11、单次测量的B类不确定度可以用仪器误差限A来估算对于准确度级别为a的电压(流)表 ;对于准确度级别为a的电阻箱、电桥、电势差计 ;对于最小分度值为a的米尺、千分尺 12、原则上B类不确定度有很多个分量组成找出一个产生误差的原因,就有一个 ,各分量之间的合成采用 合成在实际测量中,B类不确定度来自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仪器、不同的测量方法、方法的不同应用以及测量理论模型的不同近似等方面在教学中我们考虑的重点是 所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13、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采用 方式合成,如:,则 。
14、对于等精度多次测量值,要计算其总的不确定度,应先求= ,再求 ;后求 最后通过方和根合成 15、测量密度的公式为,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的标准不确定度为,则的标准不确定度= ;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16、在利用电子秒表测时间,电子秒表内的石英晶体振荡频率每日仪器误差小于10-5s,但实验者在判定计时开始和结束时会有0.1~0.2s的反映误差,这个时候B类不确定度应该以 为准17、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列表法、作图法、 等五种数据处理方法18、在数据处理中列表法有两种作用,一个是 ,另一个是 ,列表的要点是 19、逐差法的基本条件是 ,逐差法的优越性是 。
20、直接测量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不仅与 有关,还与 有关;对实验数据后几位进行取舍时,应采用 法则21、(1) mm(2) rad(3)0.569rad= (角度值)(4) (5) (6)2.5min= s(7)150s= min22、分光计游标读数装置中,设主盘的最小分度是30ˊ,游标刻度线共30条,则该游标的最小度值为 23、任何仪器,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总存在误差仪器误差就是由于测量仪器本身刻度不准,结构、灵敏度和分辨率等因素的限制而导致的误差实验室常用的量程在以内的一级千分尺其副尺上的最小分度值为,而它的仪器误差(常称为示值误差)为: 测量范围在以内,主副尺最小分度值之差为1/50mm的游标卡尺,其仪器误差(示值误差)为 精度等级为0.5级、量程为100mA的电流表,其仪器误差为 24、从0.1级电阻箱上读出电阻值为200.0Ω,若不考虑各旋钮的接触电阻,则该电阻的绝对误差可估为 25、完成以下各题: (1)测得某钢丝杨氏弹性模量,计算得出其扩展不确定度,试写出其结果表达式。
(2)测得某电阻阻值,其扩展不确定度,试写出其结果表达式 (3)测得某电阻阻值,其扩展不确定度,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在数据处理中,有什么问题?三、判断题1、(1)系统误差取值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2)随机误差的大小一般用标准偏差估计,[](3)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可能由实验者引起[](4)A类不确定度就是随机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5)B类不确定度就是系统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6)表示测量结果时,数据的位数写得越多越精确,[](7)测量读数的有效位数只与仪器的最小分度值有关,[](8)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由不确定度决定[]2、一个学生做光电效应法测量普郎克常量为6.626×10-34J.S,与公认值6.626×10-34J.S比较,数值相同,因此学生认为此次测量结果误差为零,对吗?为什么?3、改错(1)(2)(3)(4)四、证明题1、利用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抵偿性证明:当测量次数n无穷时,平均值就等于被测量G的真值(设系统误差远小于随机误差)2、图解法确定拟合直线斜度的公式为其中和是为计算斜度所选的两点试用不确定度合成规律分析证明,选点P1和P2应相距远些,斜率的图解结果更好3、 求证:利用伏安法对电阻进行单次测量,在仪器选定情况下,电压电流测量值越大,待测电阻相对不确定度越小五、计算题1、在测量小球体积的实验中,对小球直径测量十次,数值如下表所示。
试求测定直径d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序号12345678910d(cm)2.002.012.021.991.992.001.981.991.972.002、测量某一长度得到9个值: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