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关千米、吨实际问题的解决.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01428069
  • 上传时间:2023-10-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9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有关千米、吨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1-52页第6-9题教学目标:1、能综合运用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合理的设计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2、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发散学生思维,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生活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环保教育,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就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学习中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学具准备:学生课前调查家里每月用水吨数与本课相关的课件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力图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发现并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在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持点:(一)、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新的教学理念指出,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

      本节课力求在选材上更能贴近学生生活,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用足用好教材的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静态为动态,变局部为整体,真正发挥教材的导向功能以学生的春游活动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播放2007年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净水的场景和我国西北部干旱的场景,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二)、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力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媒体,缩短了数学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解决回收废纸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力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理解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比较讨论中领会策略的合理性,鼓励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让学生从题目中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深化。

      四)、数学课也可以上出人文味儿,节约能源保护地球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环保,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在教学中我还十注意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努力创造环保教育氛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借此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的今天,作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增强环境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娃娃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在完成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三种能力培养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渗透必要可行的环境教育,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公民奠定基础,使每个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一起来关心与共享吧!”教学过程:一、欣赏春景陶冶情操师:小朋友们,告诉老师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电脑出示春天的景色,师生共同欣赏。

      你们最想去干什么?(春游)[设计意图:营造欣赏春天景色这一优美、轻松的气氛,陶冶情操,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去春游的需要,为自主探究学习拉开序幕]、创设情境基础训练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恐龙园春游学校将在近期组织同学们去常州),旅游大巴限载10(),),我们在路上大约需花建议不要超过1()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1、在单位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常州恐龙园离我们学校大约42(为了同学们的安全每小时限速45(1()同学们春游时可适当带些食品,[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室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体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综合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选用、比较等各种知识,还捎带了时间单位的复习]三、问题解决,实现综合应用1、想想做做第6题师:我们“手拉手”学校——常州一小的同学们决定骑自行车到恐龙园跟我们会合多媒体播放情境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自由说)[设计意图:这里先不出示问题,而是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孩子学会从图中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素养]白菜先生考考你们: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刚才获得的信息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学生对刚才获取的数学信息进行了一次深加工:要求速度,得要知道路程和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并两两互相交流解答思路集体交流,明确钟面上的信息是给我们的间接条件,需要据此先算出骑车时间,才能计算速度2 、想想做做做第7题师:水是地球上万物生存之本多媒体出示生产石油、钢材、纸的画面)这些生产都离不开水,同学们猜猜生产同样多的石油、钢材和纸,谁需要的水更多些?[设计意图:大多数同学的想法是石油和钢材的耗水量要比每天跟自己打交道的纸的耗水量多得多,其实不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已成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猜,因为猜错所以加深映像,让孩子明确水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重大意义,同时也为节水教育埋下伏笔:节约用水就从自己做起]出示生产1吨石油、1吨钢材、1吨纸所需水的吨数你会求生产5吨石油需用水多少吨吗?你是怎样想的?生产5吨钢材或纸呢?你还会求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并能举一反三,逐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形成解答策略]小结:求生产什么需水多少其实可以通过倍比关系来做:清楚了1吨用水多少,几吨就是求几个几。

      想想做做第8题多媒体播放①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场景②2007年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净水的场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相关的感想[设计意图: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明确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里捕捉数学内容在生活中的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出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千克水,一个3口之家一年大约可以节约多少吨水?独立解题,小组交流集体汇报,谈谈自己的解题思路根据生的回答板书:①一家3口一天节约的2X3=6(千克)一个3口之家一年节约的6X365=2190(千克)〜2吨或6X366=2196(千克)〜2吨②一人一年节约的一个3口之家一年节约的2X365=730(千克)730X3=2190(千克)〜2吨2X366=732(千克)732X3=2196(千克)〜2吨[设计意图:集体交流的前提是独立思考,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碰撞中一次次升华,从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小组交流自己家里的用水情况与节水措施明确:要保护水资源,就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要身体力行,珍惜身边的水资源,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想想做做第9题师:我们每天都在跟书本打交道,你用过的旧书本是怎样处理的?出示: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所以回收废纸也是节约能源的一个好办法出示:如果每人每月回收2千克废纸,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问:你觉得这里要注意什么?生独立做后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出示:照这样计算,我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你会做吗?生独立做后交流[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虽然已有一定的解题经验,但当众多条件放一起时,一些孩子还是应接不暇,这里由扶到放,培养孩子有条不紊析题、解题的能力]出示:如果照一个班级的同学回收1吨废纸计算,我们全校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少砍了多少棵大树?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设计意图:本题的干扰信息较多,这个问题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出来,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能由问题想条件,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飞跃,也教会了孩子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

      ]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校对比较思考:通过解答这道题你有什么感想?明确:回收废纸对节约木材保护环境有积极地作用,平时要注意节约用纸并回收废纸[设计意图:由水资源的节约引申至纸(即木材资源)的节约利用,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四、知识拓展,延伸探索兴趣1、课件播放:课本第53页的“你知道吗?”2、思考探讨:从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与启发?明确:各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都有它特定的发展进程,它是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3、课后延伸: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查询其他一些计量工具与方法的发展历史,再把你所知道的介绍给同学们[设计意图:由生动视频播放激发学生对数学历史知识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后续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关注数学文化的兴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