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交通疏解监理细则实施.doc
20页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工程监理XXXX标XX站交通疏解工程监理细则编制: 审批: XXXX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理监理 XXXX标监理部XXXX年XX月XX日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第二章 编制依据 -1 -第三章 监理工作的流程 -2 -第四章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3 -第五章 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5 -第六章 冬季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安全文明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编制说明:本细则按照目前既有设计资料编撰, 个别内容可能会有所变化,在今 后监理工作中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予以补充完善第一章 工程概况XX站:(1) XXX国道改移起点桩号为 K298+602,终点桩号为K299+448, 路线全长为0.846公里,临时绕行线路,运行限速40km/h,设计等级为一级公 路,双向4车道,设置相应交通标志标线 (2)嘉华站范围内主要有一条100*1400mm 砼方沟,沿胜利南街东侧布置(南北方向),砼方沟长度约为820m 该雨水沟位于车站主体围挡正下方,如不改迁将对车站施工具有很大影响临时 绕行路按设计速度40Km/h进行设计路基宽度为18.5米横断面各部分组成:0.75米土路肩+1.5米硬路肩+4 X 3.5 米行车道+1.5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
受用地限制嘉华站一期K0+640-K0+713 路段平曲线半径R=135、 K0+713-K0+792路段平曲线半径R=152.561,采用3类加宽,平曲线内侧加宽 1m第二章 编制依据1、 监理规划;2、 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3、 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4、 有关规范、标准:(1) 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XX站、XX站交通疏解施工图纸(2)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 2006(3)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5(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5)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 — 2009(6)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F10— 2015(7) 国家、交通运输部其他有关标准、法规和施工技术规范等(8) 根据业主单位及相关单位人明确的工作内容的情况介绍(9) 结合工程的特殊性和我单位人员、机械、设备等各种资源情况10) 建设单位对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的要求,施工合同等第三章 监理工作的流程该工程总的监理工作流程为:监督绿化清除工程施工一监督土方开挖工程施 工一监督土方回填工程施工-检查路堤路床压实度一监督路面基层施工一监督 路面面层施工,如分流水段组织施工,其监理工作流程如前。
承包单位应做到:先熟悉设计图纸、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技术规程,后进行 施工准备,再组织施工;先编制施工技术文件,后审查批准,再实行;先编制各 种施工计划,后审查批准,再落实;先原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合格,后用于 工程使用;先施工,后自检、专检,再报验;先上道工序检查验收,后下道工序 施工;先工序验收,后分项验收,再分部验收;先做好安全防护,后进行施工交通疏解工程施工监理程序第四章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一、 路面结构上面层: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36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路面总厚度64cm上下面层之间设置粘层,基层顶部设置透层、封层结构设计参数 表4-3层位材料名称级配类型20 C抗压模量(MPa )15 C抗压模量(MPa )15 C劈裂强度(MPa )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130020001.4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110018001C318cm水泥稳定碎石CCR140035000.5418cm水泥稳定碎石CCR140035000.5518cm水泥稳定碎石CCR120030000.4路基填料及压实标准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应符合表 4-1要求,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4-2要求。
路基压实度(重型) 表4-1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 路基上路床0〜30> 96下路床30 〜80> 96上路堤80 〜150> 94下路堤150以上> 93零填及路堑路床0〜80> 96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表4-2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 方 路 基上路床0〜30810下路床30 〜80510上路堤80 〜150415下路堤150以下3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10路面面层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久的品质,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 抗开裂性能,以及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为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永久变形能力、 抗低温开裂能力和抗疲劳开裂能力, 减少路面运营期的维修和养护费用, 路面上 面层和下面层沥青采用SBS( 1-D )改性沥青,其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柔性基层采用 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含蜡量不 大于2.2%,其质量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各项有关技术指 标要求四、基层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基层是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气温应在 5C以上。
