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分析优选稿.docx
3页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分析案例1:[案情]:1987年1月甲厂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圆形商标"喜凰"牌,用于 白酒产品1987年3月,乙厂注册了圆形图案"天福山",其中有"喜凤" 字样,整个商标图形图案和文字除"天福山"和"凤"字外,所有的文字、 图案都与"喜凰"商标一样,并且都用隶书书写,字型相仿从1987年3 月到1988年5月,乙厂用"天福山"的商标共生产白酒470万瓶,销售了 340多万瓶销售额达244万多元正因为甲、乙厂的商标相似,又加之 乙厂采用了与甲厂白酒相似的装潢,致使广大消费者误认为"喜凰"就是" 喜凤",也既"喜凰",造成了消费者误购同时也因此造成了甲厂产品滞 销,给甲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1989年1月,甲厂状告了乙 厂[问题] 乙厂的行为属于何种行为说明理由[解析]所谓假冒或仿冒行为,是指盗用他人的商业信誉或者商品信誉,使其 商品与他人商品相混淆,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假冒仿冒的对象包 括他人的注册商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或者 姓名假冒或仿冒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未经权利人许可而擅自使用他人 的注册商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二是使用与他人相近的并足以造成误人的商品名称、包装和注册商标。
假冒仿冒行为的认定:(1) 行为人必须是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 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即实施假冒、仿冒行为的主体必须是经营者2) 从客观上看,行为在客观上具有违法性即违反了反不正当竞 争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关于注册商标、知名商品、 企业名称或姓名、质量标志等规定3) 行为人主观上出于故意或有过失行为人实施的假冒、仿冒行 为,目的在于牟取利润或损害竞争对手4) 行为在客观方面给他人及社会造成危害假冒、仿冒行为损害 了竞争对手、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案例2[案情]:某啤酒厂在其产品的瓶颈上挂一标签,上印有“获1 9 0 0年柏 林国际啤酒博览会金奖”字样和一个带外文的徽章经调查,此奖项和 徽章均属子虚乌有[问题]:该啤酒厂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A、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宣传行为B、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表示行为C、 根据《民法通则》,该行为构成欺诈的民事行为D、 该行为违反商业道德,但不违反法律[解析]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4项规定:“在商品上伪造 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 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是不正当行为。
因此,B项是正确的注意“表 示”二字,该法未用“宣传”而C项不满足欺诈的四个构成要件,因 此C项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