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省滁州市紫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43587455
  • 上传时间:2022-0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9.67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安徽省滁州市紫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月出龙门山王飞伊河向龙门奔涌过来,从对峙的两山间穿流而过时,多了万千的从容与虔诚远古的伊水流逝了曾经的历史烟云,漾潆的水气中似乎又隐约着曾经步履蹒跚的文明我在岸上临流而坐,感受到今天的这条河流似乎是以一种朝圣的心态与我们对话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从北魏开始启程一路逶迤走到唐的时空廊坊一代复一代的工匠勒绳搭架在山崖钎凿锤打,劳作的汗渍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图,他们湿漉漉的发髻几近浸透了半个洛阳城诸佛、菩萨、罗汉、力士、夜叉、飞天……或立或坐或卧,姿态万千,神情自若,即悲又悯,俯视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佛的目光要把这一切包容了,无论你是谁,从哪里来,在智慧与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就如一粒尘埃光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山的名利权势,在此且放下因为,你在佛的面前永远是孩子中华山河表里形胜,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在龙门西山的半山崖上,有一个露天摩崖大佛龛,寺里“住”着卢舍那大佛这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通高五丈一尺多,单一只耳朵就长达两米。

      卢舍那是佛的报身像,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卢舍那大佛的双眼向下俯视,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仰视,都感觉与她的目光恰好交汇,似乎在启示碌碌众生,世间无数的争端纷扰,在历史面前,都将如同眼前的伊水,随着岁月的流逝,滚滚而去卢舍那的美丽无以伦比,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个标志,①那极具魅力的微笑,用任何华丽的语言来形容它都会显得平淡而苍白,一双微笑的慧眼,直将你逼到心灵的湖底,你只有深深地去悟在这样的微笑面前,蒙娜丽莎也要退而却步今天的雕艺师提到唐代的圆刀刻法,往往会说到佛像衣纹流畅飘逸,力士夜叉突起的肌肉,充满了雄壮的气势和奔放的力量这些都是卢舍那大佛最显著的艺术价值被雕刻、被信仰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造像石,②慈祥而自信地微笑着,那神态几乎就是情满中华的盛唐气象上世纪初,一些来到中国的西方探险家、汉学家却虚怀若谷、独具慧眼,他们用文化比较的思维,发现了龙门的雕塑之美瑞典汉学家喜龙仁拿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作品和中国的佛像作比较喜龙仁认为卢舍那大佛“几乎没有个性,也没有显示出任何用力的地方和任何欲求主题的内在蕴涵显示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这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一种精神性的追求在鼓动着,并且感染着观者。

      这样的作品使我们意识到,文艺复兴的雕刻虽然把个性的刻画推得那么远,其实那只不过是生命渊泽之上一些浮面的漪沦”在喜龙仁的眼里,龙门的佛雕洞悉了世间的一切喜乐悲苦,无论它们的外部表情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出其静穆与内在的和谐因此,喜龙仁堪称卢舍那大佛的“知音”龙门的劫难是民族劫难的一个缩影卢舍那在颤粟,承受着劫后余生;伊河默默流淌,如同长泪一行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人普爱伦来到龙门石窟,在宾阳中洞发现了两幅浮雕到北京后,普爱伦找到古董商行的岳彬于是岳彬找人进行盗凿浮雕凿下来后,都是碎块,他们将其运到北京经过拼接,这些浮雕被运往美国浮雕在美国展出时,已经是千疮百孔身首异处的佛像浸透了泪水,这些飘零在异国的艺术珍品总让人记起国家在贫弱时被欺凌掠夺的耻辱盛唐是所有炎黄子孙乃至东方世界求远的骄傲,但白居易一首《长恨歌》,就给其画上了句号站在诗人中间的一代女生武则天,其风流也被雨打风吹去只有卢舍那始终坐在龙门的高山上禅定.一轮皎然的明月从卢舍那大佛的头项升起采了,龙门像莲花般洁白,伊河的水漾着两岸入画的山景,③那个感动了世界的卢舍那大佛的笑在月色里依然迷人有删减)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写伊河、龙门,再写龙门石窟群像,然后才呈现卢舍那大佛雕像,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突出卢舍那大佛的重要地位。