宜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 6h以上)的复合水泥、矿 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 32.5级,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实施2. 下封层、透层、粘层(1) 下封层(防水粘结层)为防止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破坏已施工完的基层,减少通车后路面渗水对 基层的破坏,在沥青路面基层上设置下封层防水粘结层统一采用沥青单层表面处治沥青采用热喷 SBS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1.8kg/m2要采用配有电脑控制撒布量和导热有保温的沥青撒布车撒布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执行第五章 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一、 施工准备监理控制1. 施工场地准备监控:(1) 场地三通一平应满足施工要求,并根据地下管线图清除施工场区各种地 下管线(上、下水管、煤气管、电缆、电讯线等)、人防和古墓等地下障 碍物;(2)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合理,满足施工土方堆放要求,便于施工和满足文 明施工的要求;(3) 钢筋、水泥、砂石料堆场、排水管道存放地点和运输已落实2. 技术准备监控1) 设计文件和桩位布置图以及各项设计参数已进行技术交底;2) 施工组织设计已经审定,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3) 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桩位放样,水准点和桩位轴线定位点应在施工 影响范围之外;4) 施工技术负责人(项目工程师)到位,现场一切技术准备工作就绪;5) 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要求交底,以及监理工作实施细则交底等。
3. 机械设备材料准备监控1) 道路工程机械的选型、主要性能以及配套设备齐全和满足设计要求,所 有进场机械严格履行报验手续,经试运转良好;2) 组织业主代表、监理、施工单位到主材供应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进场材 料严格执行报验制度和见证取样制度4. 施工组织准备监控1) 按市政府有关法令,建设工程各种报批手续如:施工许可证、质量监督和 安全监督等均已办妥;2) 承建商(施工单位)的项目班子、管理网络、质保体系、劳动组织等有关管理(包括人员上岗证要求)、技术和施工人员到位并开始运转3) 以上“1、2、3、4”四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监理工程师才能签发 开工令二、施工过程材料监理1. 本项目沥青路面上面层沥青采用 SBS(I-D级)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 按照图纸设计说明中表5-1执行,基质沥青为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下面层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按照表按照图纸设计 说明中表5-2执行2. 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 耐磨耗性加工成最后的产品应具有良好较正方的颗粒形状反对鄂 式机反复破碎,以防集料产生内伤,影响路面质量粗集料的质量要求 应符合图纸设计说明中表5-3的规定。
3. 沥青面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均采用水洗石灰岩或白云岩石机制砂(不能用采石场的下脚料),以改善混合料使用性能 细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图纸设计说明中表 5-4的规定,细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合图纸设计说明中表 5-5的规定4. 面层用填料必须采用由石灰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且与沥青的粘附性达 到5级矿粉必须保持干燥,能从石粉仓中自由流出,沥青混凝土拌和 站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不得作为填料使用,其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图纸 设计说明中表5-6的要求5. 抗剥落剂的性能要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20— 2011 )中(T0663 — 2000 )沥青抗剥落剂性能评价试验合格后才 能使用施工时应注意抗剥离剂、沥青、石料的配伍问题,应就进场的 材料作相应的针对性的试验,确定合格后才可使用6. 沥青面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面层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技术指标应符合图纸设计说明中 表5-7的要求。
7. 所有沥青混合料必须在配合比的基础上,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等,并图纸设计说明中 5-8的技术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 试验,调整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8.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气温应在 5°C以上宜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复合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 32.5 级,有条件的应首选路用特制缓凝水泥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规范》表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按表中 3号要求,底基层配合比按表中2号要求9. 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 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应超 过7%10.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压实度不小于 98%,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5〜4.5Mpa ;底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7%,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 小于 2.5Mpa11. 防水粘结层统一采用沥青单层表面处治沥青采用热喷 SBS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1.8kg/m2要采用配有电脑控制撒布量和导热有保温的沥青撒布车撒布。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执行12. 透层设置在半刚性基层与沥青碎石之间采用“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技术要求”中AL( M)-2号沥青,洒布量为1.0 ± 0.1L/m2,应保证投入 基层5mm 以上13. 在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必须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