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考前模拟卷第35测.docx
14页2022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考前冲刺卷(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单位: 姓名: 考号: 题号单选题多项选择判断题综合题总分分值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1型糖尿病患者反复局部注射胰岛素,引起注射局部红肿、出血、坏死与哪型超敏反应有关A.迟发型超敏反应B.细胞毒型超敏反应C.局部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D.速发型超敏反应E.IgE介导型超敏反应2.下列哪种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补体有关A.过敏性休克B.血清病C.传染性超敏反应D.接触性皮炎E.支气管哮喘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包括A.衣原体B.螺旋体C.病毒D.支原体E.放线菌4.一患儿在化脓性扁桃体炎后10天左右,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其可能的原因是A.溶血性链球菌的直接作用B.溶血性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底膜有异嗜性抗原的存在C.同种异体抗原的存在D.自身抗原的存在E.半抗原的存在5.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不包括A.抗炎药物B.免疫抑制药物C.雄激素类药物D.抗感染E.口服自身抗原诱导免疫耐受6.不能经垂直感染的病毒是A.巨细胞病毒B.风疹病毒C.乙型肝炎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HIV7.患者女性,17岁,小腿内侧对称性皮下出血性紫癜,检查后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药物为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铁剂D.维生素B12E.维生素K8.麻疹病毒的致病特点丕鱼适A.人是唯一自然宿主B.感染类型多为隐性感染C.飞沫或接触传播D.有两次病毒血症E.Koplik斑有早期诊断意义9.给某患者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100ml,患者顷刻尿量显著增加,测定尿糖为阳性,分析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B.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肾小管对Na+重吸收减少E.肾小囊内压增加10.与真菌无关的疾病是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潜伏感染D.变态反应E.毒素中毒11.厌食症的病人发生严重营养不良时常会发生全身性水肿,主要原因是A.糖蛋白含量过低B.脂蛋白含量过低C.清蛋白含量过低D.球蛋白含量过低E.纤维蛋白原含量过低12.对某成年男性患者的下列呼吸功能检查中,哪一项结果不正常A.呼吸频率18次/分钟B.潮气量为500mlC.肺活量为3500mlD.时间肺活量第1秒为75%,第2秒为83%,第3秒为95%E.每分通气量为8L/min13.患者女性,12岁,突发突止的意识障碍,脑电图诊断为失神性发作(小发作),应首选A.苯妥英钠B.苯巴比妥C.地西泮D.卡马西平E.乙琥胺14.临床上常见的自身隐蔽抗原不包括A.精子B.卵子C.眼晶状体蛋白D.眼葡萄膜色素蛋白E.甲状腺球蛋白15.与DNA修复酶系统缺陷有关的遗传病是A.苯丙酮尿症B.着色性干皮病C.地中海贫血D.白化病E.蚕豆病16.初次大量注射异种动物免疫血清后,经7~14天,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皮疹、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蛋白尿等症状。
此现象可能由下列哪种机制引起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17.胆绞痛病人应用阿托品,出现口干、心悸等反应,这些反应称为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过敏反应D.后遗效应E.高敏反应18.某女性,中年、体重超标,诊断患有胆囊疾病胆囊的作用是存储肝脏分泌的胆汁,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是胆汁酸盐胆汁酸是由胆固醇转变而来,那么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的限速酶是A.胆汁酸合成酶B.7α-羟化酶C.7α-胆固醇氧化酶D.胆绿素还原酶E.血红蛋白加单氧酶19.某类物质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在肝细胞中合成,是肝输出的一种能源形式,体内累积时可致酸中毒以下有关该类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其合成酶系粒体中B.只能在肝外组织利用C.可作为大脑的能源物质D.除丙酮外均为酸性物质E.是肝中病理性代谢产物20.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B.是闭合环状的双链DNAC.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D.是细菌必不可少的结构E.可自行丢失或人工处理消除21.下列细菌中,不属于肠杆菌科的是A.猪霍乱沙门菌B.鼠疫耶尔森菌C.肠炎杆菌D.福氏志贺菌E.甲型副伤寒沙门菌22.下列对HBV的描述,错误的是A.Dane颗粒是HBV的病毒体B.其外衣壳由HBsAg镶嵌于脂质双层构成C.其HBcAg很难在血清中发现D.其内衣壳由用HBcAg、HBeAg组成E.病毒的核心含有完整双链DNA和DNA多聚酶23.有一类信号通路,其中的蛋白激酶功能与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功能相关。