      B. 文章第一段写到伊河以朝圣的心态与我们对话,其实这是作者心态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龙门石窟艺术珍品的敬畏之情C. 文中“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中华山河的奇异D. 作者引用喜龙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和卢舍那大佛雕像的比较,是为了突出卢舍那大佛雕像的艺术价值已经超过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5. 文中写普爱伦盗佛的事件,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文中三处(序号①②③加点处)写到了卢舍那大佛的笑,试结合全文,分别探析这三处“笑”的意蕴参考答案:4. D    5. ①通过普爱伦事件,侧面衬托出龙门石窟艺术品的珍贵价值②点明龙门的劫难是民族劫难的一个缩影,反思历史,引人思考③表达了对珍贵文物被欺凌掠夺的无限愤慨以及被摧毁得千疮百孔的痛心    6. ①卢舍那大佛包容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是光明和智慧的化身,笑看无数名利权势的争端纷扰随岁月而流逝②卢舍那大佛慈祥而自信,是情满中华的盛唐气象的象征③繁盛的朝代和权倾一时的皇帝化为历史烟尘,但静穆与内在和谐的卢舍那大佛却永恒地留在人间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内容,B项考核情感,CD项考核手法,其中D项,“是为了突出卢舍那大佛雕像的艺术价值已经超过丈艺复兴时期的雕刻”错,应是喜龙仁认为卢舍那大佛雕像在某个角度比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要好,作者引用喜龙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和卢舍那大佛雕像的比较,是为了印证龙门的雕塑之美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答出“文中写普爱伦盗佛的事件,的作用”,注意散文的特征“形散神聚”,所有的内容都指向“神”即文章的主题,此文主要写“龙门石窟”,因此这一情节从内容上“侧面衬托出龙门石窟艺术品的珍贵价值;点明龙门的劫难是民族劫难的一个缩影,反思历史,引人思考”从情感的角度“表达了对珍贵文物被欺凌掠夺的无限愤慨以及被摧毁得千疮百孔的痛心”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情节的内容,要求回答写“大佛的笑的意蕴”,首先找到文章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其意蕴,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似乎在启示碌碌众生,世间无数的争端纷扰,在历史面前,都将如同眼前的伊水,随着岁月的流逝,滚滚而去”概括第一点;根据“那神态几乎就是情满中华的盛唐气象”概括第二点;根据“龙门的佛雕洞悉了世间的一切喜乐悲苦,无论它们的外部表情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出其静穆与内在的和谐”概括第三点。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女儿的天空孙毛伟大三那年,我在建筑工地实习,住在工地的工棚里同住的有个叫吴侉子的民工,长得矮小精瘦,头发乱蓬蓬的,像几个月没洗过澡第一次见他,我跟他打招呼,他只抬了抬眼皮,蚊子叫似的“嗯”了一声,就爬到他的上铺躺着去了老田哥说:“吴侉子是个怪人,你别理他,他就这样,其实人倒也不坏很快,我就发现吴侉子这人确实很怪,他是苏北人,大家都喊他“吴侉子”,因为他说话侉得让人听不懂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他很少和别人说话谁问他什么,他也只是嗯嗯啊啊地吐出一两个字在工棚里,他总是躺在床上,不知是瞌睡多还是觉得躺着舒服不过,他也从不招惹别人,和谁都不发生矛盾,好像这个工棚里就没有这个人吴侉子平时只做两件事,一是收工后在一个破本子上记着什么,另外就是听收音机别人听收音机是为消闲解闷,听听新闻或是戏曲、相声什么的,他只听天气预报,而且只在每天晚上10点半准时听有时他已经睡着了,打着很响的呼噜,可到了10点半,呼噜声会戛然而止,他准时醒来开收音机起先,我以为他听天气预报是想知道第二天是不是有雨,因为下雨天就出不了工民工的工资是按天算的一天不出工就要少拿一天的钱可后来我发现,他听的并不是当地的天气预报,而是苏北某地(我想可能是他家乡)的天气预报。

