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识字写字到汉字文化-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教学课例.docx
12页从“识字写字”到“汉字文化”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教学课例 杜友锦这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7”本册教材共编排两个单元归类识字,这部分内容是归类识字第二单元组的第三课本节课设计的主旨是:从“识字写字”到“汉字文化”,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一、教学过程(一)引出仓颉,导入新课师:小朋友,要探究古文字的奥秘,我们必须穿越时光的隧道,去认识一位古人出示仓颉的图片)师:他哪儿和我们长得不一样呢?生:他有四只眼睛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他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眼球,也就是“双瞳”在古代,“双瞳”被看成是“帝王”吉相但现代医学却认为:它是一种眼部疾病图上这个人叫仓颉,传说他就是凭着这双特殊的眼睛,造出了文字我们来看一看他造的字出示仓颉造的字)师:他被后人尊为“汉字始祖”小朋友想不想了解他造字的故事呢?(播放视频:仓颉造字)师:刚才这个动画片告诉我们,仓颉在狩猎中得到启发,用一种符号来代表一种事物,这符号就是——生:字师:老师这儿有仓颉造的几个古文字,认识吗?来,我们一起读一下出示)师:读得很好!这三个字,都是根据事物形状造出来的。
我们把这样的字称为——象形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再来学习《识字7》中的生字板书课题:识字7)点评: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识字已是“家常便饭”,但对于汉字始祖——仓颉,学生知之甚少为了使识字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识字”层面上,教师就以“仓颉造字”故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求汉字文化的“源头”通过欣赏图片、动画等方式,引领学生掌握“象形字”的特点,为下面的学习作了有效铺垫二)学习“亭”字,渗透学法师:你想到了什么呢?老师看了这幅图,想到了一个古文字师:这个古文字和亭子之间有没有关联呢?生:这个古文字就是根据这座亭子的形状造出来的师:这样的古文字叫什么字呀?生:象形字出示生字:亭)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生字学习生字,第一步要“会读”板书:会读)(生读生字)师:学习生字第二步要“会用”板书:会用)“会用”就是说,你不但要能够给这个生字找一个朋友,还能用这个生字说一句话下面我们看一看,谁能给这个生字组个词?生:亭子师:好,看来我们班小朋友积累的词语还真不少呢!下面看看老师给你们找的词语吧,把它读一读生:(齐)书亭、凉亭、邮亭、兰亭、牡丹亭师:除了要“会用”这个生字,我们还要做到“会写”。
这是我们学习生字的第三步板书:会写)下面请同桌商量商量,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生:把“停车”的“停”左边的单人旁去掉,就是“小亭子”的“亭”师:嗯,你真聪明!我们还没有学“停车”的“停”,你已经会了你是用熟字把它的部首去掉,记住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亭”这种方法,我们把它称为“减一减”是你发明的,我们就把它称为“李舒婷记字法”小朋友,记住了吗?生:我想到女字旁的“婷”,把“女”字给去掉师:她刚才说的记字方法,就是李舒婷提到的什么方法呀?生:(齐)减一减师:除了采用“减一减”记字法,我们还可以通过编字谜的方式来记住这个生字老师给它编了一则字谜出示“亭”的字谜)生:(自由读)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丁”字不能上,“秃子”来帮忙师:有的小朋友笑了那你知道这里的“秃子”是指什么?生:秃宝盖师:编字谜,一定要让小朋友能猜得出来记住了“亭”字,我们还要在田字格中美美地写出来板书:写出)你知道它的笔顺吗?(出示动态笔顺演示,请一位学生站起来书空师:(教师范写“亭”)第一笔“点”落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画,左低右高中间是“口”,写得稍微扁一点;“秃宝盖”要压在横中线上,下面的“丁”,竖钩落在竖中线上生描红)点评:汉字是我们祖先聪明才智的结晶。
初识“亭”字,要让学生明白“按事物形状造字”是仓颉造字的一种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识字三步法”,关注生字笔顺这些有指向性的引领,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三)学习“停”字,尝试学法(播放“人来小亭边”的动态画面)师:看了这样一幅图,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大文人李渔他在他的家乡盖了这样一座亭子当地有一个大财主叫李富贵,他出钱最多,就把亭子取名“富贵亭”李渔嫌名字太俗,把亭子命名为“且停亭”,意思是:暂且停下脚步,到亭子里休息一会儿他还拟了这样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师: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亭左边表示意思:一个人来到小亭边休息;右边“亭”表示读音这样的字,我们把它称为“形声字”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个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师:好,给它找个朋友生:停车生:停止生:停电师:小朋友积累的词汇真多!再看看老师给你找的这些朋友,认识吗?快点叫出它们的名字吧生:(齐)停下、停车、停止、停产、停业、停学、停战、停水师:怎么记住它呢?生:人来到亭子边休息师:你编了一个字谜,记住了“停车”的“停”你真会识记!(板书:编字谜)师:那我们就把“编字谜”这种记字法叫?生:“张岩硕记字法”。
