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5年高考地理题型解读计算型选择题命题研究一.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84630295
  • 上传时间:2023-09-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计算型选择题命题研究(一)一、计算型选择题命题研究(一)地理计算题题型解读选择题是地理高考客观性试题的主要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综合考试卷中,选择题题量大、分值高,因此研究和掌握好这类题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对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在试卷上不反映解答的过程步骤,所以,我们在做选择题时可以不要求理论上有多么完善,只要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就可换句话说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其次,做选择题时应尽量地节省时间,以便为后面的综合题留出更多的时间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学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意义和地理规律,即能够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地理计算是《地理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之一,这一要求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得到了很好体现,计算型选择题主要包括比例尺、时间、太阳高度角、温度、高度、时区、区时、地方时、气温、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等计算常见有几种形式:①图形计算此类试题以示意图或统计图形式展示地理信息,要求考生从图中提取有用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进行相关计算,并利用计算结果做出正确选择;②表格型计算此类选择题以表格形式展示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数据信息进行正确计算判断;③图表结合型计算。

      此类题以图像和表格相结合形式提供地理数据,判断方法后把上述两者结合即可;④.文字材料型计算以文字形式展示地理计算信息,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或材料的有效信息加以计算,并正确做出选择 一、命题特点(一)比例尺的计算利用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来命题,计算比例尺大小及其变化,计算图示范围的实际区域面积二)距离计算    利用经纬网进行距离计算,常考查经线圈与纬线圈长度的区别;球面上两点距离的计算,过大圆的两点所在劣弧部分最短三)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计算多与等高线和等温线图相结合来命题,且等高线图或等温线中等值线数值常不标全,需学生自己补全,加大计算难度四)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时区、区时的计算与经度相结合来命题,运用四舍五入取整数法则;地方时的计算常与日照图相结合,充分利用赤道上日出时间为6点、日落为18点、平方白天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平方黑夜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等规律五)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题都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来命题,如楼房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倾角变化、影子长短变化等;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与日照图相结合来命题六)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计算         通过日照图及其各种变形图来命题,常考查这对两个规律理解运用,①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º;②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七)两个日期范围比的计算此类计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知时间求日期范围,另一类是已知日期范围求时间利用两条分界线判断来命题,一条提供时间概念(0时经线),另一条提供经度概念(180度经线)知道0时经线经度,可推算新一天和旧一天范围大小,知道新一天和旧一天范围大小,可推算0时经线经度,进而进行其它时间计算八)气温计算         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结合等高线来命题九)关于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的计算的试题都较简单,一般都是结合定义来命题 二、试题陷阱设置常见形式(一)比例尺的计算1、比例尺计算时,单位换算容易出错2、比例尺的放大缩小或放大到缩小到的区别二)距离计算    1、忽略了纬线与经线长度的区别,经线圈长度相等,纬线圈与赤道向两极递减    2、球面上两点距离最短,学生容易误认为两点直线距离最短3、纬度差和经度差计算时易出错三)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不明确显示出来,学生根据需要自己推出    2、海岸线隐含海拔高度为0,很多学生不能够利用,从而推不出等高距    3、温差大小来推算相对高度。

      四)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1、区时和地方时混淆不清,如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的区别    2、区时计算时“东加西减”和向东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时间减24小时)的理解,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矛盾五)正午太阳高度及影长的计算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确定,需学生自己判断,增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难度    2、与生活实践结合,住房间距最短的确定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易导致学生出错    3、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与日照图的结合,加大判读难度六)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计算    1、日照图及变形图变化多样,图形只是局部展示出来,加大学生读图难度,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并能补充完整图    2、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南北半球的地区混合在一起命题,学生容易混淆    3、极昼极夜地区随纬度变化昼夜长短不变和随纬度增大昼夜长短变化变大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容易混淆七)两个日期范围比的计算    1、具体日期不确定,只是在图中信息隐含体现,要学生自己去推断,增加计算难度    2、图示信息不全面,不能从图中直接展示两个日期的范围的大小,要学生自己补充完整才能计算出来八)气温计算    气温计算与相对高度计算相结合。

      九)关于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1、计算所需的相关数据在隐含在文字材料中,需要学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大量的相关数据,干扰性强 三、突破方法技巧(一)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①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②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③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④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二)距离计算(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在经纬网图上:经线上1度=111千米纬线上1度=111×cosA千米,A是纬度(3)球面上的两点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部分三)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绝对高度:即海拔由等高线直接判断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差1)等高线地图中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计算陡崖的高度时x为相交等高线的条数2)等温线地图中气温每下降0.6℃,海拔就升高100米四)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依据:两地的经度相差15°,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

      方法:1、已知经度求时区时区数≈经度÷15 (四舍五入取整数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2、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5°/时,东+西-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区时±两地时区差,东+西-4、时区差=甲时区数-乙时区数5、已知两地地方时及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所求经度=已知经度±两地地方时差÷4分/1°,东+西-6、已知某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求该地经度所求经度=120°E±(当地北京时间-12)÷4分/1°7、已知某地的日出或日落的北京时间及昼长或夜长求经度①先求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日出+昼长/2=日落-昼长/2②再用6中的公式求解8、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五)正午太阳高度及影长的计算1、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ф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φ和δ位于同一半球取-,否则取+)3、两地的纬 度差=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4、极昼区中的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5、tanH=杆长/杆影长六)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计算  晨线即日出,昏线即日落,日出日落的时间早晚取决于经度(地方时早的先日出先日落)和纬度(纬度决定于当地的昼夜长短,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依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15°/小时方法:1、某地昼(夜)长=该地纬线圈昼(夜)弧度数÷15°/小时;2、昼长=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12-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2;3、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 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4、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5、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6、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日出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7、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8、日照图中晨线上各地均为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均为日落然后依据两地的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的关系计算七)两个日期范围比的计算依据: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到180°(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新一天;反之为旧的一天方法:180°经线的地方时为n时,则新一天的范围为n×15°由此,新一天/旧一天=15°n/180°-15°n全球共有两条日期界线:自然界线——0时经线;人为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通常用180度经线代替)图中180度是固定的,而0时经线由于地球自转其经度在不断变化,所以导致新一天和旧一天的范围也在不断的变化,有时新一天范围大于旧一天,有时新一天范围小于旧一天,有时新一天范围等于旧一天八)气温计算1、对流层的气温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2、当对流层的气温变率小于0.6℃/100米时产生逆温现象3、焚风效应:气团每下沉100米,气温增加1℃;4、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地下深100米,地温增加3℃九)关于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的计算1、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当年出生人口-当年死亡人口)/当年总人口3、人口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4、总和生育率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15—49岁)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

      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5、人口出生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6、死亡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7、人口总负担系数=指被抚养人口总数/15—64岁人口总数被抚w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8、性别比=总人口中男性人数/女性人数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来表示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119.2:1009、人口算术密度=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总面积10、人口生理密度=一个国家的总人口/可耕地面积11、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届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广东省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下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云南省大理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