      听完了,他就关上收音机有时,他会拿起一个破叽里呱啦地说几句,然后就安静了老田哥说他“人倒也不坏”,很快得到印证那天,我请假去参加表哥的婚礼,出门前还是响晴的天,我就把被子拿到外面晒可下午忽然下起大雨我想,我的被子怕是要泡汤了回到工棚,却看到被子干干的放在床上工友们说是吴侉子帮我收进来的我谢他,他只摆摆手,还是一句话没有有一件事,让我对吴侉子很反感我习惯在晚上10点半入睡,过了那一阵儿就再难睡着可那正是吴侉子听天气预报的时间,那收音机音量总开得很大,西风、东风、阴晴雨雪什么的,灌了我一耳朵,让我无法入睡我真怀疑这人这么入迷地听千里之外的天气预报是不是有病一次,我忍不住对他说:“你能不能把声音开小一点儿啊?”只听他咕噜了一句什么,收音机声音还是像打雷似的老田哥说:“他的收音机声音没法调小我一连好几天失眠,一听到这收音机响,头就嗡嗡的我忍无可忍,终于瞅了个机会,把他那破收音机拿走藏了起来吴侉子发现收音机没了,急得差点儿哭了他也不问问别人,自己到处乱找也没找到过了几天,他又去旧货市场买了一台,每天还是听他的天气预报忽然有一天,吴侉子从工棚消失了老板说:“他请假回去,给孩子看病了又过了几天,他的一个老乡来取他的行李,说:“他家里有事,怕是不能来了。

      这位老乡能讲普通话,我就和他聊起来我问他;“你这位老乡好怪啊,为什么每天要听家乡的天气预报啊?”老乡说:“嗨,还不是为他女儿我问:“他女儿怎么啦?”他说:“他女儿是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要做手术,要10万元钱他出来打工,就是为了给女儿攒手术费医生说暂时不手术也行,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感冒了,否则就有危险他听天气预报,就是想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提醒孩子她妈给孩子加衣裳,别受凉感冒了老乡扛着行李出门时,我喊住了他我问:“他女儿的手术做了没有?”他说:“他这次回去,就是为了给女儿做手术我想了想,从身上掏出500元钱递给他说:“差点儿忘了,我借过他500元钱没还,你带给他吧选自《小小说月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侉子的“怪”,体现在外貌、语言和行为习惯上,小说在开篇竭力铺陈这种怪异,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设计“我”偷藏收音机这一情节,目的是要用我的“恶作剧”,来对比衬托吴侉子“人倒也不坏”的形象特点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比如老田哥的话为后文吴侉子帮助我埋下伏笔,吴侉子听天气预报为后文交代他的家事埋下伏笔D.小说通过对吴侉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讴歌了父爱的伟大,而且还展示出普通人身上坚韧、善良的性格底色。

      5.小说题目为“女儿的天空”,以此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有人认为,既然“他(吴侉子)听天气预报,就是想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提醒孩子她妈给孩子加衣裳,别受凉感冒了”,吴侉子还不如直接给他妻子买台收音机,让妻子自己掌握天气状况,所以吴侉子听家乡天气预报这个情节设计不合理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4.B解析:这一情节并非人物形象的对比,属无中生有5.【参考答案】①呼应了吴侉子因关心女儿病情而听天气预报这一主要事件情节角度)②表现了吴侉子是女儿健康生活的天空,强化了吴侉子的人物形象人物角度)③父爱如天空般广阔,表现了文章的主旨主旨角度)(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6.【参考答案】不认同①设计这一情节符合吴侉子“怪,是个好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