师:小朋友真会说!还有谁想出办法记住这个字的?生:我想到把“亭子”的“亭”,加一个单人旁师:你是用我们刚刚学的“亭子”的“亭”,加上单人旁,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学的“停车”的“停”这种记字法我们把它称为——生:(齐)加一加师:这个记字法是李云轩发明的那就把“加一加”记字法称为——生:“李云轩记字法”师:现在,我们记住了“停”字,还要把它在田字格中写出来出示“停”的动态笔顺,生描红点评:学习“停”字时,依然遵循“识字教学三步法”,让学生在掌握生字“音、形、义”的同时,认识“形声字”,了解仓颉造字的另一种方法不同的是,教师勇于拓展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教法上呈现“渐扶渐放”趋势,学生的学习也逐渐向自主方式过渡四)学习“闻”牢,总结学法师:从图上看,今天要学的这个生字“闻”,它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听”的意思师:谁来给它找一个朋友?生:新闻师:谁能用这个生字说一句话?生:晚上,爸爸在家里看新闻师:现在看看老师给你找的朋友,也许你会从这里受到启发的生:(齐)闻声、新闻、传闻、见闻、闻名、丑闻、闻听师:现在,你会用“闻”这个生字了吗?生:一个蛋糕放这儿好几天了,我闻一闻它还能不能吃师:嗯,你真聪明!这个“闻”是指用鼻子—一生:(齐)嗅。
师:看来小朋友已经会用“闻”字了,能不能想办法记住它呢?生:把“门”加一个“耳”,就是“闻”师:“门里有个耳”就是什么?生:闻师:那我们可以编这样的一则字谜记住它,也可以用刚才我们学的什么方法记住它?生:(齐)加一加师:还可以怎么记住它?生:耳朵上贴门帘师:很好,你是编字谜真会思考!还有其他记字方法吗?生:把“问”里边的“口”,换成“耳”师:你很会运用用我们学过的“问题”的“问”,把中间的“口”,换成了一个“耳”,这种记字法叫什么?(板书:换一换)师:也可以叫做什么记字法?生:“徐文丽记字法”师:“闻”在书写时,应怎么写呢?(出示“闻”的动态笔顺)师:刚才我们在学习“凉亭”的“亭”、“停车”的“停”、“新闻”的“闻”这三个字的时候,都是采用“看图识字”方法主要做到三点:会读,借助拼音来读准生字;会用,能够给生字找个朋友或者用它说一句话;会写,想出方法记住生字,并且能够在田字格里美观地写出来点评:学习“闻”字,让语用目标得以落地生根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的点滴收获从朗读,到组词、说话、编字谜……不知不觉,学生对“识字教学三步法”已熟记于心尤其是教师对于学习方法的总结,更使学生受益匪浅五)小组合作,运用学法师:打开书第80页,请四人小组在一块儿学习,要注意用刚才老师说的学习方法哟。
生:我们小组学习“鸟”“鸣”出示课件“鸟”“鸣”的页面)师:你把老师给它们找的朋友,读一读生:(自由读)鸟毛、小鸟、青鸟、鸟声、鸟类、候鸟、鸟人;呜叫、鸟鸣、鸣唱、鸣谢、鸣放、鸣石、鸣金收兵、一鸣惊人师:老师给它们找了这么多朋友,你有没有不熟悉的?生:鸣金收兵师:嗯,这是成语,意思比较难懂鸣金”就是指什么呢?(动作演示)敲锣古时候只要一敲锣,部队就要从战场上撤回去鸣金收兵”就是指部队听到“敲锣”信号,就不再作战了还有没有不熟悉的?师:下面请你用它来说一句话,你准备用哪个生字?生:我用鸟一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师:这两个字,你会写吗?(出示“鸟”“鸣”的动态笔顺,生描红师:从图上看,“鸣”是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叫小鸟开口叫”,就是“鸣”鸣”是会意字它由“口”和“鸟”合在一块,就表示“小鸟开口叫”点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习“鸟”“鸣”两个字,使教学从“讲述”走向“探究”课堂上一些生僻词语的拓展,更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六)巩固练习,创编故事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帮助你记字的把它读一读生:(齐)“耳”字进“门”听新“闻”,“马”字进“门”往里“闯”;“木”字进“门”享清“闲”,“日”字进“门”坐中间……师:刚才的生字“亭”和“停”,藏在这样一幅图里。
你能不能根据这幅图,编一个小故事呢?(出示图片)生:有一位叔叔走到小亭边停下了脚步他看着枝繁叶茂的树林,心里想:这儿的景色真是太美妙了!师:知道吗?你讲的故事藏在一首诗里出示小诗:人来/小亭边,停步/侧耳听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生自由读)(七)欣赏歌曲,总结全课师:这首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最后,请同学们欣赏《汉字歌》播放视频《汉字歌》)师: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汉字通,百事通!学习汉字,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小朋友以后会通过学汉字,实现你们心中的梦想点评:因用生法,学以致用当学生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以一曲优美的《汉字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为学生的人生打开另一扇美丽的“窗口”一、教学反思本节课力争摈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文化味”1.从“造字”到“识字”,汉字源头细梳理以视频《仓颉造字》及古文字“日”“月”“山”的呈现,拉开汉字文化序幕,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古文字的兴趣2.从“识字”到“写字”,且学且放且渗透识字教学不再满足于识字与写字教师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在引领学生自主识字的同时渗透学法指导,半扶半放,一边学习一边运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飞跃。
3.从“学字”到“文化”,视域融合定基调在《识字7》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生字学习方法,还注意渗透古文字的字源字形、汉字儿歌,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以“汉字”主线串起“汉字文化”,实现了教师、编者、学生、读者之间的视域融合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