这类信号通路称为A.蛋白激酶A通路B.蛋白激酶G通路C.蛋白激酶C通路D.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路E.以上都不是24.用紫外线照射细菌后,可以检测到其 DNA修复酶的基因表达增强,这种现象称为A.组成性基因表达B.诱导表达C.阻遏表达D.正反馈阻遏E.负反馈阻遏25.某患者脊髓腰段横断外伤后出现尿失禁,其机制是A.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损伤B.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C.排尿反射传人神经受损D.排尿反射传出神经受损E.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26.关于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无细胞壁B.多形态性C.能通过滤菌器D.有独特的生活周期E.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27.成年后生长素分泌过多,可导致A.呆小症B.巨人症C.侏儒症D.黏液性水肿E.肢端肥大症28.患者女性,34岁,因过量服用阿托品出现中毒症状,阿托品中毒表现除外A.幻觉B.定向障碍C.语言障碍D.惊厥E.昏迷29.体液免疫缺陷,机体易感染下列哪种病原微生物A.病毒B.真菌C.破伤风杆菌D.结核杆菌E.麻风杆菌30.全胃切除后的病人可能出现A.糖类食物消化吸收障碍B.蛋白质食物消化吸收障碍C.脂肪吸收不良D.维生素B12吸收障碍E.铁和钙的吸收显著减少3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由于墓因突变所致LDL受体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引发血液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的遗传性脂代谢异常疾病。
下列哪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较好A.他汀类药物B.肝移植C.考来烯胺D.严格控制胆固醇的摄人E.其他降胆固醇药物32.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哪类Ig不足A.IgMB.IgGC.SIgAD.IgEE.IgD33.患者男性,34岁,高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考虑为细菌感染,但根据临床症状不能判断出是哪一类细菌,因此在获得病原学诊断之前先选出一抗菌谱最广的抗生素应用,应选A.氨基糖苷类B.大环内酯类C.青霉素类D.四环素类E.多黏菌素类34.患者男性,70岁,高血压伴房颤多年,平时仅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现出现心慌气短,心电图显示房颤并伴有心衰,治疗应选择的药物是A.硝酸甘油B.维拉帕米C.地高辛D.硝苯地平E.阿托品35.临床病人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会突然出现对胰岛素需求量大幅增加的现象,引起这种急性胰岛素耐受的诱因除外A.酮症酸中毒B.糖尿病并发感染C.严重创伤D.手术E.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抗体36.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丕包括A.鞭毛B.菌毛C.外毒素D.内毒素E.荚膜37.某外伤患者大出血后血压降低到60/40mmHg,尿量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B.肾小囊内压升高C.肾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D.滤过膜面积减小E.滤过膜通透性降低38.第一个投放市场的基因重组药物是A.第Ⅷ血凝因子B.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D.生长激素E.胰岛素39.甲亢病人甲状腺素分泌增高,机体代谢改变,但不会出现A.糖原磷酸化酶活性增强B.ATP分解速度增快C.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D.脂肪酶活性增强E.糖原合酶活性降低40.冬天某人人浴后不久便突然晕倒,其血流动力学的原始因素是A.全身血管收缩B.心排出量减少C.血管容量增加D.血流速度加快E.血量减少41.关于方差,错误的一项是A.总体方差是个常数B.总体方差是利用算术均数的定义来定义的C.样本方差也有标准差D.可能比标准差大,也可能比标准差小E.若有两组样本量相同的资料,极差大,方差也一定大42.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比较A.峰部较低,尾部较高B.峰部较高,尾部较低C.峰部较低,尾部也较低D.峰部较高,尾部也较高E.自由度越大,与标准正态分布差别越大43.正态分布A.都是以零为中心的对称分布B.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到+3C.由均数与方差唯一确定D.方差大于1E.均数小于方差44.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的假设检验,可考虑用A.F统计量B.t统计量C.A、B均可D.X2统计量E.秩和检验45.以下哪个指标不受年龄构成的影响A.粗死亡率B.某病死亡率C.平均死亡年龄D.总和生育率E.总生育率46.两样本率比数的四格表X2检验,4个格子的基本数据是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C.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D.两对实测阳性数和阴性数E.两对理论阳性数和阴性数47.关于非参数检验,以下错误的一项是A.适用于非正态分布资料B.适用于分布类型未知的资料C.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增大D.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的检验效率降低E.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的检验效率不变48.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以下错误的一项是A.若1<T<5,而n>40,需计算校正X2值B.若n2值的自由度为1D.校正X2值小于未校正X2值E.校正X2值使否定H0的可能增大49.关于正态分布,错误的一项是A.正态分布由参数μ,σ唯一确定B.在x=μ处对应密度曲线的顶点C.P(Xμ+x)D.P(x>μ-x)=P(x<μ+x)E.二项分类变量不能用正态分布处理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抽样误差随抽样样本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抽样研究中总是考虑样本含量越大越好B.在其他条件固定时,若希望容许误差愈小,所需的样本含量愈大C.重复实验次数愈多,愈能反映机遇变异的客观事实,从而消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响D.整群抽样的误差最小,系统抽样的误差次之,分层抽样的误差最大E.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消除随机误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